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肥大主要是以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及心肌细胞基因表达方面的改变为特征,是心肌细胞对外界生理或病理刺激的代偿性适应变化。然而长期处于代偿性肥大阶段可能会使心肌细胞失代偿、收缩功能紊乱而最终导致心衰的发生。β肾上腺素受体(βA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成员之一,对心脏功能调节起关键作用,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大过程。近年来,中药对βAR介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调控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因此,对βAR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心肌肥大过程中的作用及中药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耐钙的心肌肥大大鼠心肌细胞,并记录其L型钙电流,比较正常心肌与肥大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不同。【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性心肌肥大模型,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法急性分离心肌细胞,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电流。【结果】心肌肥大大鼠心肌细胞钙电流密度显著大于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的电流密度(P〈0.05)。【结论】肥大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增加直接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增加,这可能为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脏在很多病理情况下都可以发生心室重构。心室重构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心脏的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基质及血管的复杂过程。非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机理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但有许多研究证明,非心肌细胞是通过局部旁分泌产生激素实现其作用的。其巾主要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AngⅡ促使心肌细胞肥大、非心肌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增多。是否还有其他的多种因子参与这一过程以及AngⅡ是通过何种信号途径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因子PTEN在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以及在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PTEN在心肌肥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制备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及血管紧张素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各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魏毅东 《疑难病杂志》2012,11(6):405-407
<正>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由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或舒张能力降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从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其中心肌肥大对心力衰竭发生起着关键作用。发育成熟心肌因无法像胚胎时期心肌那样正常生长发育,病理状态下心肌出现肥大以致心力衰竭。钙离子(Ca~(2+))是心肌细胞最重要的第二信使,在调节心肌收缩功能、基因表达、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心力衰竭的诱发  相似文献   

6.
心肌凋亡、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和心房电重构等病理过程参与了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阐明其中病理机制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研究发现,微小RNA-21(miR-21)作为一类新型内源性调节因子,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高血压和心脏肥大、促进心肌纤维化进展、促进心房电重构等作用。本文就miR-21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miRNA作为心脏疾病临床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当急、慢性血流动力学超负荷时 ,心脏发生适应性的结构改建 ,包括心肌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的增加 )和心肌肥大 (细胞体积增大 )。由于出生后不久心肌纤维即失去了有丝分裂能力 ,故肌细胞增大是心脏肥大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往认为压力负荷过重是引起心肌肥大的主要原因 ,本文拟就儿茶酚胺诱导原癌基因表达和心肌肥大的机理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1 儿茶酚胺引起原癌基因表达和心肌肥大机械性牵拉刺激是直接引起心肌肥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促心肌生长因素等在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儿茶酚胺类物质能促进心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病理表现,许多因素在这一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体内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具有广泛的作用底物,并通过磷酸化这些底物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活动;也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影响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功能。而心肌营养素-1则在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高度表达,同时在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介导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是心肌细胞肥厚的最基本信号,导致心肌细胞肥大。本文将探讨以上因素在心肌肥大和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虽然其在心肌肥大和纤维化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就整体而言,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心脏在很多病理情况下都可以发生心室重构。心室重构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心脏的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基质及血管的复杂过程。非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机理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但有许多研究证明,非心肌细胞是通过局部旁分泌产生激素实现其作用的。其中主要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ngII促使心肌细胞肥大、非心肌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增多。是否还有其他的多种因子参与这一过程以及AngII是通过何种信号途径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0.
宋锡欣 《中原医刊》2005,32(2):29-30
心肌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起源于原始母细胞,心肌细胞的增生分化贯穿于整个胚胎期和新生儿期。人类出生数月心肌细胞的有丝分裂便停止了。在心肌细胞增殖停止后。心脏的生长是通过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非心肌细胞的增生来实现的。心力衰竭是心肌细胞多种基因表达调控异常的结果。随着心肌慢性负荷的增加,心肌的收缩蛋白表达发生许多变化,往往是心肌细胞凋亡,纤维细胞增多,直至不可逆转的终末期,这是心力衰竭难以纠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患儿心肌间质含量、间质毛细血管改变的特点及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48例法乐四联症患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取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处部分心肌,采用VonGieson染色观察心肌间质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Ⅰ、Ⅱ型胶原纤维改变,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心肌肥大组细胞横径增大,心肌不肥大组间质体密度增加,细胞间质比减小,提示心肌细胞与间质同时在增长,两者增长速度尚无明显区别,间质增长程度较心肌细胞为重。相关分析证明,前者间质体密度与年龄、右室收缩压、血红蛋白、右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明显相关,后者仅和血红蛋白、右室流出道狭窄程度相关。心肌毛细血管定量分析提示心肌肥大组与心肌不肥大组毛细血管直径均增大,以心肌肥大组为明显,组间比较亦存在差异。