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后是否导致淋巴样细胞数降低,作者将8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分为2大组,即胸腺切除组和非胸腺切除组。胸腺切除组50例全部为中度或重度的全身性重症肌无力(据Osserman的分类),病理学再分为三个小组:①胸腺增生23例;②胸腺瘤15例;③胸腺退化12例,其中4例有滤泡生发中心。30例非胸腺切除者为第一对照组,150例各种疾患而非重症肌无力的成人为第二对照组。胸腺切除组50例病者在术前的淋巴样细胞数比术后5.5±5年显著为高,而白细胞数在术前后无差别。50例病人胸腺切除前的白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数与30例  相似文献   

2.
作者观察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1例临床缓解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6例非恶性病(特发性脾肿大2例、血红蛋白病、裂孔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各1例)的病人脾脏和末梢血中T和B淋巴细胞的比例。 T淋巴细胞功能用植物血凝素(PHA)72小时转化率来表示。B淋巴细胞用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来鉴定。白血病组病人脾内T淋巴细胞平均79%(72~85%),B淋巴细胞平均24%(17~32%)。非恶性病组病人脾内T淋巴细胞平均28%(12~45%),B淋巴细胞平均57%(48~67%)。白血病组脾内T淋巴细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细胞表面标记对14例慢粒急化有曲ph′染色体的病例进行研究。根据形态学(包括组化染色)的观察,8例的原始细胞类似淋巴细胞性,余下的6例则为粒细胞性。目前,可用细胞表面标记的方法识别大多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约70%的病例可与抗急淋血清作用;而不与T及B细胞标记作用(非T、非B的急淋),20~25%的病例为T细胞急淋,约1%的病例为B细胞急淋。此14例作了胸腺细胞、T及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记均阴性。8例类似淋巴细胞性的病例,5例能与抗急淋血清作用;另1例血中的原始细胞不与抗急淋血清作用,但以后发生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中的原始细胞则与抗急淋血清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例胸腺结核+胸腺瘤和1例肺结核+胸腺结核+胸膜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包括胸部CT、腹部B超、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等]、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以及结合1958—2016年共21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计24例患者对胸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胸腺结核极其罕见,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虽可提示病变,但不能确诊;细菌学、组织学和病原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故对纵隔肿物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学检查,尤其是结核病相关检查。对于疑诊为结核病的患者应术前给予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在符合手术指征后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继续坚持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望治愈。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卒中相关性感染: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T细胞亚群预测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SAI)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组发病3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根据住院2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资料,分析SAI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感染组28例,非感染组27例.感染组CD3+T细胞百分比[(63.42±8.84)%对(69.55±10.05)%;P=0.022]、CD4+T细胞百分比[( 35.34±7.10)%对(40.46±7.24)%;P=0.014)和CD4 +/CD8+比值(1.23±0.38对1.55±0.56;P=0.023)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1.295,95%可信区间1.084 ~1.547;P =0.004)和CD4+T细胞百分比降低(优势比0.874,95%可信区间0.784 ~0.974;P=0.015)是SAI的独立预测因素.CD4+T细胞百分比<70.35%对SAI的发生具有最佳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92.3%.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辅助性T细胞比例下降可增高SAI的易感性,T细胞亚群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SAI.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附1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静  郑莉莉  徐琦  张静 《山东医药》2004,44(17):17-18
大量研究证实,胸腺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密切相关,有70%~8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病变,胸腺切除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997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共收治胸腺瘤合并肌无力患者144例,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Goo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T细胞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与胸腺瘤同时存在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及自身免疫表现,容易漏诊及误诊。表现为关节炎的病例较少,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多关节炎为突出表现的Good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1979~1993年,我院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40例(均有病理证实)。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2~56岁;20~40岁者28例。良性肿瘤35例(87.5%),切除率100%;恶性肿瘤5例(恶性畸胎瘤、恶性神经鞘瘤、恶性胸腺瘤各1例,恶性组织细胞瘤2例),切除2例,切除率40%,无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9.
