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与分化,并维持其功能的执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其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镁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Mg~(2+)是机体内重要的细胞内阳离子,它作为300多种酶的辅基或辅助因子,参与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在CNS中具有重要的代谢和调节功能。游离Mg~(2+)的异常可导致能量代谢、膜离子通透性、脂质代谢、神经递质功能及第二信使系统等方面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许多中枢部位的急、慢性损伤常伴有Mg~(2+)的丢失,摄入Mg~(2+)不足可导致或加重其损伤,而补充或适当提高体内Mg~(2+)含量则能预防或减轻这些损害,因而Mg~(2+)对于CNS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如抑制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和轴突再生,促进髓鞘再生,以及调节损伤后的免疫反应和神经兴奋性等。本文主要综述了BDNF在神经保护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以进一步明确其在神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存在巨大潜力。NSCs可在多种哺乳动物胎脑或成年个体的脑组织中分离得到,也可以从小鼠和人的胚胎干细胞诱导产生。这些细胞可在体外长期增殖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NSCs被移植入成年CNS后,在无神经组织发生的区域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脑和脊髓后,NSCs的正常分化明显受到抑制。植入的NSCs和谱系限制性的前体细胞(lineage—committed preeur-sors)可在宿主CNS中存活并迁移。  相似文献   

5.
白三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白三烯(Leukotrienes,LT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损伤过程中的代谢变化。着重论述了LTs的合成、释放、作用机理。LTs为炎症介质,可能还具有其它生理作用,它与CNS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害有密切联系。可望通过影响LTs代谢以减轻CNS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脂苷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节苷脂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中尤其丰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再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在治疗三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创伤性、缺血性和中毒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在以往的观念中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失去了再生能力,这是中枢神经损伤和变性后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类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干细胞,并应用于崭新的细胞治疗(cell therapy)中,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变性带来了光明。本文就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几类干细胞,诱导分化的途径以及在神经元损伤变性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的变化过程以及损伤后如何再生修复,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对CNS报伤后的细胞及分子水平变化的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困难。组织工程的出现为遭受神经系统损伤的病人创造了希望,但功能恢复不满意。将聚吡咯(PPy)引入组织工程可有效地改进组织与工程材料界面性质,减少胶质瘢痕,整合损伤后中枢神经电信号,促进神经再生。但PPy有着自身的缺陷:可加工性能差,属脆性材料,不能生物降解。本文对PPy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强啡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八十年代初提出内源性阿片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近年研究提示可能是强腓肽参与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应用其拮抗剂有助于损伤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髓损伤是常见创伤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10 0 0 0人患有严重的脊髓损伤。大多数损伤源于交通创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损伤。脊髓损伤的病人大多数是健康的青壮年 ,常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 ,美国每年在脊髓损伤病人要花费 10亿美元[1,2 ] 。因此研究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外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一些进展。一、神经营养因子现在已知神经营养因子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它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和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CNTF)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  相似文献   

12.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能在体外增殖,又能保持未分化状态的干细胞,在一定诱导下,胚胎干细胞可向多个方向分化,并生成多种功能细胞。近年来还发现在全反式维甲酸的诱导下,胚胎干细胞可生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这为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中枢神经退行性变和损伤的治疗打下了基础,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株种类多、来源方便、诱导方法可靠易行等优点,因而在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产生神经细胞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氨酸(Glu)具有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促进Na~+、Cl~-、水内流、Ca~(++)超载、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参与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本文重点综述了Glu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机制及其在各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的发现和分离成功 ,脑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这对“神经组织损伤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NSC就是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 ,NSC的生物学特性 ,分离和增殖、分化及其调控 ,已成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 ,动物实验研究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一、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概念1 992年Reynolds等[1] 从胚胎鼠脑的纹状体区 ,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这些细胞群具有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CNS)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已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HCV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结构、基因分型以及对CNS的损伤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表明,HCV可能导致视神经乳头炎、病毒性脑炎、强直性脑脊髓膜炎和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等,究其哪种基因型易导致CNS损害以及HCV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应用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成为热点,作为移植供体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血干细胞、嗅鞘细胞、雪旺细胞等,动物研究发现细胞移植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能改善神经功能,有利神经组织的修复。本文就移植细胞的种类、移植途径、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移植存在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轴突的再生和修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深入,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现已证明周围神经的再生能力主要归因于雪旺细胞,用其治疗脊髓损伤,发现其本身即为神经鞘细胞,为神经脱髓鞘病变再髓鞘化提  相似文献   

18.
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候选胶质细胞包括嗅鞘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许旺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很难获得大量移植用供体细胞,许旺细胞很难穿透胶质瘢痕,从应用方面均不如嗅鞘细胞。离体培养中嗅鞘细胞极强的可塑性可能会使嗅鞘细胞适时改变自身形态,以适应体内复杂的微环境,有利于神经再生。嗅鞘细胞移植后对脊髓后根损伤后再生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大小可能与嗅鞘移植物的成分有关,细胞制备技术和混合细胞移植能影响嗅鞘细胞移植物的效果。虽然胎脑的免疫原性很低,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会使嗅鞘细胞的移植效果有所改观。嗅鞘细胞除了重建损伤通路外,还可能通过轴突发芽、在非突触部位释放单胺类物质、改善病变部位环境并帮助附近的残余神经纤维保存功能和活性等机制对中枢神经的功能发生作用。嗅鞘细胞的细胞生物学和移植后行为学的深入研究都会加快人们对脊髓损伤的理解,并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产生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变化规律以及血清BDNF浓度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9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13~15分)52例、中型组(9~12分)49例、重型组(3~8分)48例。对照组为35例健康体检者。分析不同伤情组在不同时间点BDNF动态变化关系及其与对照组BDNF之间的关系。TBI患者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定,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98例、预后不良组(1~3分)51例,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并对不同时间点血清BDNF值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轻、中、重型组患者1、7、14 d血清BDNF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轻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及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中、重型组患者血清BDNF浓度于1、7、14 d均低于轻型组(P=0.001),重型组患者血清BDNF浓度于1、7、14 d低于中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各时间点BDNF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BI患者伤后1、7、14 d血清BDNF浓度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与伤后3个月GOS评分亦呈正相关。 结论TBI患者血清BDNF浓度变化与不同伤情及预后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早期判断TBI伤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转移体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移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ELISA定量分析观察人GDNF腺病毒(Ad-GDNF)在大鼠星形胶质 PC12细胞的表达,通过观察病毒直接感染及病毒感染的PC12细胞上清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中的TH阳性细胞(DA能神经元)生存能力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Ad-GDNF在星形胶质细胞、PC12细胞及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均可有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对中脑DNA能神经元的生存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转移可在体外有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提示该手段在PD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