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一场瘟疫。该文通过京沪粤三地对SARS疫情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分析研究,探讨我国所面临的薄弱环节以及今后所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SARS发病的基本情况、特点、传播途径、地区人群分布及相关社会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提出SARS的防制策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掌握SARS流行规律,控制疫情蔓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提高农村防制能力;树立长期与SARS作战的思想;依靠科学,依法防制。  相似文献   

3.
SARS患者发病及病例报告时间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北京市SARS患者发病、住院和病例报告时间及其间隔天数,评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对北京市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卡数据库中有关变量,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SARS流行早期,病人就诊间隔天数与报告间隔天数均不规律;4月中旬后,平均报告间隔天数开始下降;患者就诊及疫情上报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北京市的SARS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疫情控制信息系统的敏感性与及时性在流行中后期明显提高,对有效控制疫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荔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流行规律与特征。方法 对2003年1月至5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的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个案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142例病例中,医务人员46例,社区病例96例;发病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71.83%;医务人员发病为多,占32.39%。社区病例中,一户两例以上有24户共56例。社区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区域。结论 SARS传播以密切接触为主,空气飞沫可能是传播的主要途径,荔湾区SARS流行具有医院和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5.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自SARS发生以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全球SARS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流行概况、流行环节、分布特征以及影响SARS流行的因素。对SARS潜伏期、传染性、超级传播现象、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三间”分布特征进行了重点阐述。对SARS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按照2003年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不同阶段,对北京市颁布的有关建设系统农民工的SARS防控政策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调查访谈结果评价防控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为今后实施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经研究发现:在SARS发生前的警戒期和流行前期,防控效果较差;在流行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发生重大改变,特别针对农民工出台多项有力政策。其中隔离疫情工地、封闭式管理其他建筑工地、“三个就地”原则等措施具有有力、高效的特点,最终使SARS发病人数下降明显,SARS被最后歼灭。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链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SARS传播规律及发病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统一的非典型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的调查表逐一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进行调查。对出院病例进行随访。利用SPSS ll.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首例患A感染SARS后,引起与其有过接触的家人和医务人员8人发病(第二代),这些患又引起第三代5人发病。同与患A的接触情况看,第二代发病的患均与患A有近距离密切接触。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感染。本传播链病例发病的病程:潜伏期平均5d;发病到首诊时间平均3d;首诊到确诊时间平均10d。结论 SARS传播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发病与接触时间有关,发病到首诊的时间对控制传染源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正确认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流行病学特征 ,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重视疫情报告 ,防止SARS疫情发生与流行 ,确保人群身体健康。方法 SARS疫情流行期间 ,恩平市从 2 0 0 3年 4月 2 6日开始实行SARS每日零报告制度 ,同时填写全国统一印制的SARS病例日报表于每日 15时前送达或传真。及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判定其流行特征。结果 以发病时间计算 ,自 2 0 0 3年 3月 2 0日~ 6月 3 0日 ,报告SARS疑似病例 8例 ,无确诊病例 ,院内医学观察病人 2 0例 ,院外医学观察病人 12 1例 ,所有医学观察病例无转诊SARS疑似及确诊病例 ,发热病人 10 19例 ,发病率为 0 78% (以发热人数统计 )。其流行特征是以城区与个别镇农村发病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以外出务工农民多见。结论 SARS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SARS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SARS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就一定能杜绝其传播。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自 SARS发生以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全球 SARS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流行概况、流行环节、分布特征以及影响 SARS流行的因素。对 SARS潜伏期、传染性、超级传播现象、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三间”分布特征进行了重点阐述。对 SARS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一起院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传播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一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分析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院内SARS感染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通过座谈了解,查看病案和感染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追踪和个案调查。绘制传播链说明本次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描述发病时间分布、接触史和接触方式。结果:传染源为1名输入性病例,与该案例传播相关接触者54人,发病5人,总罹患率为9.26%。其中指征病例传播了1例和这名二代病例又传播了4例续发病例,其传播过程可以用清晰的传播链加以描述;此5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发病潜伏期长,潜伏期平均10d以上;后对在症状期所有接触者进行隔离,无发病。结论:本案例中所有续发病例都有与症状期病例明确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史,但密切接触者并非全部发病;病原体传播与环境条件有关;急诊科护士是SARS感染高危人群;院内SARS感染可防可制。