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晓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F0002-F0002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并分析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经B超定位后,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引流。观察其引流效果,并进行相应护理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置管全部成功,置管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均能较好地接受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引流通畅。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的疗效显著,避免了反复的胸腔穿刺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及心理压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及胸腔化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经皮穿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抽吸或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化疗药物,并做好导管留置期间护理.结果:通过加强置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护士掌握此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不但可以引流胸腔积液,且可通过输液器行药物灌洗,减轻胸膜粘连度肥厚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恐惧感;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同时避免反复穿刺所需的胸部B超定位,可降低医疗费用。胸腔内置管还有利于胸水送检了解胸水性质及病因的辅助诊断。对胸膜组织损伤小,减少了胸膜反应发生和感染的机会;同时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壁局部多次损伤、出血,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对少年、老年患者厦体质衰弱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由于创伤小,在注意预防感染情况下,患者可较长时间留管。体位改变不引起疼痛,三通开关关闭后可携管下床活动,不但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既不影响睡眠也不影响起居活动等,具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效益。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26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0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注意引流系统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0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注意引漉系统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蔡小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51-152
胸腔积液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内液体异常积聚,当积液较多引起压迫症状明显时,应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患者抽取胸水以减轻压迫症状和防止胸膜粘连.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是针对胸腔积液而采取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黄林  黄丽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64-16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以来的59例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和护理操作。结果:各类胸液引流至〈50ml/24h后拔管,59例患者置管期间局部元不适、无并发症发生,带管活动方便,引流效果满意。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安全可靠,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积液留置引流及局部化流的护理经验。方法用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无菌吸氧管、胃肠减压盒组成密闭引流系统对24例恶性胸腔积液进行引流和局部化疗,通过护理过程、病情观察、疗效评价,探讨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引流及局部化疗,创伤小、安全,对有效控制胸腔积液,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对于大量及分隔状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多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既费时又费力,并且行多次穿刺胸水排放不彻底,患者耐受性差。我院自2000年9月以来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大量及分隔状胸腔积液,由于操作简单、安全、实用、不良反应少,护理得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胸部微创置管持续引流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经皮胸膜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持续引流胸腔积液 ,治疗 2 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完全缓解率为 86 % ,无感染及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 ,治疗效果好 ,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科2003年3月—2006年3月开展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各类胸腔积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3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30~63(55±3.5)岁;28例经临床相关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5例经肺穿刺活检及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为化脓性胸膜炎;30例为单侧胸腔积液,5例为双侧胸腔积液。1·2用物准备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16 Ga×20 cm);1 000 mL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带胶皮管的尖头玻璃管;手套、消毒盘、利多卡因、一次性胶贴等。1·…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柔软富有弹性,创伤小,操作安全,且能较长时间保留,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易被患者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腔积液在临床中较多见,常并发于结核性胸膜炎及肺癌、肿瘤晚期等疾病。大量胸腔积液需反复穿刺抽液,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肿瘤晚期伴胸腔积液患者,当大量胸腔积液挤压产生呼吸、循环障碍时,通过胸穿抽液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其胸腔积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但反复胸腔抽取积液并注射药物是治疗恶性胸水的有效和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腔积液是呼吸科常见病,在临床上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原发和转移性肺和胸膜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其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大量胸腔积液可导致胸闷、气促甚至死亡[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总结我科76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的护理。结果置管期间引流通畅无并发症发生,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代替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了患者的恐惧与痛苦,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胸腔积液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出现的体征之一.胸腔积液容易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症状,特别是胸水量大时,往往会危及生命[1].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是烧伤后休克期引起体液渗出,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液体渗出血管外,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并发胸腔积液,一般以双侧多见.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治疗32例严重烧伤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行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疗效好,减少了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有关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腔积液是胸膜表面间质的液体过多漏出或渗出并积蓄在胸膜腔而形成。临床上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传统方法为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明确病因对症处理[1-2]。我科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现将我院呼吸科2004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此方法治疗胸腔积液56例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置管病例选择超声胸水定位水深4 cm以上,结合胸片或胸部CT估测胸水量在1 000 mL以上者。1·2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病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胸水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以2%利多卡因3~5 mL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今年以来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共42例,对胸腔积液及送病理学检查对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份收住的42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17~75岁.  相似文献   

19.
胸腔穿刺置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23例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量胸腔积液往往需要胸腔穿刺抽液以减轻或缓解压迫症状。反复胸腔穿刺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增加工作量 ,而且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2 0 0 2年 8月— 2 0 0 4年 8月 ,笔者对 2 3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穿刺置管间歇引流的方法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柔软富有弹性,创伤小,操作安全,且能较长时间保留,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易被患者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8月—2007年3月我院共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1~73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术中注意事项,如术中不能移动位置,勿深呼吸和咳嗽,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1·2术前准备做好皮肤清洁,排空大小便,以保证置管顺利进行[1]。2·2术后护理①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