对11例重症肌无力(MG)患儿行胸腺切除术,术后1~1.5个月9例眼睑下垂消失,肌力增强,其中4例术后未应用任何药物,有效率为82%。病理检查显示患儿均有胸腺增生,无合并良、恶性胸腺瘤者。认为手术切除增生之胸腺是治疗小儿MG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分离侧群(SP)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术(FACS)从MGC-803细胞株中分选出SP细胞和非SP细胞亚群进行培养,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组亚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NOD/SCID鼠成瘤实验检测两组亚群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结果 FACS结果显示,细胞株MGC-803中SP细胞亚群占总细胞的0.3% ~ 1.2%;SP细胞体外克隆形成率为(0.862±0.050)%,非SP细胞体外克隆形成率为(0.325 ±0.207)%,两者比较P<0.05;SP细胞最低成瘤数量是1×103/只,非SP细胞为5×103/只.结论 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存在SP细胞,其生物学特性与干细胞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误诊的原因,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心脏粘液瘤误诊的情况。结果:1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中误诊为:脑栓塞6例,癫痫2例,肺部感染2例,血栓栓塞性脉管炎1例,血液病2例,肺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眼底疾病1例;误诊时间3~72d,平均(12±17)d,均经B超确诊。本组1例猝死,15例手术切除粘液瘤,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缺乏心脏粘液瘤的认识,未进行B超检查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有效治疗为手术切除粘液瘤。  相似文献   

12.
于荣  秦治明  吴滔  周伟 《山东医药》2012,52(44):93-94
目的评估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与单纯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MG对于胸腺瘤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对1998~2007年收集的胸腺瘤伴MG(A组,47例)和单纯胸腺瘤(B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法手术的患者7例(A组2例,B组5例,P=0.002);胸腺瘤患者中有11例合并胸腺增生(A组9例,B组2例,P=0.001),1例合并微小胸腺瘤(A组1例,B组0例,P=0.000)。WHO分型中A型和C型胸腺瘤未发现胸腺瘤伴MG病例。术后A组有5例死于术后MG危象,B组有2例Ⅳ期和(或)C型患者死亡。A组与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8.3%,P=0.076。结论伴或不伴MG对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MG危象是造成胸腺瘤伴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肿瘤进展至Ⅳ期或处于C型则是单纯胸腺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胸腺增生及微小胸腺瘤是引起患者术后M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Ⅱ~Ⅲ_b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A组),肺部良性肿瘤进行手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B组),40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基础对照组(C组),于术前取全组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术后第10天取A组和B组外周血再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术前A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与B组和C组的比较,除CD8~+外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完全性切除和不完全性切除的患者CD8~+低于剖胸探查者(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剖胸探查组(P0.05),而完全性切除与不完全性切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肺癌患者的免疫监测,其中CD4~+/CD8~+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负荷的情况。完全性切除和不完全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放疗或化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创造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钟秋明  刘瑶  曾小斌 《山东医药》2012,52(38):23-24
目的 观察甲醛固定的H22肿瘤细胞联合IL-2对小鼠H22肝癌细胞腹部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均采用股部皮下1×105个H22细胞的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C、D组,各5只.肿瘤直径超过1 cm后A、B、C、D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甲醛固定H22细胞、IL-2、甲醛固定H22细胞+IL-2各0.5 mL.H22细胞浓度为106/mL,IL-2浓度为8×103 IU/mL.每3d注射1次,共注射4次.治疗结束处死动物,取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肿瘤组织染色,光景下观察瘤内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A、B、C、D组肿瘤治疗后质量分别为(6.683 ±1.102)g、(2.851 ±0.223)g、(2.282 ±0.443)g、(1.052±0.225)g,B、C、D组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D组与B、C组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B、C、D组抑瘤率分别为51.58%、60.54%、80.96%.D组小鼠瘤体内大量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且瘤内有大量CDs+T淋巴细胞浸润,阳性产物主要呈现在细胞膜上并被染成棕褐色.B、C组内仅见少量CD8+T淋巴细胞.结论 甲醛固定的H22细胞联合IL-2具有延迟荷瘤小鼠H22肝癌形成,限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致急腹症剖腹探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个部位累及16例,多个脏器累及22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例,边缘区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2例,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16例肿瘤切除及化疗者,2年存活率56.25%,5年存活率43.75%,生存期59~3412天(中位生存期1672天);6例行姑息手术治疗及化疗者,2年存活率33.33%,5年存活率为0,生存期24~1022天(中位生存期515天);11单纯手术治疗,仅1例存活26个月。33例追踪随访5年生存率,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33.3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惰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较高,分别为50.00%及40.0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20%,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无1例长期生存。