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T淋巴细胞CD38(CD38-T)的表达特征.方法 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83例CLL患者肿瘤细胞中CD38表达(CD38-B)、zeta链相关蛋白-70(ZAP-70)以及CD38-T、CD4/CD8比值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CD38+-T占49.4%(41/83),CD38+-B占50.6%(42/83),CD38+-T和CD38-B表达有高度相关性(r=0.553,P<0.01);表达ZAP-70+CD38+-T和ZAP-70-CD38+-T的患者占67.5%(56/83),CD38-T与ZAP-70的表达有相关性(r=0.349,P<0.01).Binet A期患者中CD38+-T占33.3%(14/42),Binet B+C期患者中CD38+T占65.9%(27/41);XD38+-T与临床分期,CD4/CD8比例倒置有相关性(r=0.312、0.453,P<0.05).结论 CD38-T表达变化与患者病情进展及转归密切相关,CD38高表达的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或失衡,可作为CLL的一项全新独立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氟达拉滨(flud)耐药的相关性,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30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dCK mRNA表达,比较Flud敏感与耐药患者dCK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敏感组dCK表达水平高于耐药组(p=0.001),dCK的表达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IgVH基因突变、CD38、ZAP-70和p53基因突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CK表达水平低或缺陷的患者可能对Flud药物有耐药性,而dCK表达的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典型免疫表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与不典型CLL在临床特征、Binet分期、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ZAP-70蛋白表达、CD38表达、IgVH突变和遗传学特性等预后因素上的差异.方法 参照英国CLL临床指南诊断评分系统,77例患者中积分5分的有61例,为典型CLL,积分为4分或3分的有16例,为不典型CLL.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对77例CLL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包括CD5、CD19、CD23、FMC7、slg(κ和λ)、CD20、CD79b,并检测预后相关因素ZAP-70和CD38的表达水平;采用多重RT-PCR检测IgVH基因突变状态;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分子遗传学异常.结果 典型CLL与不典型CL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IgVH基因突变率、ZAP70表达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98、0.189、0.268和0.131);不典型CLL组中ALC≥50×109/L、Binet B+C期和CD38 阳性率≥30%所占比例(分别为43.8%、87.5%、43.8%)明显高于典型CLL组(分别为16.4%、36.1%、16.4%)(P=0.026、P<0.01和P=0.026);典型与不典型CLL组的分子遗传学结果也有显著差异,典型CLL组中单独伴有del(13q14)异常的比例(26.8%)大于不典型组(7.6%),而del(17p13)或del(11q22)异常的比例(12.2%)小于不典型组(46.2%)(P=0.022).结论 典型免疫表型CLL与不典型CLL在Binet分期、ALC、CD38表达和遗传学特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2、del(13q14)、p53基因缺失、atm基因缺失情况中的意义,采用组合探针(CEP12、LSI D13S319、LSI p53、LSI atm)对30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分析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Binet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B:微球蛋白(β2-MG)水平、ZAP-70和CD38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0例CLL患者中,19例(63.3%)存在1种及1种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7例(23.3%)同时检测出2种及2种以上的异常,其中最常见为del(13q14)(43.3%),其他依次为+12(23.3%),atm基因缺失(13.3%),p53基因缺失(10.0%)。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清LDH和β2-MG水平、ZAP-70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CD38高表达组中,atm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D38低表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FISH是一种检测CLL患者分子遗传异常快速、准确及敏感的方法,其在CLL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 56例CLL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行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结果 56例CLL患者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5、CD19、CD20、CD22及CD23高表达,T系相关抗原CD3、CD4、CD8低表达,早期造血标志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CD38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32.1%,ZAP-70和FMC7阳性率分别为19.6%和8.9%;在Binet分期中,B期和C期CD38阳性抗原表达(41.1%,36.0%)明显高于A期(14.3%)(P0.05);56例CLL患者中,38例至少有1种遗传学异常,12例有2种及2种以上遗传学异常;发现4种遗传学异常,依次为13q14基因缺失(42.8%)、+12(21.4%)、17p13基因缺失(12.5%)、atm基因缺失(10.7%),其中2例有2条染色体缺失(nulll3q14),异常细胞率分别为56.3%、69.3%;CD38≥30%组+12异常率(38.9%)和atm基因缺失发生率(27.8%)均明显高于CD3830%组(13.2%,2.6%)(P0.05);细胞遗传学异常在性别、年龄、Binet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和ZAP-70表达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L免疫表型主要表达CD5、CD19、CD20、CD2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CLL患者细胞遗传异常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脂蛋白酯酶(LPL)和血清胸苷激酶(TK)水平及其与其他CLL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检测58例CLL患者外周血标本中LPL的表达水平;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和TK1单克隆抗体检测39例CLL患者外周血血清标本中TK1浓度;多重PCR及序列测定检测IgVH基因突变;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蛋白及CD38的表达;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分子遗传学异常.