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S180荷瘤小鼠溶血素试验、小鼠肝癌瘤株NK细胞活性试验,观察抗癌方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S180荷瘤小鼠溶血素、C57小鼠肝癌瘤株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抗癌方能够增强荷瘤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荷瘤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增强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结论 抗癌方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增强NK细胞活性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化合物LJZ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和小鼠移植性肝癌H22为模型,研究化合物LJZ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DNFB诱导荷瘤鼠迟发型超敏性反应(DTH)反应,检测化合物LJZ对荷瘤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试验,检测化合物LJZ对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化合物LJZ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和肝癌H22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LJZ能明显增强荷肉瘤S180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对DTH无明显影响.结论化合物LJZ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与其增强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从金针菇多糖(FVP)中分离的成分FVP1的免疫活性,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器官、外周血白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及接种S180的荷瘤小鼠,分别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分别腹注给药5mg/(Kg@d)、10mg/(Kg@d)、20mg/(Kg@d)的FVP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d后,尾静脉取血,计数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胸腺(脾)指数;采用中性红比色法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FVP1对正常小鼠胸腺指数有降低趋势,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脾指数;对正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无明显影响,但时荷瘤小鼠则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还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FVP1体内给药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酵轮叶党参乙醇提取物(FCLEE)对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小、中、大剂量FCLEE组、模型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建立移植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FCLEE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并观察对脾脏、胸腺脏器指数的影响.采用荷瘤H2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检测FCLEE对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测定FCLEE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FCLEE小、中、大剂量组肿瘤质量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6%,32.0%,34.3%;脾脏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5);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FCLEE可抑制在体肿瘤的生长,且可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骆驼蓬总碱软胶囊对移植型鼠源S180内瘤和H22肝癌细胞在荷瘤动物体内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昆明种受试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和H22肝癌细胞,分别建立体内两种不同移植型肿瘤病理模型,观察骆驼蓬总碱软胶囊在浓度为60 mg/kg、30 mg/kg及15 mg/kg连续ig给药10 d,对荷瘤小鼠体内瘤细胞裂殖生长增重的抑瘤作用及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 骆驼蓬总碱软胶囊对鼠源移植型S180肉瘤细胞在三批次荷瘤小鼠体内的增殖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在25.44%~48.81%之间,剂量组30 mg/kg抑瘤作用相对较好;对移植型H22肝癌细胞在三批次荷瘤小鼠体内的抑瘤率在21.91%~28.23%之间,剂量组60mg/kg抗癌作用相对较好;且显示对两种不同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未见有显著性异常影响.结论 骆驼蓬总碱软胶囊对鼠源S180内瘤细胞和H22肝癌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增殖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且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亦未见有明显异常性毒性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软骨多糖对荷瘤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肉瘤S180细胞建立动物腹水瘤模型,然后随机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软骨多糖给药组,连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软骨多糖,分别测量ConA和LPS刺激下小鼠脾细胞淋巴增殖情况、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花环形成率。结果软骨多糖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提高E花环形成率。结论软骨多糖能通过增强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蜂毒注射液对移植性肉瘤S180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蜂毒注射液对移植性肉瘤S180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质量及指数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移植性肉瘤S180小鼠为模型,予蜂毒注射液腋下注射7d后,检测其对荷瘤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质量及指数的影响.结果 蜂毒注射液小剂量组能提高胸腺质量及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毒注射液小剂量组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楤木总皂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肉瘤细胞S180为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观察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楤木总皂苷400 mg/kg对S180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木犀草素按0.04、0.02和0.01g/(mL·d)给小鼠连续灌胃7d后,进行碳粒廓清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并测定和计算血清溶菌酶活力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木犀草素对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木犀草素高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碳粒廓清速率和廓清指数及体内溶菌酶活力明显降低,而低剂量和中剂量木犀草素组则无显著差别.结论木犀草素可降低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体内溶菌酶活力,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瘤克胶囊对荷瘤鼠免疫器官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ICR小鼠复制肉瘤S180模型,观察脑瘤克胶囊对荷瘤鼠脾脏、胸腺质量及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采用SD大鼠接种W256瘤细胞后观察脑瘤克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脑瘤克各剂量组对荷瘤鼠脾脏、胸腺质量及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瘤克大、中剂量组均可降低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脑瘤克胶囊对肉瘤S180小鼠免疫器官无显著影响,能改善移植性肿瘤W256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其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九头狮子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碳廓清实验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观察九头狮子草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九头狮子草可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九头狮子草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液6d,末次灌胃后45min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与麻黄高、中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麻黄低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中、低剂量组的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8组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炙麻黄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为指标,与等剂量的生麻黄相比,炙麻黄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无降低中枢兴奋作用,而麻杏石甘汤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有显著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且有量效负相关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抗体对人喉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建立裸鼠喉癌模型。将24只裸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腹腔内注射VEGFR-3抗体和生理盐水,观察肿瘤体积及重量变化,进行微淋巴管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VEGFR-3抗体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小于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意义(t体积=56.90,P〈0.05;t重量=11.64,P〈0.05)。EGFR-3抗体抑瘤率为48.21%。但组间微淋巴管计数无差异(t=1.48,P〉0.05)。结论 VEGFR-3抗体可以抑制裸鼠人喉鳞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C和VEGFR-3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豨莶草不同提取部位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豨莶草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明确豨莶草毒性部位。方法:用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豨莶草水煎干膏粉分离提取,观察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正丁醇部分组、水溶性部分组小鼠出现毒性反应。结论: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极性大的溶剂中,即残留的水溶性部分及正丁醇部分。  相似文献   

16.