结论恶性淋巴瘤引起急腹症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分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提高疗效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胸腺五肽在预防晚期肺癌机会性真菌与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 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 2 3例,采用诺维本联合顺铂(即NP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辅助胸腺五肽1~2mg/d静滴,15天为一疗程;B组(对照组) 19例,只单独采用NP方案,连续应用2~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1.A组、B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P <0 .0 5 ,B组P <0 .0 1) ;2 .从T细胞亚群的检测来看,B组的CD4 +细胞下降明显,从疗前的4 1.91%下降到33.17% ,治疗前后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从NK细胞活性的检测来看,A组的NK细胞活性由治疗前的2 1.38上升到2 8.0 7,增加了31.2 9%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病人在化疗中出现肺部机会性感染的情况为:A组感染率为8.6 9% ;B组为2 6 .3% ,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胸腺五肽能减少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现象,预防外周血白细胞、CD4 +细胞的降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的活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瘤中消化系统异常的发生率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对北京协和医院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138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胸腺瘤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总发生率12.3%(17/138),其中以慢性腹泻最多(7.2%,10/138),大多数腹泻原因不明确。胸腺瘤患者具有突出的自身免疫倾向,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10例慢性腹泻患者中7例检测出自身抗体。胸腺瘤切除后有6例慢性腹泻症状基本缓解。结论胸腺瘤伴随消化系统异常比较常见,其中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最多。胸腺瘤患者具有突出的自身免疫倾向,推测自身免疫性肠病可能是此类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肝内转移瘤生长的荧光成像及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人参皂苷Rg3抑制原发瘤切除促进转移瘤生长的内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BALB/c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BALB/c mice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T-26),用细胞悬液法构建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分为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人参皂苷Rg3组.采用切除原发瘤及人参皂苷Rg3治疗10d,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肝转移瘤的生长情况.应用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肿瘤转移灶情况.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MVD及细胞增殖,TUNEL技术检测转移瘤细胞凋亡.结果:应用慢病毒转染获得稳定表达高强度绿色荧光的CT-26-GFP细胞株.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治疗结束后,用波长470nm的蓝光激发,通过荧光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剖离肝脏转移灶发出绿色荧光.原发瘤切除后,人参皂苷Rg3组平均肝转移灶荧光值较原发瘤未切除组及原发瘤切除组有明显的下降(314.17±54.23,388.82±25.97,427.18±44.31);人参皂苷Rg3组、原发瘤未切除组和原发瘤切除组转移瘤发生率分别为40%,50%,100%;平均肝脏质量分别为2.92g±0.60g,3.80g±0.33g,3.98g±0.52g;转移瘤血管密度分别为27.10±3.41,42.60±8.42,62.40±5.08;转移瘤细胞Ki67的表达分别为34.70±6.46,54.30±8.98,65.20±3.82;转移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8.37±3.86,12.50±2.99,9.90±2.88.结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T-26-GFP细胞系及其动物模型可以为原发瘤切除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定量评价肿瘤在小鼠肝脏的生长情况.人参皂苷Rg3明显抑制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肝内转移瘤的生长,明显抑制转移瘤的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提示抑制性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及肿瘤免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性细胞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抑制细胞。前者主要为非 T 细胞如 B 细胞、巨噬细胞等,后者一般指 T 细胞,即抑制性 T 细胞。抑制性 T 细胞是胸腺衍生的淋巴细胞亚群之一。它是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的细胞,既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是自身稳定机能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重症肌无力(MG)并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40例MG并胸腺瘤患者,ASA I~II级,均行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采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靶控麻醉。根据前者诱导剂量不同,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分别给予0.02、0.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记录麻醉前(T0)、全麻肌松用药后(T1)、气管插管后(T2)、开胸骨(T3)、术中分离胸腺瘤(T4)、手术结束(T5)、自主呼吸清醒睁眼(T6)、拔气管插管(T7)两组患者SBP、DBP、HR、RR、SpO2、PETCO2。将TOF(四个成串刺激)方式的T1定标为100%,检测两组T10(T1自100%降到0时间,即阻滞起效时间)、T125%R(首次给药后肌颤搐T1恢复25%时间),T4/T170%(T4/T1比值恢复到70%时间)、TOF恢复指数指(R I):T125%~75%(T1从25%恢复到75%时间),R I:T15%~95%(T1从5%恢复到95%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两组患者T10、T4/T170%、R I:T125%~75%及R I:T15%~95%相比P均〉0.05。B组T125%R与A组相比P〈0.05。结论 0.02、0.03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切除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