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侧唇裂患儿修复方法和手术年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患者治疗年龄的选定,比较下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的应用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用三角瓣法修补单侧唇裂131例;用旋转推进法修补37例,并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下三角瓣法设计简单,能使上唇保持动态的平衡;旋转推进法使上唇下部向前翘起较自然。结论:旋转推进法的设计更符合对唇裂修复的生理性原则,而下三角瓣法设计简单,并认为这两种方法能长期并存却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2.
随着治疗唇裂方法的改进和逐渐完善, 单侧唇裂畸形修复方法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本文着重概述Tennison法(三角瓣法)、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瓣法)、新个体化手术方法(华西法)、新技术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真技术体系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要点与优缺点, 以期推动单侧唇裂的修复, 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手术设计时点X位于∠123的角平分线上,术中采用梯度旋转下降法和口轮匝肌的脱套式解剖,并同时行一期鼻畸形整复术.结果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于临床应用68例,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5个月,1年内随访的42例中有3例双侧唇高不对称,6例双侧唇宽不对称;1年后随访的26例双侧唇高均基本对称,有2例双侧唇宽不对称.结论 梯度旋转下降法是一种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好方法,该方法强调应将恢复组织移位作为整复治疗中最先考虑和实施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单侧唇裂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足月健康正常体重单侧唇裂患儿,在出生后48h内行唇裂修复术。对手术效果随访,并与婴幼儿期唇裂修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期修复单侧唇裂,效果理想,经3个月至4年随访.唇修复形态的优良率为92.8%,与婴幼儿组相比唇形态优良率无明显差别,但出血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家长普遍满意。结论:对先天性单侧唇裂新生儿进行早期修复是安全的,且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Millard单侧唇裂修复术的改良方法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对49例先天性单侧唇裂应用改良的Millard法修复:改良I式不在患侧鼻孔下方作切口,减少了瘢痕形成;利用患侧干燥红唇组织重建健侧唇弓部分的红唇欠缺;利用小瓣“L”、“M”连同唇颊黏膜瓣来参与闭合梨状缘附近的伤口促进愈合;松解患侧鼻翼外侧脚及鼻腔内作松弛切口重建前鼻孔;灵活掌握“5~x”的返切和“C”瓣的旋转推进方向来延长唇高。结果:所有病例出院时双侧唇高相等,唇弓形态自然,鼻孔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该改良技术弥补了传统的Millard法术后易发生唇高不足、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错位等缺点,提高了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Abbe瓣修整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Abbe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过紧畸形的患者,首先沿上唇正中部全层切开上唇组织,根据上唇过紧程度在下唇中部设计并切取Abbe瓣,以唇动脉为蒂旋转180。插入上唇缺损处分层缝合。2周后断蒂,进一步修整上唇。结果:7例患者上唇过紧得到了有效的松弛,唇红较为丰满,唇珠得到恢复,唇部协调自然。结论:Abbe瓣适合于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旋转推进法与下三角瓣法两种术式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术后效果, 优化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技术。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 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接受唇腭裂外科治疗不完全唇裂患者27例, 男12例、女15例, 年龄3个月至31岁, 平均3岁7个月。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对27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鼻畸形患者进行修复, 并对术后鼻唇对称性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7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在唇裂修复术后, 均获得了较好的术后即刻效果。两种术式在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鼻畸形的鼻唇形态恢复指标比较中, 如鼻孔底宽健患侧比(P=0.751)、鼻孔最大高度健患侧比(P=0.155)、鼻孔最大宽度健患侧比(P=0.675)、鼻翼外侧最凸点至面中线距离比(P=0.905)、鼻翼口角距健患侧比(P=0.978)、鼻翼唇峰距健患侧比(P=0.306)、唇峰至面中线距离健患侧比(P=0.100)、唇峰口角距健患侧比(P=0.516)、唇峰点红唇厚度健患侧比(P=0.14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对鼻唇形态对称性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新旋转推进法术式把切口引至鼻小柱基部附近, 且增加鼻...  相似文献   

8.
