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作用的文献.结果: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都有明显上升,且与正常人、移植肾功能稳定、CsA中毒、肾小管坏死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连续性监测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反应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移植早期血清及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组及动态监测55例肾移植患者早期血清及尿液TNF水平.结果:术后3 d血清和尿液TNF均明显升高,与术前和术后其他各组比较,P<0.01.血清和尿液TNF在手术1周后均显著下降,但血清TNF水平仍高于术前,尿液TNF水平低于术前.血清TNF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显著增高,术后平稳组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组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中使用甲基氢化泼尼松冲击治疗有效者,TNF下降,未降者排斥反应不能逆转.结论:肾移植早期动态监测血清及尿液TNF可敏感地预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不能单凭TNF水平变化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依据,而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AR)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AR组TNF-α水平在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均显著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出现早1~2天,CsA肾中毒组TNF-α水平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小管环死(ATN)组肾组织液及尿液中TNF-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测定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CsA肾中毒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排斥反应患者,sVCAM-1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耐激素的排斥反应患者应用ATG治疗后,sVCAM-1在排斥反应后1个月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CsA肾中毒组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sVCAM-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sVCAM-1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动态监测炎性细胞因子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动态监测36例肾移植患者血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发现急性排斥发生前1-3天,上述因子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峰值水平均在抗排斥治疗日出现。IL-1、IL-6、TNF-α水平在急性感染发生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在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时则不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移植早期血清及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组及动态监测55例肾移植患者早期血清及尿液TNF水平。结果:术后3d血清和尿液TNF均明显升高,与术前和术后其他各组比较,P〈0.01。血清和尿液TNF在手术1周后均显著下降,但血清TNF水平仍高于术前,尿液TNF水平低于术前。血清TNF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显著增高,术后平稳组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组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反  相似文献   

7.
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清白细胞介素,可溶性IL-2受体和白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升高较临床诊断提早数天,并且显著高于环孢素A肾中毒组;对泼尼龙第三的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数天后上述因子下降到排斥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发现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升高较临床诊断提早数天,并且显著高于环孢素A肾中毒组;对甲泼尼龙敏感的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数天后上述因子下降到排斥前水平。提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清IL-2、sIL-2R和IL-6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时治疗和甲泼尼龙抗排斥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AR)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AR组TNFα水平在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均显著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的出现早1~2天;CsA肾中毒组TNFα水平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小管环死(ATN)组肾组织液及尿液中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急性感染组仅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尿液和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能较好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R、急性感染、CsA肾中毒和ATN。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89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白细胞介素 6(IL 6)及干扰素 (IFN γ)的基因型 ,并结合HLA配型情况 ,比较各基因型别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HLA DR错配的情况下 ,TNF α和IFN γ等位基因为高分泌型者 ,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分泌型者高 (P <0 .0 5) ;未能显示TGF β及IL 6基因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论 术前检测肾移植患者细胞因子基因型 ,有助于发现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人群 ,据此可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在指导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个体化用药中的意义。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2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根据细胞因子基因型与免疫抑制剂的不同使用剂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使用中,低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1),TNF-α低分泌基因型者使用高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使用中剂量CsA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高+中分泌基因型者使用中,低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组合(P<0.01),IL-10低分泌基因型者使用高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使用中剂量CsA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检测细胞因子基因型对于肾移植术后制定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αα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CsA中毒时血清IL-6的变化,以探讨IL-6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06例肾移植患者血清IL-6活性水平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肾移植术前,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2周左右基本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1-3天。血清IL-6即有升高,峰值出现在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当天,经甲基本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1-3天,血清IL-6即有升高,峰值出现在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当天,经甲基泼尼松尼(MP)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治疗无效者,血清IL-6持续在高水平,并发感染时,IL-6也显著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而CsA中毒时,IL-6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IL-6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细胞因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21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取144例肾移植受者的外周血,通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启动区2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设计寡核苷酸探针58条,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标记、杂交和结果判断。将受者分成急性排斥反应组和无排斥反应组,比较两组受者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 果在肾移植受者中,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型为:TNF-α(-308A/A、A/6、G/G)、IL-10(-597A/A、C/C、A/C;-824T/T、C/C、C/T;-1087A/A、A/G)、TGF-β1(+869C/C、C/T、T/T);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等位基因为:TNF-α(-308A/G)、IL-10(-597A/C;-824T/C;-1087A/G)、TGF-β1(+869C/T)。结论 Th1类细胞因子TNF-α能够促进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生;Th2类细胞因子IL-10和Th3类细胞因子TGF-β1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肾移植受者血清HGF水平在手术前后进行动态监测。观察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环孢素(CsA)中毒时血清HGF的变化。结果:术前组H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前3天HGF下降明显,2周左右降至对照组水平。AR组在典型症状出现及血Cr升高前1~3d,HGF即有升高,且峰值出现在抗排斥治疗的当天。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后AR逆转者HGF迅速下降。ATN组HGF升高,与AR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中毒组HGF水平升高,与AR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TN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HGF可能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并且对ATN、CsA中毒的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态观察44例肾移植患者284例次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术后肾功能稳定组TNF(42.68±16.37kU/L)与正常组(39.50±13.50kU/L)和尿毒症组(40.04±27.50kU/L)比较无明显差异,CsA肾中毒组及ATN组虽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排斥组TNF(72.42±24.12kU/L)明显升高,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1~3天,与前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应用OKT3/ATG时,TNF升高更明显。结论:测定血浆TNF的变化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已经是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移植排斥反应是肾移植中长期存在且尚未克服的医学难题.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虽能使移植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但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致感染特征.因此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被认为是最终克服移植后排斥的有效途径.白细胞介素10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最初被定义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剂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0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值及诱导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减轻肾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认识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物内基因表达改变,为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寻找早期诊断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者,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同种异体移植组),以近交系Lewis大鼠间肾移植为对照(近交系移植组)。观察术后3、7和14d时的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7d时移植物中基因表达水平,获得其表达谱。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存在大量基因变化,在丽个通道均有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中,上调的有48条,其中7于扰素诱导GTP酶基因上调最为显著。结论移植物排斥反应是个多途径连续衍变的动态不平衡过程,诸多促进排斥与保护因子并存,很难以单一标志物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早期诊断,但同时通过多个标志物来综合分析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4分子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5月间肾移植术后穿刺病理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患者28例的CD44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8例急性排斥反应肾组织中有25例CD44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9.29%;10例慢性排斥反应肾组织中有3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0%;3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5例CD44分子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6.7%;两两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与其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CD44分子有可能成为一个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好的早期诊断急性排斥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患者血清、尿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动态观察武翠华徐军杨道理罗南萍李香铁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不仅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参与免疫、炎症等病理过程。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了40例肾移植患者血清和25例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血肌酐值升高,均行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尿液细胞数超过10000以上的占97.6%,CD54阳性细胞的占81.8%,CD103阳性细胞占57.6%,HLA-DR阳性细胞占90.9%;在其他患者中,缺少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结论:尿液中HLA-DR、CD54、CD103阳性细胞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特异标志。尿流式细胞术能区分急性排斥反应与其他因素引起的移植肾功能损伤。尿流式细胞术可作为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