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重肝合并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合并肝性脑病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并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分级,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氨。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有效率(72.3%)明显优于对照组(44.0%),P〈0.005;治疗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氨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有效治疗慢重肝合并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2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10g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20g,并给予常规护肝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综合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给予谷氨酸钠23g),比较两种治疗方法退黄效果及患者神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及肝性脑病较谷氨酸钠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瑞甘(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乙肝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门冬氨酸鸟氨酸,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均治疗4~6wk,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TB,ALT,AST,r-GT)、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6.7%,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血清HBVDNA阴转及血清HBVM转换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氨基酸(6AA)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精氨酸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平均1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血氨)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P〈0.01),肝功能AST、TBiL、NH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氨基酸对纠正肝性脑病,改善肝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高燕 《中原医刊》2011,(4):115-116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37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例给予降氨、支链氨基酸、护肝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观察清醒时间、72h清醒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72h清醒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能缩短清醒时间,提高清醒率,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国产瑞甘)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病人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对照组29例给予精氨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肝、支链氨基酸抗肝昏迷治疗;观察组31例病人在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甘10g/d,连续7d。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肝性脑病血氨值、肝功及分级计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6%和4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瑞甘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郭继进 《中原医刊》2011,(14):24-25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54例同时加用纳络酮、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乌氨酸治疗,对照组52例加用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乌氨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平均清醒时间、3d内清醒率、病死率。结果平均清醒时间:治疗组为(9±12)h,对照组为(31±14)h,前者优于后者(P〈0.05)。3d内清醒率:治疗组清醒46例(85.2%),对照组清醒28例(53.8%),前者优于后者(P〈0.05)。病死率:治疗组死亡4例(7.4%),对照组死亡18例(34.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食醋80~100ml,稀释后灌肠,2次/d;28例为观察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粉针剂(瑞甘)5~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1次/d。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0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复常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瑞甘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在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复常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成瑞甘组40例、雅博司组38例、精氨酸组35例。三组病人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低蛋白饮食、补充支链氨基酸、乳果糖及护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瑞甘组加用瑞甘10~20g/d;雅博司组加用雅博司20g/d;精氨酸组加用精氨酸钠20g/d,三种药物均用7d。监测治疗前后检测血氨、AST、TBIL等指标及神志变化。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降低血氨、AST、TBIL和神志改善等明显优于精氨酸(P〈0.05),但门冬氨酸乌氨酸组和雅博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甘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疗效确切,效果与雅博司相当,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规格合理,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肝癌导致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对照组采用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均为7d,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血氨和肝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7d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及血氨情况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降低血氨、促进苏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王林  胡容  张鸿  张人风  陈莉  王亚娟  王丽 《四川医学》2010,31(8):1108-1110
目的评估目前临床开展的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507例,其中内科综合治疗124例,人工肝治疗组383例,结果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肝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72h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72h黄疸(TB)均存在不同程度反弹(P〈0.05)。不同术式人工肝对不同类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远低于急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P〈0.05)。对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远期疗效,早期存活率为88.3%,较中期及晚期高(P〈0.05),晚期疗效最差为37.5%(P〈0.05)。进行人工肝的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率高于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P〈0.05)。2次及以上人工肝治疗患者存活率高于1次人工肝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提高急性重型肝炎及早期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凝血、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5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检测PT、APTT、TT、Fib采用凝固法,AT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肝功能检测采用速率法;分别应用ACL2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相配套的试剂和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凝血指标PT、APTT、TT在ALSS治疗后缩短,Fib治疗后增加,D-二聚体减少,AT活性增加;ALT、AST和TBIL分别降低,ALB和CHE增加。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抗凝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颗粒干预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g,3次/a,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肝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谷氨酰胺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治疗后的转归,探讨NB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NBALSS治疗,并设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NBALSS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NBALSS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经NBALSS治疗后临床症状多有明显改善,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均升高(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1周后,ALT、AST、TBIL、Cr、ChE、PTA无明显改变(p〉0.05);30例患者最终基本治愈及好转出院23例(76.7%),死亡7例(23.3%);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NBALSS组68例次治疗后仅有12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结论 NBALS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降低重型肝炎的死亡率,并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的辅助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降低门脉压、补充蛋白及抗菌药物等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每日1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43.8%(14/32)(χ2=5.74,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肝功能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46;2.56,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加快肝功能好转,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存率,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出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88例重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肝、支持疗法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序贯给药,包括中药保留灌肠、辨证口服中药、中成药静脉滴注等。结果:治疗组5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46%;对照组31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1.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应用人工肝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多途径序贯给药可减少重型肝炎患者难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人工肝治疗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纤维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替比夫定和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肝功、肝纤维化指标、B超指标及DNA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A、Ⅳ-C)均有所改善(P〈0.05);脾脏厚度明显缩小(P〈0.05),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较对照组缩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46%,E抗原转换率为38%,对照组分别为41%、36%,治疗组上述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和抗纤维化,明显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34例为治疗组,历史病例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Ⅳ胶原(I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LN、PCIU、HA和IV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组18个月后52.9%(18/34)的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其中47.0%(16/34)的患者坏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35.3%(12/34)的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使肝组织炎症明显好转,减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补气活血利水方药联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气活血利水方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4.4%(P 〈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40±13.10)U/L vs.(56.90±15.50)U/L]、白蛋白[(33.04±3.13)g/L vs.(30.94±3.52)g/L]、总胆红素[(39.04±8.13)μmol/L vs.(52.94±9.52)μmol/L]、直接胆红素[(16.04±4.13)μmol/L vs.(19.94±5.52)μmol/L]、胆碱酯酶[(3043.55±141.23)mmol/L vs.(2894.42±169.52)mmol/L]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 〈0.05)。发热、肝性脑病、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补气活血利水方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