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川产两种萹蓄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四川产两种篇蓄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m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115%.此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四川产2种篇蓄所含槲皮素的含量相差较大,篇蓄为0.175%,习见蓼为0.082%.结论:槲皮素的含量,篇蓄明显高于习见蓼,为评价四川产2种篇蓄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蓼子草又名水蓼,为蓼科蓼属植物。对近20年来蓼子草的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成分、质量分析、药理活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淋清软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淋清软胶囊含主药头花蓼,具有利尿、消炎、镇痛作用,头花蓼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1].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头花蓼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活性成分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为保证热淋清软胶囊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珠芽蓼根茎作为蝙蝠蛾幼虫食物的生理功能,研究它的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珠芽蓼根茎的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抑制作用。结果:珠芽蓼根茎蒸馏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均对O2有清除作用和抑制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最强。结论:珠芽蓼根茎具有明显的抗超氧自由基作用,其活性主要来自它的乙醇提取物部分。  相似文献   

5.
按照化合物提取和分离部位的不同,对中草药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一综述,为珠芽蓼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头花蓼皆为地上全草入药,富含黄酮类成分,治疗泌尿道感染疗效显著。但是头花蓼茎、花、叶等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悬殊,其基因组研究资源十分缺乏。课题组经过10余年对转录组、代谢组及其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积累,有助于探索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总黄酮代谢模式。本文从头花蓼黄酮类成分药效研究、药效成分、基因表达等研究层次方面进行介绍,为头花蓼黄酮类成分最佳临床入药部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曾宪法  刘畅  杨小英  唐依莲  张晨  蒲翔 《中草药》2023,54(10):3378-3390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为贵州特色苗药,是对泌尿系感染有独特疗效的苗药单方制剂原料药材,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中国药典》中却无头花蓼指标性成分记载,系统阐释其“成分-质量-功效”之间的关系无标准依据。近年来,研究学者对头花蓼研究逐渐深入,其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更新。在对头花蓼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目前质量控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基于理解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从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有效性、不同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化学成分可测性、传统药性、不同入药部位等方面预测分析头花蓼的Q-Marker,可将槲皮素、槲皮苷、没食子酸、原儿茶酸作为头花蓼潜在Q-Marker的选择对象,为头花蓼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活性有效部位的成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头花蓼提取物的不同部位对淋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UPLC-TOF-MS对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鉴别。结果头花蓼醇提取物经特定的大孔树脂洗脱所获得的洗脱物中,35%甲醇洗脱物(部位F3)中含有可水解鞣质(三没食子酰葡萄糖),该部位具有良好的抗淋球菌作用。F2、F4~6有微弱的抑菌作用,而其他部位无抑菌作用。结论头花蓼提取物的35%甲醇洗脱物具有良好的抗淋球菌作用,其主要成分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可能为头花蓼抗淋球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头花蓼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又名为石莽草、四季红、红酸杆等。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全草入药,对泌尿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贵州省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开发头花蓼,现在头花蓼已成为全省几家药业生产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原料。为了对头花蓼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需要,我们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检索。  相似文献   

10.
【证候概念】太阳蓄血证,又名蓄血证、伤寒蓄血证。本证属太阳腑证之一,是太阳表邪不解,外邪化热入里,与血结于下焦所致,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易解,小便自利为其临床特征。【溯源】太阳蓄血证首见于《伤寒论》载于太阳病篇和阳明病篇。  相似文献   

11.
龚金炎  陈丽春  张蕾 《中成药》2014,(5):1072-1074
目的研究乙醇沉淀法对头花蓼水提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70%乙醇醇沉后,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和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的量,采用DPPH和ABTS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醇沉后,头花蓼活性成分富集明显,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结论醇沉有助于头花蓼活性成分富集和抗氧化活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珠芽蓼根茎作为蝙蝠蛾幼虫食物的生理功能,研究它的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作用。采用临苯三酚自氧化体系,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珠芽蓼根茎的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珠芽蓼根茎蒸馏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均对O2-有清除和抑制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最强。珠芽蓼根茎具有明显的抗超氧自由基作用,其活性主要来自它的乙醇提取物部分。珠芽蓼抗超氧自由基作用研究@陈仕江 @马开森 @钟国跃  相似文献   

