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肠癌的综合治疗在近年内取得了飞快发展,中医药治疗在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肠癌术后中西医综合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大肠癌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泛指在盲肠、直肠和全部结肠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便秘作为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常见临床症状,明显增加了大肠癌根治术后转移的复发率。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是治疗大肠癌术后便秘的基本治法,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脾胃功能虚损,故扶正首重"健脾",自拟参归白术散加味治疗大肠癌患者术后便秘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其生活质量,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在大肠癌术后辅助、联合化疗、晚期姑息等环节的应用等方面,总结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大肠癌的现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综合导师的学术经验和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湿、毒、瘀、虚是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结合对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的认识,分阶段运用中药辨证治疗,在大肠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肠癌术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检测法动态监测37例大肠癌术后2~4 a患者血清CEA水平。结果术后2~4 a内有16例患者血清CEA水平增高,经其他辅助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给予化疗后CEA下降,3~19个月后经辅助检查证实为大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清CEA水平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用于临床监测大肠癌术后的复发或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结大肠癌新辅助化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8例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经临床检查及病理评价,总有效率93例,67.4%.结论:新辅助化疗降低了大肠癌的分期,改善了术式选择,提高了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华蟾素用于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效果。方法:本院所确诊收治的50例大肠癌根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为常规辅助化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辅助化疗基础上增加华蟾素,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以及时间、治疗前后KP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年、3年复发转移率、转移时间、治疗后KPS评分改善显著,CD4/CD8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结合采用化疗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8.
王明武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6):62-63,83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约有50%的患者在发现时或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转移,80%以上的患者死于侵袭和转移,术后转移复发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转移,因此,运用中药防治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笔者根据其临床实践,就益气健脾法在防治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大肠癌患者的根治比率,降低大肠癌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2007年36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局部切除和扩大根治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生存半年以内4例,1年内4例,2年以上12例,5年以上8例。生存3年者3例,生存5年者3例。病灶未切除者11例,生存时间为1~14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结肠癌术后复发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大肠癌术后复发,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攻克大肠癌复发这个医学难关。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中医药在大肠癌术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大肠癌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方位展开,并取得了大量进展,显示中医药既可协同化疗和放疗杀灭肿瘤细胞,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又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其治疗效果,从而起到降低大肠癌复发转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药制剂博尔宁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对癌症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面还较少有相关的临床观察数据。在细胞分子水平层次和采用基因芯片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多方位、多层次地揭示中医中药防治大肠癌的机制,比较、重组和筛选防治大肠癌的治法方药,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迫切需要,所以采用此队列研究,对博尔宁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肠癌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随机分组中药制剂博尔宁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30例,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30例,从治疗前后大肠癌P21ras和mtp53基因含量变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制剂博尔宁胶囊在大肠癌进展期或术后复发治疗中对抑癌基因有干预作用。大肠癌术后患者经博尔宁胶囊治疗后血清mtp53基因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配对T检验,P <0.05)。血清P21ras基因蛋白含量较治疗前非常明显降低(配对t检验,P <0.01)。结论:研究证实博尔宁胶囊治疗大肠癌有提高肿瘤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作用,对于大肠癌术后抗转移复发及延长生存期都有着明显的改善。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耐受程度。认为博尔宁胶囊能对大肠癌化疗耐药基因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方法: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是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对结直肠癌化疗的毒副反应、术后复发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方法。苗医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曹波教授多年应用苗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补惠攻毒”法,以期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杨宇飞教授中医治疗术后II、III 期结直肠癌的患者生存状态和用药规律。方法:以西苑医院队列从2007 年9 月~2009 年8 月入组的II、III 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7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门诊病历并进行随访,分析随访结果。结果:截止2013 年7 月,失访率为8.6%,小于15%。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术后4 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1%和25.0%,经Fisher 精确概率检验,高暴露长疗程的中医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P<0.05)。挖掘杨宇飞教授的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用药规律,辨证频次最高的是脾胃亏虚,其次是肝肾阴虚。方剂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改善II、III 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作用,对降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刚  王以东  曹羽  龚航军  窦丽萍  钟薏 《中医杂志》2012,53(14):1207-1209
目的 观察肠易煎对脾虚湿热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探讨肠易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9例和对照组19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mg/m2×5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00mg/m2×5天为1个疗程,间隔21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给予肠易煎联合化疗,肠易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用药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CA199、CA50、CA72]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EA、CA50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和CA72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EA、CA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易煎能够降低大肠癌术后患者VEGF表达水平,同时能降低CEA、CA50表达水平,表明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可能是肠易煎抗肿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治疗中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能增强化疗的敏感性,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结直肠癌的的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中医治疗特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21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以及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吴茱萸加粗盐炒热布包热敷腹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痊愈20例,中转手术1例。平均发生时间是术后9.2天,平均治愈时间12.6天。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以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腹痛和呕吐相对较轻。可能的发病原因是手术创伤、腹腔内炎症、积液积血或异物刺激导致术后小肠出现炎性水肿,浆膜表面渗出增加,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腹膜间粘连而成。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表达的影响,并探究其预防或抑制结直肠癌术后及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中及术后给予腹腔热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排气排便后增加消瘤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术后生命质量及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3年内复发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功能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症状领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VEGF水平及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下调VEGF水平及VEGF蛋白表达,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