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经研究试验表明其含量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对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中医体质特点与下肢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DVT)、其他静脉血栓(VT)、动脉血栓(AT)的关系及其与性别、骨折类型及D二聚体交互影响的相关关系,为老年髋部骨折血栓形成的中医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年龄≥65岁)共405例,入院后分别统计患者中医...  相似文献   

3.
方芙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03-103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孕妇体内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水平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引起血浆D—D浓度升高。本文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诊断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科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明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63-64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在血栓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增强.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动态检测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天。治疗后10天D-二聚体下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0天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改善DVT血液高凝的有效方法。动态监测DVT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310009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良华血栓性疾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许多不同疾病所引起的一组并发症。血栓形成可见于动脉、静脉或微循环。血栓形成与血管、血小板、凝血活性关系密切。实验室检测包括:①血小板检查:如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凌  杨博华 《吉林中医药》2010,30(3):224-2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动态检测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天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治疗后第5,10,15天D-二聚体逐渐下降,治疗后第2,10,15天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动态监测DVT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火树华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成份含量的异常增高。高脂血症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及猝死)、脑梗死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危害大、病情进展凶险,其病死率约占人类总死亡率的半数左右,是目前人类的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9.
血栓前状态又称血液高凝状态(PTS),是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引起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性疾病的原因和机制虽复杂,但其中血栓前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控制血栓前状态是防治血管病变的关键,也是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今选择诊断血栓前状态的重要参数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以及全血粘度作为观察指标,了解红花黄色素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治疗前后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栓性疾病在许多国家仍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凝血因子Ⅶ(FacterⅦ,FⅦ)作为启动凝血瀑布的起始酶,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引起众多研究学者的注意,本文对FⅦ的结构、功能、FⅦ水平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为血栓性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提供一条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选择16例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2例;并发肺血栓栓塞(PTE)8例(4例同时有DVT)。其中6例DVT和/或PTE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在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的病理类型中腺癌12例(其中包括肺泡癌1例,腺鳞癌2例)。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并发于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并不少见,有时可能是潜在肺癌的信号。肺癌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血浆D一二聚体含量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5.9%;同时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意义,可作为临床排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09-211
目的:通过对孕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验证中医血瘀型与复发性流产前血栓状态的相关性,建立补肾化瘀方对孕早期干预的治疗模式。方法:选取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王若光工作室163例孕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88例,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用补肾化瘀方治疗,分别检测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及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差值。结果:两组孕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血小板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效率为88%,观察组有效率为89%,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结论:补肾化瘀方亦可调节抗凝系统,改善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前血栓状态,同时达到预防与保胎的二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螺旋藻激酶(SPK) 对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静脉环路血栓模型, 通过称取血栓重量来测定螺旋藻激酶的溶栓作用;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测定螺旋藻激酶对血浆D二聚体、TPA含量的影响.结果 螺旋藻激酶使动静脉环路血栓干、湿重明显减轻,高、低剂量螺旋藻激酶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高剂量螺旋藻激酶使TP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螺旋藻蛋白激酶能抑制血栓形成, 激活纤溶活性,具有较好溶栓效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致病临床表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静脉血栓性疾病和微血管血栓性疾病,几乎涉及临床各科,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与致残率亦高。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感染和炎症为血栓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2]。传统中医认为,微生物感染、内毒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活血化瘀为治法治则的含丹参类的中药制剂在抗栓治疗中疗效显著,随着丹参及其单体和有效成分在抗血小板实验和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并结合疗效,丹参制剂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的地位已被肯定。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痛、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含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部分。为进一步研究丹参及其制剂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本人查阅了近十几年的国内相关文献,对丹参及其制剂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丹参有效成分及其单体和有效成分制剂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等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凝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检查患者实验前后D-二聚体含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加服桃红四物汤具有调节血管壁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流动正常,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血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其含量将升高。其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对血栓性疾病如DIC、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对恶性肿瘤观察也有重要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9月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疾病的诊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其他诊断方式确诊疾病,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