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中药熏洗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中药熏洗。结果:80例患者中,加入中药熏洗的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减轻疼痛与肿胀,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超早期中医介入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超早期中医康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周、4周、6周的被动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超早期中医介入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花通络散熏洗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规范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于术后2周开始对患侧膝关节中药薰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10周、12周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周、12周ROM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Lysholm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通络散熏洗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关节僵硬,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4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休息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2周运动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治疗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2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负压引流管,患肢血运、预防术后并发症,并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内服中药,使用CPM机,指导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工期愈合,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无关节内出血,感染,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渐进性负重、逐渐加大屈曲幅度、等长肌力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海桐皮汤熏蒸和手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腱-骨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RI胫骨、股骨骨隧道增宽在矢状位、冠状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及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6例,均取同侧半腱肌、股薄肌进行韧带重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2组患者其余治疗原则相同。观察并记录术后2周、4周、6周2组患者Lysholm评分,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后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显著改善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与中药熏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可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中药熏浴治疗与常规康复及关节松动技术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纳入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两组间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减轻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中医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术后仅予以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稳定性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第1、2、4周膝功能疼痛、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周径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周径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基于交叉迁移理论的非制动侧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天津医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断裂且需手术的患者4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非制动侧肢体肌肉电针刺激.于训练前及训练6...  相似文献   

13.
武厚虎  齐尚锋 《光明中医》2023,(8):1496-1498
目的 探讨加减血府逐瘀汤对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进行分组,各30例。均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加服用血府逐瘀汤,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血府逐瘀汤能显著降低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活动和功能恢复,改善膝关节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中医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层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应用Tightrope钢板技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术后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口服等常规对症支持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同时应用骨炎膏涂擦患肢。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口服配合骨炎膏外用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可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冰敷加中药蜡疗对于膝关节镜下行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膝关节镜下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冰敷加中药蜡疗组和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各20例。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采用500 ml生理盐水冰袋2个,弹力绷带2卷。间断冷敷45 min,每日4次,持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采用于皮肤表面涂抹药膏,药膏上面裹上一层蜡饼,每日4次,每次40分钟,于冰敷后1小时后进行,冰敷时间及操作同常规组,持续72 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24、48及72 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术后24、48及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P0.05,0.01)。结论冰敷加中药蜡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自拟中药内服加熏洗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4例在关节镜下行前ACL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下肢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局部疼痛、膝关节周径、膝关节活动度(ROM)及局部肿胀情况,并利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系统和Ly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周径、ROM和肿胀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HSS评分中的各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自拟中药内服加熏洗能够显著改善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后患者的局部疼痛和肿胀,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即开始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及其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ACL损伤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得情况,其中治疗组37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在全麻下行ACL重建术后第2天即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术后2周拆线后加中药熏洗治疗。结果:7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患者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均为阴性。治疗组膝关节范围为0100140°,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为05105137°。治疗组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2.3±3.1,优为32例(90分),良为2例(7590分);观察组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0.9±4.1,优为28例(90分),良为4例(7590分)。两组膝关节功能均提高明显。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即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配合熏洗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并在术后常规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配合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疗效,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术后服用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并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患者53例,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制定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结果:通过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本组5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恢复效果。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内外兼治”理论,大补阴丸结合针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并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随机分中药组、针刺组、混合组(中药+针刺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口服大补阴丸、针刺疗法、口服大补阴丸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并于术后6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行膝关节MRI,测量股骨及胫骨隧道距离关节腔出口1 cm处的矢状位及冠状位宽度,了解骨隊道变化情况。结果:混合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以及与术前隧道宽度差值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阴丸结合针刺疗法可有效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及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