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SARS,临床确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截止2003年6月6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有15个市报告SARS病例1511例,发病率为1.98/10万,病死率为3.77%。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54.00%,。首例发病时间为2002年11月16日,末例发病时间为2003年2003年5月9日。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江门、中山、佛山5个市,占96.03%,其中广州占86.04%。20~49岁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5.45%;医务人员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22.90%;聚集性病例占31.97%(483/1511)。潜伏期1~12d,中位数4d。结论 广东省SARS疫情波及面广,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主要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发病特征。方法 使用常规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3年2月9日,四川省发生首起3例SARS疫情,截至5月31日累计发生19例,均为输入性,未发现二代病例,其中死亡2例;职业以民工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发生病例较多的是泸州市、广元市。结论 四川省的SARS病例以从SARS疫情较重省份返川民工发生为多。加强农村地区SARS疫情的监测和报告非常重要,应继续对入川的交通检疫留验站加强督导,尤其注意对从疫情较重地区入川的交通工具的检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SARS流行期间抓好食品卫生工作的做法,进一步指导部队做好食品卫生工作。方法:根据SARS流行期间抓好食品卫生工作的实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总结出5点做法:(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2)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3)关闭经营性餐饮服务单位;(4)加强对集体食堂的监督管理;(5)正确处置发生SARS疫情的单位,防止SARS通过食品传播,充分保证官兵饮食卫生安全。结论:SARS流行期间抓好部队食品卫生工作的一系列做法是行之有效的,部队食堂预防性卫生监督等薄弱环节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以某综合医院2003年SARS疫情经过中的有关统计资料为依据,按照最小二乘法的原理,采用MATLABL软件,对疫情暴发流行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拟合,并分析了SARS传播的特点及控制的效果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校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年1—5月广州市报告的76例SARS学生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学校现场调查。结果 76例SARS学生病例中包括小学生24例、中学生23例、大学生29例;男生41例,女生35例;76例SARS病例分布于全市9个区的54所学校中,未发现学校学生有聚集性发病现象;发病时间集中在2~4月(占96.05%)。结论 广州市学校1~5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是以散发性为主,疫情流行态势平稳。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SARS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模式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阻击SARS的输入、传播与流行,合肥市于4月初建立了SARS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并在SARS防治中形成一套高效灵敏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和疫情控制模式,现对其效果分析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3年3~6月间北京市东城区SARS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日报表,并从其他有关渠道,收集疫情资料信息。结果 东城区首例输入性病例3月14日发病,3月16日入院,4月初病例开始增多,4月中、下旬发病达高峰,5月上旬开始下降,5月22日无新发确诊病例,5月26日后,再无病例报告。全区共报告临床确诊SARS病人393例,10岁以下年龄组无病人,其余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20~4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70.0%,平均发病年龄为40.64岁。男女发病比例无显著差异。SARS发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病例中东城区的病人占66.9%,外区、外省占32.0%;驻区医院收治SARS病人358人,占91.09%。393例病人中无接触史的占33.3%。医护人员感染SARS 79人,占病人总数的20.10%、其中区属四所医院18名医护人员感染为8.33%。结论 本次SARS流行,除10岁以下年龄组外,普遍易感,其中以青壮年、老年人、医务人员更易罹患。与病人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家庭聚集传播明显。医院、工地是防控重地。本区制定的防控策略、措施及原则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SABS发病及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比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SARS发病及流行趋势,研究SARS发病与流行特征及相应预防措施对疾病流行的影响,为预防与控制SA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及山西省累计发病数据,并绘制出SARS流行曲线。结果 对上述地区发病人数进行拟合,各地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无显著性差异。从SARS流行曲线推算出各地发病高峰及时间分布,预防措施对疾病流行曲线有明显影响。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对SARS流行的拟合效果好,可用于理论上探讨预防措施对SARS发病及流行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逻辑信息法的SARS流行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2003年上半年我国SARS流行的地域与时空特征,分析SARS流行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基于逻辑信息法,利用GIS的空间分类与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统计学方法 ,对影响SARS流行的环境因素进行筛选与确定,计算相关程度及疫情等级.结果 SARS流行与所选21个环境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关性,其中人发钾含量偏低(0.723)与人口流动性大(0.634)影响较大;对10个行政区的预测结果 与实际疫情吻合率达87.5%.结论 SARS流行与某些环境因素有关,基于GIS技术和逻辑信息法的SARS流行环境因素分析与预测是可行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1起输入性传染源引起医院SARS暴发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一起输入性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传染源引发的医院SARS暴发进行调查,了解其流行特点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SARS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座谈、查阅病案和查看感染现场,描述整个感染传播过程和各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以图例和表格方式表达。结果驻军某医院急诊科3月18日接诊1名发热患者,并留观治疗3d。4月2日为其护理治疗的该科男护士发病,其后8~16d内该科相继有4名女护士发病,科内员工罹患率21.74%(5/23),医护人员整个感染过程可见清晰的传播链,感染与无防护密切接触、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差有关。发病潜伏期平均10d以上,平均病程49.4d。经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后,发病停止。结论本次医院SARS的第1代传染源为输人性;急诊科护士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无防护近距离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