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膝关节较大手术,特别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预防措施可分为化学性方法和机械性方法二类,化学性方法是采用化学药物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有一定的并发症及危险性,机械性方法则是通过降低血液的淤滞性,促进静脉回流达到其预防目的,其中,术后鼓励患者做足踝关节主动运动是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但其与下肢静脉回流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比较了3种足踝关节主动运动与下肢静脉回流之间的关系,以找出一种最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足踝运动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最常见的是下肢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关节手术的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专家建议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而大量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髋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危险性大。目前对临床应用广泛的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对其不良反应研究报道较少。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该文就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术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训练前后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血液征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它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结22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强调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术后观察与护理、应用药物及机械预防方法、关节被动活动等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超声提示血栓消失.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损伤等因素有关.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产后早下床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 对44例(5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 足底和下肢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44例中,2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采用抗凝、溶栓、祛聚、扩血管、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高凝状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应用下肢加压装置及抗血栓袜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平均住院25.0 d出院.随访1~6个月,除1例复发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是促进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较危重的并发症.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率为0.5%~2%,因此对THR后DVT的预防护理尤为关键。本院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行THR18例.术后对DVT行机械性预防和药物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采用抗凝、溶栓、祛聚、扩血管、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高凝状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应用下肢加压装置反抗血栓袜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平均住院25.0d出院。随访1~6个月,除1例复发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是促进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张凤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4):383-38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可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肺栓塞、下肢软组织坏死、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对高危患者的术前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患者认识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机械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185例全髋置换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行跖趾关节及踝关节伸屈动作,家属对患肢肌肉进行挤压;术后第2天增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与跖趾关节及踝关节伸屈同时进行.术后第3天开始抬腿训练,跖趾关节、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可以轮流进行;术后第4天持拐下床活动.卧床时继续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配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结果 185例中术后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3例,发生率为1.62%(3/185),其中股骨颈骨折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1例,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1例,髋关节翻修骨水泥型1例.股骨颈骨折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5%(1/57),术中应用骨水泥者的发生率为3.23%(2/62).结论 术后使用机械性预防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患者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出现异常凝结,从而导致静脉管腔出现阻塞,进而引发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于神经外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以单侧肢体肿胀、局部疼痛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病情恢复,若干预不及时,可使患者并发其他的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故为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神经外科患者采取有效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3207例剖宫产术者加强术前健康指导、术中、术后护理,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引起深静脉瓣膜破坏、血管闭塞所导致的继发性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下肢肿胀、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及下肢慢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TS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近年来,随着对下肢深静脉PT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腔内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下肢深静脉PTS的治疗方式亦在不断优化。相较于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腔内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等优势。腔内治疗的目的是开通阻塞的髂股静脉,降低静脉高压,缓解下肢症状,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等多种技术。本文就下肢深静脉PTS的腔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四年来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创伤后的一种并发症,尤以髋膝部骨折后最常见。如处理不当,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截肢或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本院自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9例下肢骨折并发DVT病人,经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危险性大.临床上对如何降低其发生率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药物预防方面.笔者就如何预防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从危险因素及术前、术后的预防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能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1]。全身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我们通过对117例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进行了正确的评估,预见性地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总体发病率。现将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和预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9例连续的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肢体气压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磺达肝癸钠组44例:给予磺达肝癸钠联合肢体气压泵预防。术后观察比较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总失血量、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变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磺达肝癸钠组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χ2=19.073,P<0.01)。结论:使用磺达肝癸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凝血功能、血小板无明显影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