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甲蓝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分期为T1~2期且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乳晕及肿块周围皮下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行SLNB,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均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51例患者中,46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4枚,成功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精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10.5%,89.5%,100%,95.7%,100%,93.1%。结论:亚甲蓝法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靠方法,可以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临床检查阴性的T1~2期乳腺癌腋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探讨其对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情况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专利蓝染色法对47例乳腺癌患者行腋窝蓝染淋巴结活检,后行常规腋簿林巴结清扫(ALND),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结果47例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45例,检出率为95.74%(45/47)。前哨淋巴结的数量1-4枚,平均每例1.7枚。45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患者中,22例患者有腋离淋巴结转移,其中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18例,前哨淋巴结未发现转移而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4例。5例患者只有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为%(4/22)。结论专利蓝染色法能准确地鉴别SLN及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示踪效果。方法将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亚甲蓝组,术前于乳晕皮下分别注射纳米碳和亚甲蓝,找到染色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纳米碳组和亚甲蓝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分别为(3.95±1.23)枚和(3.10±0.96)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检出率分别为95.3%和87.5%,准确率分别为90.2%和85.7%,假阴性率5.9%和1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能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数,可以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对指导手术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染色对于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对4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行腋窝蓝染淋巴结活检,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结果:检出率为88.9%,SLN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7.5%(39/40);灵敏度为87.5%(7/8)。结论:SLN转移情况基本可以反映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T1-T2N0M0乳腺癌患者术前24~48小时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示踪,在摘取SLN后进行保乳手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全部行腋窝淋巴结(ALN)清扫。结果:44例患者,检出SLN 1-4枚,平均2.8枚,ALN 1058枚,平均24.05枚,其中15枚未染色,24例ALN阳性患者中,22例SLN阳性,2例SLN阴性。蓝染率98.58%(1043/1058),检出率100%(44/44),假阴性率8.33%(2/24),灵敏度91.66%(22/24),准确率95.45%(42/44)。结论: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SLNB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1%亚甲蓝对3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结果:36例中有3l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6.1%。在18例SLN阳性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阳性15例、阴性3例;在13例SLN阴性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阴性12例,阳性1例。本组通过前哨淋巴结预测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8%(15/16),特异性为80%(12/15)总准确率为87,1%(27/31),总假阴性率为6%(1/16).无假阳性。结论:前哨淋巴结的活检能够比较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是欲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判断。方法:54例均系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术中注射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并活检,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本组54例乳腺癌中,检出SLN49例,检出率为90.74%(49/54)。24例SLN阳性患者中,ALND阳性16例,ALND阴性8例;25例SLN阴性患者中,ALND阳性3例,ALND阴性22例。准确率为93.88%(46/49),灵敏度为88.89%(24/27),假阴性率为11.11%(3/27)。SLN检出率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显著相关(P<0.05)。结论:亚甲蓝染色法SLNB技术临床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哨前淋巴结活检术预测和诊断老年早期乳腺癌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中在原发病灶的边缘上下左右距离肿瘤边缘0.5 cm的皮下组织内注射1%亚甲蓝注射液,定位腋窝的前哨淋巴结并对组织进行活检,随后对腋窝淋巴结逆行清扫并进行活检。结果在98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呈阳性(93%)。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够准确地预防早期老年性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能在手术过程中知道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用亚甲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对68例乳腺癌患者先行3~4周期的新辅助化疗,然后单用亚甲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LevelⅠ、Ⅱ),前哨淋巴结及腋窝的淋巴结状况由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结果本组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0%(61/68),假阴性率为9%(3/32),准确率为95%(58/61),灵敏度为91%(29/32)。平均每例检出前哨淋巴结2.1枚。患者月经状况、病理类型、肿块的位置、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及假阴性率均无影响,而化疗后肿瘤的直径及肿瘤脉管内侵犯影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但不影响假阴性率。患者均未发生变态反应及皮肤坏死。结论单用亚甲蓝可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并且安全可靠,但化疗后肿块的直径及肿瘤的脉管内侵犯可能是影响检出率的因素,需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并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中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以及SLNB+ALND的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的生活质量(QOL)。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患者根据淋巴结处理方式分为SLNB组、ALND组和SLNB+ALND组。采用3.0版本的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核心模块(EORTC QLQ-C30 V3.0)及其乳腺模块(EORTC QLQ-BR23)评估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果 SLNB、ALND和SLNB+ALND术后1个月时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分值显著降低,之后逐渐恢复,SLNB组术后恢复优于ALND组和SLNB+ALND组。SLNB组术后认知功能、手臂症状和乳腺症状显著优于ALND组和SLNB+ALND组。