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元时代医家张子和认为“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 ,或自内而生 ,皆邪气也。邪气加诸人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 ,揽而留之则为害” ,故主张“先攻其邪 ,邪去而元气自复”。攻邪即所以补正 ,损其有余即所以补不足。其攻邪之法 ,无非汗、吐、下也。本文试就张子和之汗、吐、下三法探讨如下 ,以就正于同道。1 汗法张氏力辟习俗固守“发表不远热”之旨 ,认为不论温热药还是寒凉药 ,均可作为发汗药。遂将常用的发表药物凡 40多种 ,根据其性味分为辛热、辛温、辛甘、辛凉 ,给临证应用提供了对症选择之便。对处方的分类 :桂枝汤…  相似文献   

2.
张子和擅用攻法 ,但他不排斥补法。对于补法 ,他有独到见解。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张子和论补的观点 :①少用、慎用温补药 ,主张寒补 ;②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下中有补 ;③药物攻邪 ,食物补正 ;④辨证施治 ,纯虚当补。张子和的观点 ,有助于临床医生及世人正确理解和运用补法 ,避免乱用补法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是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擅长以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疗效显著。其所倡导的攻邪论要点有三:认为邪气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主张治病当以攻邪为首务,当邪气存在之时,切勿补正,以防助纣为虐;邪气祛,则病愈,正气自复。张氏此论,寓意深远,发人深省。奈何后世医家未能深究,不明所以,而诋毁者多。致使戴人攻邪疗疾之法渐渐湮没,良可叹也。张氏以攻为补,体现了精辟的辩证法思想。其云“下中自有补”、“陈祛而肠胃洁,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其治李德卿妻产后病泄年余,羸弱不堪,四肢瘦乏,无力以动,卧不能起,诸医皆以为…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擅用攻法,但他不排斥补法。对于补法,他有独到见解。本从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张子和论补的观点:①少用、慎用温补药,主张寒补;②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下中有补;③药物攻邪,食物补正;④辨证施治,纯虚当补。张子和的观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世人正确理解和运用补法,避免乱用补法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张从正运用补法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张从正对补法的运用特点。认为:张氏对补法的认识源自《内经》,通过严密辨证来运用补法;主张补中要有通,补而不滞,平而不强,以顾护胃气为要;善用先攻后补及攻补兼施;力倡用饮食疗法补养身体;而力戒有邪用补、燥热药石之补和久服常服补药。可见,张氏对补法运用具有独特见解和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6.
从子和之见,病实可攻 金·张子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以攻为主,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并再三告诫:老年诸病,断不可补。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地”,“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这一治疗思想,对于诊治老年性痴呆症属实证者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李东垣泻土攻邪的治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医家李东垣,素以补土扶正著称。然而,在脾胃病理变化中,除了中气虚弱,运化机能衰退外,饮食所伤,壅滞积留的实证亦为常见。实者,法当攻之、消之、祛之。考察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等书,其所运用泻土攻邪的治法,亦具特色,且少为人所论及。故本文试作浅述如下: 别饮食。历代所论邪伤脾胃,多饮食并称。东垣则提出:“饮食所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有形之血,当从有形之物理解)认为饮邪与食邪,其伤人虽俱  相似文献   

8.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目的 讨论中医分症论治鼓胀.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分症论治.结论 鼓胀初起多实,以行气、利水、消瘀、化积等治法,但忌攻伐太过,注意"衰其大半而止".并兼顾脏腑之虚灵活调之.晚期多虚,宜选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等治法补其本,并适当兼顾气、水、瘀的标实之邪.根据证情亦有采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及朝攻暮补者.  相似文献   

9.
中医和法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化疗毒副作用的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导致胆腑和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呈现出寒(脾阳受损)热(湿热中阻)镨杂,虚(脏气虚损)实(湿热、毒邪中阻)夹杂的病理特点。由于病机复杂,调治中既要升清脾气,疏泄胆气;又要和降胃气和胆腑之气。在寒热攻补等治法的运用中,脾阳受损,治当温补;湿热蕴结中焦,又当治之清利;脾胃运化失司所致食滞中脘,又需佐之消导。鉴于此,攻之则伤正,补之则助邪;寒之则伤脾肾阳气,温之则助长热邪,故惟有和法最为适宜。笔者运用和法防治肿瘤化疗中的毒副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肖霞 《当代医学》2009,15(4):151-151
肝硬化腹水多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虫积等因素,损伤肝脾,阻滞气血,以致气、血、水瘀积而成。其症往往本虚标实,攻之易伤正气,补之又恐恋邪,治疗颇为棘手。  相似文献   