唇裂修复手术除恢复正常的唇高、人中嵴、唇弓及丰满度外,术后切口线的视觉对称效果、唇珠饱满及鼻底的对称程度等,也直接关系到唇裂修复手术的效果.为此,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旋转推进瓣法(Millard法)进行了几点改进,修复了53例单侧唇裂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临床分型,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修复术式,评价手术效果。方法:50例单侧上唇裂患者,平均年龄4.8个月,包括单侧完全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根据唇高分为4型,分别对各型应用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法、制定术后效果评定方法,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近期唇弓、唇红、唇珠恢复好,鼻畸形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唇裂修复根据临床分型应用个体化唇裂修复设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修复单侧唇裂的方法有旋转推进瓣法 (Millard手术法 )和下三角瓣法 ,各有其特点。自 2 0 0 0年以来 ,我们试用Y V镶嵌的改良Millard手术方法修复单侧唇裂 19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 ,男性 15例 ,女性 4例。年龄最大 36岁 ,最小10个月。Ⅱ度单侧唇裂 12例 ,Ⅲ度单侧唇裂 7例。2 手术方法按旋转推进瓣术式定点 1~ 7,点 8在鼻前庭的外上方。由 5 - 6作一横形切口 ,将切口下侧去除部分三角状组织形成一钝角 ,联接 3- 5 ,使 5 - 6、5 - 3的上方成为横Y形切口。点 4、7、8成V形瓣。沿空点全层切开唇组织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与I期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进行唇裂继发畸形美学修复的策略.方法 选择单侧继发唇裂120例,根据I期采用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对唇裂畸形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美学修复.对采用Millard、Tennison、矩形瓣及上三角瓣法的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后,观察上唇人中窝形念、瘢痕、唇峰形态的恢复.结果 显示原采用Millard方法、上三角瓣方法优于Tennison方法和矩形瓣方法.Ⅱ期修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I期采用的手术方式对继发畸形的程度和修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度完全性单侧唇裂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良Mi11ard法与裂隙缘粘膜瓣联合应用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笔者自2000年始应用此法对单侧完全性重度唇裂的鼻槛修复及口、鼻瘘口封闭、鼻堤重建效果满意。21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经术后复查效果满意。结果:该组病例在唇裂修复的同期行口、鼻瘘口之完善封闭。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且齿槽骨裂隙较宽大者。  相似文献   

13.
余波  张萍  罗锐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2-213
探讨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袋26例,阐明该术式的方法、优点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唇上部紧张度较大,鼻小柱居中,惠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人中嵴形态良好,直线状癜痕模拟人中嵴。结论:该方法集Millard法及下三角瓣法之优点,相互弥补其缺点,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是活性及难度较大,主要靠目测及临床经验.应在熟练掌握两种常用术式后选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瘢痕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上唇瘢痕组织瓣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illard术式原理,不切除上唇瘢痕,而是用以形成两型瘢痕组织瓣,用来矫治不同情况的鼻畸形。结果:1985年起应用本法共矫治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51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本法增加了可供利用的组织量,适用于矫治可供利用的组织量不足时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a case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philtrum with a unilateral superiorly-based nasolabial island flap following a secondary Millard's bilateral cheiloplasty in a 23-year-old ma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His philtrum consisted of a full-thickness skin graft transplanted at one of his previous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产生机制,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结果:本组患者共32例,随访时间1~10月,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可见光三维扫描仪分析评价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9年5至6月收治的单侧唇裂患儿的I临床资料,共19例,均为一期修复,其中Ⅱ度唇裂7例,Ⅲ度12例.利用3DSS扫描获得患儿手术前、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e Studio 10.0中生成j维数字化模型.在软件中精确测量手术前、后健、患侧鼻小柱长度、鼻底宽度、鼻翼长度等数据,对测得数据以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样本t检验.结果 无论是Ⅱ度还是Ⅲ度单侧唇裂患儿,其鼻底宽度、鼻基部宽度、鼻翼长度、唇长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度唇裂患儿术后鼻小柱高度、鼻翼口角距的非对称率与正常人群非对称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度唇裂患儿术后鼻小柱高度、鼻底宽度、鼻基部宽度、鼻翼门角距、唇长的非对称率与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患儿术后鼻底封闭,鼻小柱偏斜畸形获得矫治,唇弓形态恢复较好,但患侧唇高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不足,健、患侧鼻小柱高度的不对称仍较明显.Ⅲ度唇裂患儿术后患侧鼻底宽度仍比健侧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llard唇裂修复术式改良的优点。方法应用改进的Millard唇裂修复方法:健侧干燥红唇的不足通过患侧干燥红唇的三角瓣来补充;形成L瓣修复鼻孔坎的外侧;应用多角延长瓣延长唇高。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双侧唇高相等,唇弓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弥补了传统的Millard唇裂修复术后出现唇高不足的缺陷,避免了干燥唇红与湿润红唇的交错,使鼻唇畸形的修整更趋近于外形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单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保留与美容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单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组织的保留方法与面部美容的关系。方法:通过322例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对红唇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唇珠完整、微突。结论:在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完全保留红唇是可行的,也是增进面部美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口轮匝肌精细化解剖修复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 采用基于对口轮匝肌的鼻束、鼻唇束、唇束进行精细化的解剖分离和精确复位的综合手术方法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结果 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于临床应用96例,术后患者唇、鼻形态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85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患者满意度达94.1%(80/85例).结论 对口轮匝肌进行精细化解剖、精确复位,是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