仅SLNB术后1年时的躯体功能和手臂症状完全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时间与术后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在SLNB组中最显著。结论开展SLNB的患者与开展ALND和SLNB+ALND的患者相比,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分别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和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法检测,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前哨淋巴结检出情况分为A组(仅有蓝染的淋巴结)、B组(仅有荧光显影的淋巴结)以及C组(有蓝染或荧光显影的淋巴结),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各组间的前哨淋巴结检出情况,并计算三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准确度。结果:B、C两组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间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的前哨淋巴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特异度均高于A组,假阴性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联合亚甲蓝染色法可提高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检出个数以及阳性率,但其与单独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标记效果相当,建议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晕外周切口皮内缝合的美容效果和切口部位与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8月我院52例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均采用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其中双侧10例,共62侧,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8侧,乳腺囊性增生病18侧,乳房纤维腺瘤34侧,男性乳腺增生症2侧。结果:随访44例,切口全部I/甲愈合。36例(81.8%)对切口瘢痕满意,8例(18.2%)对切口瘢痕不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者24例(54.5%),感觉障碍者20例(45.5%)。结论: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皮内缝合,术后瘢痕不明显,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与乳晕外周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乳腺癌术后保留乳房。方法: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SMAD)+乳腺放疗+化疗,保留乳房40例。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形态无改变.1例5年后局部复发,其它39例患者健康生存至今。结论:对早期乳腺癌(Ⅰ期),部分Ⅱ期早即肿块长径〈3公分,临床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SMASD)+乳腺放疗+化疗,局部复发率低,保持患者原有乳房形体效果,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乳腺钼靶检查后观察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图像特征、周围皮肤、皮下脂肪层及腋窝淋巴结的改变。结果:由X线钼靶直接诊断乳腺恶性肿块42例,其X线恶性特点鲜明,直接诊断退化性纤维腺瘤21例,均为典型粗钙化表现,乳腺良性肿物诊断特点鲜明,但其分类诊断有限。结论:X线钼靶检查对良恶性肿块周围皮肤、皮下淋巴管、皮下脂肪层及腋窝淋巴结的变化对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 2013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 SLN 阳性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分析 NSLN 转 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43 例 SLN 阳性乳腺癌患者 NSLN 转移 167 例。在单因素分析中,NSLN 转移阳性者与 NSLN 转移阴性者在原发肿瘤大小、SLN 阳性数目、SLN 阴性数目、SLN 转移数量、SLN 转移阳性率以及 SLN 转 移灶类型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大小 T2、SLN 阳性数量≥ 3 枚、SLN 转移阳性率≥ 50 % 以及 SLN 宏转移是 NSLN 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 NSLN 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47 > 0.7。结论:在 SLN 阳性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原发肿瘤大小 T2、 SLN 阳性数量≥ 3 枚、SLN 转移阳性率≥ 50 % 以及 SLN 宏转移是患者发生 NSLN 转移的危险因素。上述各因素联 合诊断能够较好的预测 NSLN 转移情况,指导外科手术,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传统疗法和新疗法治疗肛门湿疹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99例肛门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新疗法组,传统治疗组42例患者采用长效麻药(亚甲兰制剂)行皮内封闭术进行治疗,新疗法组57例患者采用湿疹大部分皮肤切除+美兰皮下注射+皮下美兰纱条阻滞和中医清热利湿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新疗法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98%)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患者(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湿疹大部分皮肤切除+美兰皮下注射+皮下美兰纱条阻滞联合中医清热利湿法治疗肛门湿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观察41例中医证型为肝郁痰凝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表现,对其病理学基础进行分析。结果:41例肝郁痰凝型乳腺癌中,乳腺类型以致密型及混合型居多(占78%)。异常血管征及透环征出现频率较高(占80%以上)。腋淋巴结转移出现频率偏低(占12%)。结论:(1)肝郁痰凝型乳腺癌患者,乳腺密度多偏高,可能与较多发生在绝经期前有关。(2)肿瘤周围透亮环征象及异常血管征象出现频率较高,表明此型患者肿块周围脂肪代谢异常较为普遍及血管生长刺激因子分泌较多。(3)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所占比例较小,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多属于癌变早、中期,相对气血不足或脾肾虚弱等正虚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增生症钼钯X线表现,提高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认识。方法:收集男性乳腺增生症12例,回顾性分析本症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X线表现分为三种:(1)结节型:表现为乳头下方中央位三角形、锥形或扇形致密阴影,边界可部分模糊或有清晰界限。(2)树枝型:表现为乳晕下方中央位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伴有树枝状的突起呈放射状伸入周围的脂肪组织内。(3)弥漫型:类似女性致密型的乳房。乳晕下呈片状致密影,密度不均,介杂有不规则透亮的脂肪岛。结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男性乳腺增生症具有确诊意义。诊断时需与男性乳腺癌及假性乳房发育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乳腺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价值。 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45 例乳腺癌患者,另外选取同时期的 62 例乳腺增生患者,为所有患者实 施乳腺穿刺活检,采用超声实时监控图像定位乳腺病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进行组织标本染色。 结果:乳腺癌组 患者的 PTEN、Ki67、P16 等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乳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等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将 PTEN、Ki67 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作为临 床进行乳腺癌生物学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基因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人乳腺良恶性疾病中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Cox-2表达阳性率为47.5%(19/40),与阴性激素受体状态密切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10例良性乳腺疾病及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1例乳腺囊肿病Cox-2表达阳性.结论:Cox-2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选择靶向治疗对象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