11.
论张从正之寒凉攻邪论的补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其学术思想上承《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 ,私塾金元寒凉派代表刘河间 ;临床上擅用汗、吐、下三法 ,并将之扩充和发挥而作为攻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成为金元攻邪派代表。张氏的邪为百病之源和以三法概括攻邪百法的治疗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 ,张从正强调攻邪治病 ,如同刘河间倡导寒凉大法 ,皆针对当时滥用温补之弊 ,为纠其偏而设 ,并非以寒盖温 ,以攻统补。而且 ,寒凉攻邪论是以辨证论治之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是基于邪正交争之病机观而立论的 ,其中尚包含着丰富的补益思想 ,具有重要价…  相似文献   

12.
正邪稳态观是中医学术的核心内容人体生命活动的阶段可概括为生、长、壮、老、已五部分,显示出正的由盛而衰,邪的由弱而强的演变过程。传统养生更加注重养正,以补为主,但我们认为年老之人更应该注重如何调治邪气。邪去正自复,积去正自安,瘀血不去新血难生,去故就新。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13.
龚廷贤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认为"仁"即"王道",主张"王道"行医,精勤不倦,博施济众;推崇"王道"医方,如六味地黄丸、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避免使用猛烈峻攻之药;采用诸家"王道",反对攻邪治法,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14.
临证每遇四十余岁的肾虚患者,多日:服用各种补肾药物,效果不佳。此乃补而不受,原因是在肾虚的病理过程中,肾虚不是单一的病理变化,更主要的是有邪气的侵入,邪居正位,补益之精无位可进,溢于它处,未尽补益之功而有助邪之弊,故而无效。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和思路是分阶段论治,前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皆施,后期以补为主。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调理脾胃,适当使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助疗效。  相似文献   

15.
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相似文献   

16.
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阳虚日久导致寒痰内凝,形成肿瘤。扶阳固本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早期肿瘤,邪实正虚,要攻邪扶阳,此时应用大辛大热之品开冰解冻;中期肿瘤,正气亏虚,当扶其正任邪自去;晚期肿瘤,脾肾亏虚,此时应峻补元阳,回阳救逆。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气解郁等治法。如此,扶阳与祛邪相参,温通与消积并举,疗效方能显著。此外,近年来,扶阳导引与扶阳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9,(2):259-262
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阳虚日久导致寒痰内凝,形成肿瘤。扶阳固本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早期肿瘤,邪实正虚,要攻邪扶阳,此时应用大辛大热之品开冰解冻;中期肿瘤,正气亏虚,当扶其正任邪自去;晚期肿瘤,脾肾亏虚,此时应峻补元阳,回阳救逆。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气解郁等治法。如此,扶阳与祛邪相参,温通与消积并举,疗效方能显著。此外,近年来,扶阳导引与扶阳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冯驭臣 《中医学报》2019,34(12):2534-2537
百合病多因伤寒热病后,余热未尽所致。阳明胃居中,具有土德之性,既能养万物,也是万物归宿。邪热流于胃中不去,日久伤津,导致胃气不和。诸经病邪,无论表里寒热,皆可并入阳明。因此,百合病的病机为余热犯胃、胃气不和。治疗上,需清余热、补胃气。然百合病邪正俱微,若驱邪,则伤正;若扶正,则恋邪,故使用百合补中益气,益胃气之不足,利大小便,使邪有出路。诸多情志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亦可产生余热犯胃、胃气不和的病理变化,出现百合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上,通过清胃热、养胃气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之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及预后均合乎中医外科疮疡病之特点。参考《外科正宗》辨治疮疡思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治则上强调区分溃疡性结肠炎邪盛期和正虚期,分期论治。治疗上效法疮疡,内热盛者攻利之,五脏虚者纯补之,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遣方时注重顾护脾胃,重视气血以固溃疡性结肠炎正虚之本。慎用寒凉药物,温清并用以平调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之病机。调和荣卫,和畅气血,祛瘀生新。佐用风药,以增益全方行气活血、疏风散热、培土胜湿之效。  相似文献   

20.
张氏的攻下法,是以攻邪为先导,先攻后养,速攻缓补,以攻为补,寓补于攻,攻补兼施的丰富的治疗体系,其中亦不乏对补法独到的理解和运用。一方面,子和对补法的理解更为深邃,丰富了补法的含义;另一方面,以攻邪居先,食养其后的治疗原则也扩大了补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