13.
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蓼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黄酮与黄酮苷、萜类、蒽醌、甾类及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杀虫、抗菌、抗种瘤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研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体外抗痛风药物筛选模型,对木藤蓼不同部位提取物进行抗痛风体外活性筛选研究。方法:利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筛选模型,用木藤蓼不同部位的提取物进行抗痛风活性筛选,并测定IC50值。结果:木藤蓼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大小顺序为:9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水石油醚。结论: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木藤蓼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由于蓄血证在《伤寒论》出现在太阳病篇与阳明病篇,因此被分别称为太阳蓄血证、阳明蓄血证。蓄血证当属阳明病,不存在太阳蓄血证之说。  相似文献   

16.
苗药头花蓼种植适宜区分析及GAP基地选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出并建立头花蓼GAP基地的选择依据与标准,促进头花蓼GAP基地的合理选建与资源科学利用。方法:对苗药头花蓼野生资源进行调查,观测头花蓼资源分布、生长环境、生长特性、群落类型及伴生植物等。对贵州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头花蓼的生长特点与主产区域气候、土壤环境等进行对比,并根据贵州头花蓼资源调查及其自然分布区域特点等,对其种植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制定了“头花蓼药材GAP基地的选择依据与标准”,为生产优质药材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结论:通过头花蓼野生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调查与其种植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头花蓼野生变家种、规范化种植和GAP基地合理选择与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古人所用之蓼有水蓼、青蓼、紫蓼、香蓼、马蓼等多种植物,既作药用也作菜食。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对水蓼及其近缘植物的名称、植物形态、图例、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用法进行考证。结果证实,古籍中所载的水蓼、荭草、马蓼、毛蓼、紫蓼、香蓼分别为今之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桃叶蓼(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毛蓼Polygonum barbatum L.、紫脉蓼Polygonum purpureonervosum和香蓼Polygonum viscosum。通过对上述植物的本草考证,旨在认清其用药历史,正本清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竹节蓼体外抗肿瘤活性及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竹节蓼醇提物及醇提物的4个不同提取部位对4种肿瘤细胞株A549、PC-3、SGC-7901、Hep 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形态的影响,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采用DAPI染色法研究乙酸乙酯部位对A549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结果竹节蓼醇提物、竹节蓼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且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DAPI染色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促进了A549细胞凋亡。结论竹节蓼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物质,有效成分集中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头花蓼内生真菌Gibberella intermedia抗菌活性成分,了解活性成分对临床耐药菌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导向法及现代分离技术对头花蓼内生真菌G.intermedia的发酵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并利用现代MS和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合物结构。采用96孔板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临床耐药菌的抗菌作用以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在无抗菌作用的浓度下评估活性成分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了解其逆转耐药菌的作用。结果:从头花蓼内生真菌G.intermedia的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镰刀菌酸(1),吲哚-3-乙酸(2),对羟基苯乙酸(3),原儿茶酸(4),邻羟基苯乙酸(5)和对羟基苯甲醛(6)。化合物2~6均为从真菌G.intermedia代谢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分别为31.3,125,62.5 mg·L-1。且化合物1具有逆转其耐药性的作用,在其1/8 MIC的浓度下,能使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降低4倍和2倍;在其1/4 MIC的浓度下,能使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耐药菌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分别降低了2倍和4倍,且对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均降低了2倍。结论:镰刀菌酸为头花蓼内生真菌G.intermedia抗耐药菌主要活性成分,并对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逆转耐药性作用。该研究为治疗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和提高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尿路感染中的疗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2,(9)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富含黄酮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及半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头花蓼富含黄酮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头花蓼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5-羟基苯(1)、5,7-二羟基色原酮(2)、鞣花酸(3)、杨梅苷(4)、陆地棉苷(5)、芦丁(6)、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苷(9)、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槲皮素(13)、山萘酚(14)。结论:头花蓼富含的黄酮活性组分主要含有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是头花蓼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化合物1、8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头花蓼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