结果 CLL患者LPL中位表达水平为0.26(0~6.29),而在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LPL表达.LPL表达水平与IgVH基因突变、Binet分期、CD38表达和遗传学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无IgVH突变患者的LP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突变患者(P=0.010);Binet A期患者LPL表达水平低于Binet B期和C期患者(P=0.011);CD38高表达组(≥30%)LPL表达水平高于CD38低表达组(<30%)(P=0.001);分子遗传学预后较好组[仅有del(13q14)]LP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del(17p13)或del(11q22)](P=0.002).LPL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ZA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LL患者血清TK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明显增高组(≥50×109/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组、无IgVH基因突变组和ZAP-70蛋白高表达组(≥20%)的患者中,血清TK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ALC无明显增高组(<50×109/L)(P=0.018)、血清LDH水平正常组(P=0.018)、具有IgVH基因突变组(P=0.030)和ZAP-70蛋白低表达组(<20%)(P=0.038)的患者.血清TK1浓度与CLL患者性别、年龄、Binet分期、CD38表达水平和遗传学异常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LL患者LPL和血清TK1表达水平与CLL其他预后因素相关,两者均对IgVH突变情况有一定预示作用,在CLL的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E3泛素连接酶(WWP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经典预后指标TP53、CD38、IGHV突变等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 48例初诊CLL患者肿瘤细胞WWP1的mRNA水平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以9名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WWP1 mRNA表达中位数为0.007(95%CI 0.005~0.010),CLL组表达水平为0.031(95%CI 0.019~0.04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WP1相对高转录者和低转录者中位诊断至第一次治疗的时间分别为24个月和35个月,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WWP1 mRNA表达水平与CD38表达和ZAP-70表达相关:CD38、ZAP-70阳性CLL患者较CD38、ZAP-70阴性患者的WW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12和0.029)。结论 WWP1在CLL患者中存在异常高表达,而且与CLL临床预后因素ZAP-70和CD38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ZAP-70在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associated protein-70,ZAP-70)的表达及其与其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ZAP-70和CD38的表达。结果显示:①37.5%B-CLL患者表达ZAP-70,其中Binet A期患者有20%(3/15)表达ZAP-70^+,Binet B+C期患者有66.7%(6/9)表达ZAP-70^+,ZAP-70^+表达在BinetA期和Binet B+C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29.1%B-CLL患者表达CD38,其中Binet A期患者有3例;在此3例中2例同时伴有ZAP-70^+,CD38^+在Binet A期和Binet B+C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83.3%(20/24)患者表达ZAP-70^+CD38^+或ZAP-70^-CD38^-,ZAP-70和CD38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常规实验室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ZAP-70高表达与B-CLL临床分期、染色体及CD38表达等预后相关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RB1(13q14.1)、D13S25(13q14.3)、p53(17p13.1)、ATM(11q22.3)及CSP12 5组探针对93例初诊CLL患者进行检测,同期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 CC)分析。分析FISH检测出的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临床Binet分期、Rai分期及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3例初诊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79.6%(74/93),其中13q缺失(13q-)阳性率最高,占45.2%;其次为12号染色体三体(+12)占26.9%、p53缺失(17p-)占19.4%、ATM缺失(11p-)占17.2%。同时伴有2种及2种以上染色体异常患者27例(29.0%),其中13q-伴17p-者8例, 13q-伴11q-者5例, 13q-伴+12者4例。CC检测结果相比较, FISH检测结果中患者的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CC检测结果(χ2=32.127, P0.01)。FISH检测结果与Rai分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17p-的CLL患者Binet分期更晚(P=0.012)。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年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和CD38表达水平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13q-的发生率(65.4%)显著高于男性患者(37.3%)(P=0.015);17p-患者IGHV未突变(U-IGHV)的比例显著高于17p-阴性患者(P=0.013);29.0%的患者表达CD38,且与临床分期及U-IGHV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7及0.006)。结论 :FISH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是常规细胞遗传学有力的补充,对CLL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ATM基因缺失及其与其他染色体异常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和Spectrum OrangeTM标记的位于11q22.3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ATM对50例初诊CLL患者的染色体标本进行了ATM缺失的检测,同时检测del(13q14)、del(17p13.1)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临床分期按照Binet分期方法。结果50例患者中有6例(12%)ATM缺失;其中4例伴有其它染色体异常。20例Binet A期患者中,3例(15%)存在异常;10例Binet B期患者中,2例(20%)存在异常;13例Binet C期患者中,1例(7.7%)存在异常。ATM缺失在Binet A、B及C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FISH与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相比是一种快速、准确及敏感的方法,对我国CLL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鼠双微体4(MDM4)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在CLL预后中的意义.采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行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方法检测66例CLL患者白血病细胞MDM4 mRNA的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照物,以2(-△Ct)方法计算MDM4的相对定量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与评估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遗传学异常的价值。