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 15 个乡(镇),人口 14.4 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 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 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 1988 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 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对辖区内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下称“四热”…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辖40个县(市、区),人口约3060万,是间日疟流行区,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区20世纪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而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80年代末采取了灭蚊为主,结合消灭传染源的综合措施,自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宰下降到1/万以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总结不同媒介疟区防治工作,现将重庆市1997—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后发生过4次大流行,20世纪80年代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只有中华按蚊,5~9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9~326只/小时人工之间。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前,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 ,东经 10 5°15′~ 110°10′,北纬 2 8°~ 31°4 5′。总面积为 82 0 0 0 km2 。1997年设为直辖市 ,辖 4 0县 (市、区 ) ,人口 30 6 0万。东南多为山区 ,西北多为丘陵。海拔 1980 m,最低为 195 m。年平均气温 18℃ ,降雨量110 0 mm。为间日疟流行区 ,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 0世纪 70年代 ,中华按蚊区疟疾流行已控制。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经过大量的媒介调查试点研究 ,80年代中期采取了灭蚊措施 ,自 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降至 1 以下。1997~ 2 0 0 0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结果:广东有个县(市)发现嗜人按蚊,嗜吸人血,兼吸牛血;9-10月份为密度高峰,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三者均主吸牛血,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按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结论: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 ,辖 4 0个县 (市、区 ) ,人口约30 6 0万 ,是间日疟流行区 ,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区 2 0世纪 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 ;而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 ,80年代末采取了灭蚊为主 ,结合消灭传染源的综合措施 ,自 1 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下降到 1 /万以下 ,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总结不同媒介疟区防治工作 ,现将重庆市 1 997-2 0 0 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统计方法1 .1 资料来源辖区内的有关调查和各区县疟疾防治工作年度统计报表。1 .2 统计内容与方法对疟疾年发病率和发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随州市主要传疟媒介现状,为开展疟疾媒介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随州市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代蚊媒密度及种群变化。结果 1985–1996年,随州市共有18个乡(镇)同时存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且嗜人按蚊占所有按蚊平均比例为52.3%;有26个乡(镇)仅存在中华按蚊。2003–2004年,嗜人按蚊仍分布在原有的18个乡(镇),其占所有按蚊的比例分别为47.0%和38.1%。2005年后再未发现嗜人按蚊,但中华按蚊密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随州市嗜人按蚊种群逐渐消失,中华按蚊已成为当地主要按蚊种群,在合适条件下其仍可作为疟疾传播媒介。仍需加强对媒介按蚊的监测和防控,以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太平县(现为黄山市)和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两县毗邻,都属中度疟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均存在。经采取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措施,近年来疟疾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为深入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按蚊变动情况,我们于1986年9月对两县进行了调查。一、方法选择原太平县铉瑞乡和旌德县兴隆乡的疟疾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方法 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 结果 广东有 12个县 (市 )发现嗜人按蚊 ,嗜吸人血 ,兼吸牛血 ;9~10月份为密度高峰 ,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 ,三者均主吸牛血 ,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 0 .35 %~ 0 .5 4 %,中华按蚊为 0 .15 %~ 0 .93%,微小按蚊为 0 .2 3%~5 .94 %,日月潭按蚊为 0 .0 5 %。 结论 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 ,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 ,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疟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4年7~9月,在四川省筠连县沐爱乡通过昆虫学和寄生虫学定量调查,比较了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与中华按蚊的传疟作用.观察期60天内当地居民发病率为8.51%(全部为间日疟).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的昆虫接种率分别为0.003367和0.000185,按此比例推算当地疟疾病例中,由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播的占94.3%,中华按蚊传播的占5.7%。结果证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高效媒介,它的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20倍。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东部地区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曾高达544.8/万,居民平均原虫率为21.69%。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到1992年东部地区26县、市全部达到部颁...  相似文献   

12.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前两种是主要媒介;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漂按蚊、前两种是主要是;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为非稳定性低疟区,间日疟遍布全省,恶性疟仅流行于北纬33°以南的局部地区,建国以来出现过三次大面积间日疟暴发流行。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40年来,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积极防治,使疟疾发病率不断下降,至1990年全省平均发病率降至0.21‰,全省1988~1990年未发现恶性疟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安徽省传疟媒介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6-2018年,在安徽省105个县(市、区)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和室外双帐人饵全通宵诱捕法开展传疟媒介蚊种监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捕蚊场所按蚊密度。结果 2016-2018年,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中有103个县(市、区)捕获到按蚊,其中灯诱法捕获32 494只、人诱法捕获36 228只。所有捕获按蚊经形态学鉴定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6-8月,夜间活动高峰为19∶00-23∶00。不同捕蚊场所中,以畜禽棚按蚊密度最高(H = 18.835,P < 0.05)。2016和2017年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密度均存在差异(H = 16.655、11.566,P均< 0.01),淮河以北地区中华按蚊密度较低。结论 中华按蚊在安徽省广泛分布,是当前安徽省最主要的传疟媒介。在消除疟疾后阶段,应加强安徽省媒介监测,在疫点及时采取媒介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境外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我省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地区,间日疟发病率较低,而以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的地区,间日疟发病率则较高.为了解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我们在六合县程桥地区医院进行了此项观察.材料和方法1 实验蚊虫 用同日龄羽化后2d未经吸血的雌性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蚁为实验材料,两种蚊虫由本所养蛇室提供.2 病例选择 选择发作2次以上的间日疟志愿者,分别在病程的间歇期、发作期采10ml静脉血,用肝素抗凝.3 感染方法 采用人体胎盘膜体外膜饲法,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流行间日疟,主要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其分布区疟疾病例占全省疟疾总数的90%以上。疟疾波动与嗜人按蚊在人房的密度、比例、叮人率升降密切相关。1984年以前,全省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值,以后则高于全国平均值,近年来发病率居全国之首,既与嗜人按蚊分布广,又与抗疟措施落实差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1983—1995年控制疟疾流行的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市曾是四川省疟疾重流行区,嗜人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1]。1983年以来,采取以灭蚊与防治传染源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83年的37.4,降至1995年的1以下,基本控制了疟疾流行,取得了显著效果。疟疾流行特点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北纬28°22′-30°26′,东经105°17′-107°28′,面积2.3万km2,辖9个区和12个县(市)。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4-10月气温在16℃以上。年降雨量1000-1200mm,相对湿度70%-80%。主产水稻。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本地仅有间日疟,近年来有输入性恶性疟。全市的疟疾分布与…  相似文献   

19.
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相关性分析肖宁康杨许国君冯超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四川省的主要传疟媒介是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由于两者在生态、食性、地理分布上有较大差异,传疟作用亦不同。为了解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的关系,自1986~198...  相似文献   

20.
河南信阳恶性疟流行区1985~1989年疟疾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信阳地区东部的淮滨、潢川、固始、商城4县位于北纬32°~33°之间,人口范围为310万,是我国北方疟疾高发地区,且有恶性疟流行。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更为重要,且是当地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对控制嗜人按蚊有良好效果。1985年以来,在原单纯抓传染源防治的基础上,增加了D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