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验证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病情的纳入标准 ,选择 12 5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5例和对照组 6 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口服鸡骨草胶囊 ,每日 3次 ,每次 4粒 ,2 0天为一疗程 ,并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对照组只进行对症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 13例 ,显效 2 4例 ,有效 2 5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5 .38% ;对照组临床痊愈 7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2 3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 83.33%。结论 :临床使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疗效满意 ,是目前治疗急性肝炎比较理想的药物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浮萍-紫草药对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12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浮萍低、中、高浓度组,紫草低、中、高浓度组,浮萍-紫草低、中、高浓度组。除空白组外,其余11组小鼠均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法建立银屑病模型,造模和给药同时进行。除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外,阳性对照组灌胃阿维A的蒸馏水混悬液;浮萍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木犀草素的蒸馏水混悬液;紫草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紫草素的蒸馏水混悬液;浮萍-紫草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木犀草素与紫草素的蒸馏水混悬液。1次/d,连续7 d。观察银屑病面积及严重指数(PASI)评分、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SCH)、皮肤湿度。【结果】干预后,各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的PASI评分、TEW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SCH、皮肤湿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各中药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其中,浮萍-紫草组疗效更优。【结论】中药浮萍、紫草分别或联合均能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皮损,对银屑病的皮肤屏障功能有修复作用,且药对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涛  张积仁 《医学争鸣》2007,28(10):892-895
目的:通过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化疗药物对多次传代的荷瘤鼠进行化疗,了解其疗效以及对移植瘤凋亡及P53基因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小鼠胃癌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荷瘤鼠进行化疗,观察化疗后移植瘤的体积、抑瘤率,检测凋亡及P53基因的表达.结果:用MTT法筛选最敏感的化疗药5-FU对第一代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其抑瘤率高,凋亡率高,P53基因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最不敏感的ADM化疗组抑瘤率低,凋亡率低,P53基因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对已行化疗的胃癌细胞筛选最敏感药物为DDP,最不敏感药物为用MMC,对第二代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发现DDP组抑瘤率高,凋亡率高,P53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MMC组抑瘤率低,凋亡率低, P53蛋白表达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继用5-FU和ADM化疗对第二代荷瘤小鼠进行化疗,抑瘤率低,凋亡率低,P53基因的表达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药敏试验、凋亡及P53基因的检测可作为化疗药物的选择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抑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对荷胃癌裸鼠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6周龄的裸鼠,随机分为BAPN预处理组和对照组,预处理组10只,对照组15只。BAPN预处理组每天用BAPN 100mg.kg-1腹腔注射,对照组每天用相同体积的无菌PBS腹腔注射。2周后,以人胃癌细胞SGC-7901 1×107.mL-1建立荷胃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接种4周后,比较成瘤率、瘤重和转移率。结果 BAPN预处理组平均瘤重高于对照组,P<0.05;BAPN预处理组的成瘤率和转移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BAPN预先抑制LOX活性后,肿瘤的重量明显增加,但对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未见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草药益母草抗突变作用和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MNT):3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即阴性对照组(NS)、环磷酰胺(CP)组(30 mg•kg-1)及益母草抗诱变组(益母草1.0、2.0、4.0和8.0 g•kg-1 +CP 30 mg•kg-1),按改良方法制片检测微核频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生理盐水组、CP组(30 mg•kg-1)、益母草水煎液组(2.0 g•kg-1)及益母草水煎液+CP组(2.0 g•kg-1益母草+CP 30 mg•kg-1),采用MTT法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益母草2.0、4.0和8.0 g•kg-1剂量组微核率低于CP组(P<0.05);生理盐水组、益母草水煎液组、益母草水煎液+CP组、CP组的SI分别为1.89±0.19、 2.17±0.14、1.73±0.13和1.45±0.09; 益母草水煎液组的SI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益母草水煎液+CP组SI高于C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母草具有抗诱变作用,即对遗传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并且益母草能提高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