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32例初诊CLL患者的del(13q14.3)、del(11q22.3)、del(17p13.1)、del(13q14)和12号染色体三体,同时对免疫表型不典型的10例初诊患者检测IGH/CCND1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在32例病例组中FISH检测出26例(81.3%)基因异常,包括D13S25缺失14例,RB1缺失11例,12号染色体三体9例,P53缺失6例,ATM缺失4例;涉及1种基因异常的12例,其中12号染色体三体7例,D13S25缺失3例,P53缺失1例,ATM缺失1例;涉及2种基因异常的11例,其中D13S25/RB1缺失的7例,另4例均包含P53缺失;涉及3种以上基因异常的病例3例;10例免疫表型表达CD5+CD23-的初诊患者中2例IGH/CCND1(+)。结论: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CLL基因组的异常,可大大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各基因异常有其不同的特点;IGH/CCND1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LL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本院的40例CL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6岁(42-80岁);25例(62.5%)可见典型CLL免疫表型,所有病例均表达CD19和CD5,表达CD38和Zap70的分别有7例(17.5%)和14例(35%);8例检测出IgVH基因突变,其中有4例为VH3家族;FISH检测出P53基因缺失6例,RB1缺失3例,12三体1例,正常核型5例;31例患者接受了含氟达拉滨的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8个月(95%CI:39-57个月),其中有27例(87.1%)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而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有9例,PFS仅为14个月(95%CI:10-18个月,P<0.001),只有3例(33.3%)获CR+PR。诊断时β2微球蛋白水平正常者,36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8%(95%CI:69%-87%),明显高于β2微球蛋白水平异常者的总生存率47%(95%CI:35%-59%,P=0.004)。Zap70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7例(50%)治疗后获CR+PR,疗效差于表达阴性者,后者中有23例(88.5%,P=0.006)治疗后获CR+PR。IgVH基因突变者,治疗后都获CR,无IgVH基因突变者,治疗后只有4例(66.7%)获CR。结论:CL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标记,如Zap70、CD38和IgVH基因突变,并与预后相关。氟达拉滨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CL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荧光原位杂交(pane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panel FISH)技术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基因组异常检测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序列探针D13S25(13q14.3)、RB1、p53、ATM(11q23)和着丝粒探针12号(CSP12)等5种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对17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并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7例CL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1例(1/17)有染色体异常,为49,XX,+3,+8,+18;组合FISH检测出10例(10/17)有染色体异常,包括D13S25缺失4例、ATM缺失2例、p53缺失1例、D13S25合并RB1同时缺失2例、多种异常1例.FISH检测的总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论 组合FISH技术是检测CLL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异常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则可明显提高CLL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和化疗的近期疗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116例经病理形态学诊断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其中50例经免疫组化证实。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95例,Ⅱ期21例。单纯放疗22例;单纯化疗6例;其余88例采用综合治疗,其中41例先放疗后化疗,47例先化疗后放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是74.1%和61.5%。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OS率分别是75.1%和68.0%(P=0.45),DFS率分别是64.7%和47.8%(P=0.07)。首程治疗后达CR患者的5年OS率为86.5%,而未达CR患者的5年OS率为18.4%(P=0.000),相应5年DFS率分别为71.5%和17.2%(P=0.000)。63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疔或放疗后化疗,放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74.6%。其余53例为化疗后放疗或单纯化疗,化疗后CR率仅20.8%(P=0.000)。全组患者中先放疗组(放疗加或不加化疗)、化疗后放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76.8%和78.8%,DFS率分别为65.4%和61.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首程治疗后的CR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疔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化疗加入放疗并未改善生存率。早期患者应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p53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Dual-FISH技术检测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41例原发性肺癌组织间期核中p53缺失情况.结果 p53基因缺失与肿瘤分化程度、发病年龄有相关性(OR 值为18.775,95%CI为2.437~144.636;OR值为0.077,95%CI为0.007~0.874;P均〈0.05),即肿瘤分化程度是危险因子,分化程度越低,发生p53基因缺失的危险性越高.而发病年龄是保护性因子,即年龄越大,发生p53基因缺失的危险性越低.p53基因缺失率为34.2%(14/41),分化程度好的缺失率17.4%(4/23)低于分化程度差的71.4%(10/14)(P〈0.05),而与性别、组织类型、肿瘤转移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53基因缺失与肺癌分化程度、发病年龄密切相关,检测该基因在肺癌中的缺失情况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 P53缺失 /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6 5例肺癌间期核中 P53基因异常。结果  P53缺失率为 18.4 % (12 / 6 5 ) ,分化好比分化差者缺失率增高 (P=0 .0 0 7)。 P53蛋白阳性率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增高呈上升趋势 (P=0 .0 4 6 ) ,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  P53基因缺失和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检测 P53基因缺失和蛋白表达可作为肺癌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