相关分析提示两组毛细血管直径与右室收缩压、血红蛋白、右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明显相关。免疫组化分析显示Ⅰ、Ⅲ型胶原纤维比正常对照增加。结论法乐四联症心肌间质胶原及毛细血管发生明显改变,为及早消除这些病理因素,早期根治是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法乐四联症患儿心肌间质含量、间质毛细血管改变的特点及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法乐四联症患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取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处部分心肌,采用VonGieson染色观察心肌间质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Ⅱ型胶原纤维改变,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心肌肥大组细胞横径增大,心肌不肥大组间质体密度增加,细胞间质比减小,提示心肌细胞与间质同时在增长,两者增长速度尚无明显区别,间质增长程度较心肌细胞为重。相关分析证明,前者间质体密度与年龄、右室收缩压、血红蛋白、右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明显相关,后者仅和血红蛋白、右室流出道狭窄程度相关。心肌毛细血管定量分析提示心肌肥大组与心肌不肥大组毛细血管直径均增大,以心肌肥大组为明显,组间比较亦存在差异。相关分析提示两组毛细血管直径与右室收缩压、血红蛋白、右室流出道狭窄程度明显相关。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Ⅲ型胶原纤维比正常对照增加。结论 法乐四联症心肌间质胶原及毛细血管发生明显改变,为及早消除这些病理因素,早期根治是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肌营养素 1(CT 1)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吡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组给药后,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图像分析法)、蛋白含量(考马斯亮蓝法)、心房利钠因子(ANF) mRNA的表达(RT PCR法);同时用半定量RT PCR检测CT 1 mRNA的表达。结果:高糖高胰岛素组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ANF mRNA表达以及CT 1 mRNA水平均升高(P<0.01),而吡格列酮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肥大心肌中CT 1表达上升,而吡格列酮能抑制其表达,推测CT 1可能参与了高糖高胰岛素所引起的心肌肥大的发生,而吡格列酮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T 1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HB-EGF是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心肌细胞肥大,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表达增多,是心肌重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长因子。本文综述了HB-EGF在心肌重塑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武利军  刘维永  晏培松  黄岚 《医学争鸣》2002,23(20):1916-1919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Ⅰ、Ⅲ型胶原改建的病理基础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为防治该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用病理染色、免疫组化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左室心肌和7例正常心肌进行病理形态学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放免法检测血清Ⅲ型、Ⅳ型前胶原(PⅢP、PⅣP、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 扩心病心肌细胞变性,肥大伴局灶性坏死。心肌间质中胶原纤维弥漫增生,排列紊乱,这是扩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定位发现Ⅰ、Ⅲ型胶原在扩心病心肌间质呈明显增生分布,Ⅰ型胶原多于Ⅲ型胶原(P<0.01)。心肌细胞内亦有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血清PⅢP,PⅣP,LN 明显增高(P<0.05)。结论 心肌细胞变性、肥大,间质胶原大量增生改建是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TGF-β在心肌分化及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敏  马爱群 《医学综述》2003,9(5):297-299
心肌细胞增殖分化和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肥大是心肌细胞生长的两种形式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残存的心肌细胞肥大 ,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心功能逐渐恶化。近年来 ,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已成为新的有前景的治疗措施 ,但成体干细胞如何分化为心肌细胞其机制尚不清楚。TGF β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主要生长因子 ,在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心肌梗死后促进心肌细胞肥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 心脏的胚胎发生胚胎发育到第 3周 ,内、中、外胚层已先后发生。从第 4周到第 8周 ,三个胚层分化形成各个组织器官。心脏发生于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miR181b在心肌肥厚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miR181b与PRKG-1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机制,为心肌肥厚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临床诊断为心肌肥厚患者及25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miR181b的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81b在心肌肥厚患者外周血中表达(3.35±0.2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在镜下呈多角形,采用α-横纹肌肌动蛋白抗体和DAPI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镜下90%以上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表明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纯度较高;采用去氧肾上腺素处理心肌细胞72 h后,心肌细胞总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E组心肌细胞大小明显增加(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PE组中心肌肥大相关基因β-MHC、α-SA、ANP显著升高(P0.05),证明体外构建心肌肥大模型成功。结论:miR181b在心肌肥厚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上调;体外成功培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PE处理法成功构建体外心肌肥大模型;在肥大心肌细胞中,miR181b与prkg-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miR181b可能通过调控prkg-1 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参与心肌肥大,有望成为心肌肥厚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仅仅是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同时也是一组由神经、体液因子参与的代偿机制及其所形成后果的综合征。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心肌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环状RNA是一类呈共价闭合结构的非编码RNA,其具有分布广泛、多样化、不易被核酸酶降解、稳定和高度保守等生物学特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研究表明,环状RNA可通过影响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心肌损伤和凋亡等病理机制来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将从环状RNA的生物学特性、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在心力衰竭心肌重构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肌肥厚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脏结构的变化,及其与 TNNI3K 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超负荷大鼠模型;通过 HE 染色、投射电镜观察心肌肥厚形态学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中 TNNI3K 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2周模型组的心肌细胞弥漫性肥大,线粒体增多;4周模型组的心肌细胞更加肥大,心肌纤维走行紊乱,可见间质纤维化;6周模型组的心肌细胞进一步肥大,肌纤维断裂,线粒体密集增多并可观察到死亡细胞。TNNI3K mRNA 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逐步增强。结论随着超负荷心肌肥厚的发展,TNNI3表达逐渐增强,表明其参与了超负荷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