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军  贺大林  杨林  何辉  南勋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366-3370,3374
目的 探讨微卫星改变分析方法对中国人膀胱肿瘤诊断的可行性;期望能筛选出用于临床膀胱肿瘤患者诊断及术后监测的较好的微卫星住点组合。方法 应用PCR-SSLP银染方法,先后选择6个、10个微卫星位点组织.分别对31、32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结果 31例膀胱癌中,28例微卫星改变阳性,其敏感性为90.3(28/31);32例膀胱癌中,30例微卫星改变阳性,其敏感性为93.75%(30/32),非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的微卫星改变为阴性,特异性为100%。微卫星改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微卫星改变分析方法对膀胱癌病人诊断及术后监测是一种灵敏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不同种族的微卫星位点组合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不同。新的6个微卫星位点组合可能在中国人膀胱肿瘤检测中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非介入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验(FQ-PCR)和细胞学方法,对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肿瘤组)、20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晨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肿瘤组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FQ-PCR法检测肿瘤组患者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74.4%(29/39),显著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30.8%(12/39);G1、G2、G3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自排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6.7%、77.3%和75%,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中仅1例表达有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FQ-PCR法检测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操作简便,特异、敏感,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尿核基质蛋白22诊断膀胱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与尿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临床怀疑膀胱癌的病人,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新鲜自排尿,分别进行NMP22检测和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126例中病理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35例,其他疾病9l例。NMP22诊断膀胱癌敏感性82.9%,与细胞学(25.7%)比较,差别有权显著性意义(P<0.01)。即使对浅表性膀胱癌,NMP22的敏感性也达到77.8%,明显优于细胞学的ll.3%(P<0.01)。2种方法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9.1%和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0.4%和100.0%。结论:NMP22检测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对细胞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膀胱肿瘤结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164例可疑膀胱癌的患者均接受尿脱落细胞学、FISH、上尿路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等检查,对可疑病变取活检或(和)切除术。比较血尿对细胞学和FISH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影响。结果:血尿和无血尿患者细胞学假阳性率分别为14.3%和20.9%(χ2=0.645,P=0.422),假阴性率分别为21.4%和39.1%(χ2=2.618,P=0.106);FISH假阳性率分别为19.0%和20.9%(χ2=0.047,P=0.828),假阴性率分别为30.3%和30.4%(χ2=0.002,P=0.96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尿不会影响细胞学和FISH检测膀胱肿瘤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膀胱镜、B型超声(B超)、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8例确诊为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膀胱镜、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结果:膀胱镜、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38/38)、92.1%(35/38)和68.4%(26/38);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对于膀胱癌分级较高和肿瘤体积较大患者,B超和尿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较高。结论:膀胱镜、B超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郭丽丽  朱允中  赖百塘 《北京医学》2008,30(10):585-588
目的研究3p、9p微卫星DNA异常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银染法从外周血检测105例原发性肺癌及9例肺部良性疾病3p14、3p21、9p21上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228、D3S1029、D9S171)的异常表现。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DNA含量多于良性病变患者。肺癌组各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症(MSI)或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异常的阳性率为43%。50%,以D3S1029最高,达49.6%,3个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者占76.2%.其中45.7%呈多位点改变,同肺良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中各微卫星位点的异常表现与肺癌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沪〉0.05)。结论3p、9p微卫星DNA异常和肺癌分期无关,可以作为一项肺癌早期基因检测的新途径。不同微卫星位点出现异常表现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多位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3例膀胱肿瘤和121例泌尿系非肿瘤病人膀胱冲洗液进行了290次流式细胞分析(FCM)检测,前者FCM阳性者94例,FCM阳性率为91.3%;后者FCM阳性者6例,FCM假阳性率为5%,上述103例膀胱肿瘤病人在治疗前均做过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阳性者42例,阳性率40.8%,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者96例,不能作出诊断者7例,其中6例FCM性,结果提示,FCM在诊断膀胱肿瘤方面明显优于尿细胞学检查,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膀胱镜检查相互弥补在诊断膀胱肿瘤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梁国标  陈宗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0):2509-2511,2515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周期及细胞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4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24例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其中单发13例,多发肿瘤11例。FCM检查尿脱落细胞示正常二倍体11例,异倍体13例(54%),DI值平均1.6。单/多发肿瘤出现异倍体各为7例(53%)、6例(54%),病理分级Ⅰ-Ⅲ级。结论 膀胱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影响异倍体的出现,异倍体是判断膀胱癌病理分级及细胞分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膀胱癌单发或多发不影响尿脱落细胞异倍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The Bethesda Sy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且在阴道镜下行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法标本满意率96%,2678例涂片中阳性病例171例,阳性率6.38%(171/2678),对91例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鳞状细胞癌(SCC)100%(2/2);高度病变95%(19/20);低度病变86.12%(31/36)。结论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筛查,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BS报告方式内容直观、易懂、具体。T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最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才秋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38-1539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7520例患者做Autoeyte prep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结果异常者依次做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并拍照、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标本;且细胞学阳性病例有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并对两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显示:4例鳞状细胞癌(SCC)均符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94.67%(160/169)、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79.59%(78/98);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结果显示:HSIL符合率为80.89%(199/246)、LSIL的符合率为74.49%(175/235)、炎症病变的符合率为83.81%(207/247)。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成凡  楚雍烈  贺大林  杨林  陈萍  杨娥 《医学争鸣》2003,24(8):693-695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6q的微卫星改变(MA)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研究6q的杂合性缺失(LOH)与膀胱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6q21区域附近D6S404,D6S434微卫星标志,以PCR—SSLP—银染法对31例膀胱肿瘤的尿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64.5%的肿瘤组织和58.1%的尿脱落细胞发生MA;10例非膀胱肿瘤对照未出现MA;检出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无相关性;肿瘤组织D6S404 LOH发生率35.5%,D6S434 LOH发生率22.6%.结论:尿脱落细胞微卫星分析有早期诊断意义;6q21区域附近可能存在与膀胱肿瘤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80例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177例,非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03例。对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是90.4%(66 of 73)。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比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望成为一种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的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3P)和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法检测 5 6例肺癌和 2 3例良性肺部病变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有微卫星改变 2 6例 ,检出率 46%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2 3例 ,检出率为 41% ,5 6例肺癌组织中 ,3P和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3 9例 ,检出率 69 6%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均未出现微卫星标志物改变。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较高、中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明显增多 (P <0 .0 1)。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标本上微卫星改变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微卫星改变检出率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肺癌组织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的膀胱癌患者?13例非肿瘤性尿路疾病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检测了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50例膀胱癌患者中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4.0%(32/50),对照组均未发现甲基化改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有随组织分期升高的趋势,但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100.0%?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8.0%(24/50),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0%和100.0%?结论: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检测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无创?无痛苦,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膀胱癌复发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者钬激光切除术后患者49例,分别采用膀胱镜、FISH技术和尿脱落细胞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复发情况。结果:检测结果发现,膀胱癌术后复发31例。FISH技术、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复发诊断的特异性均为100%。FISH技术检测敏感性为83.9%,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SH技术较细胞学检测对诊断膀胱癌复发更为有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微卫星不稳定及hMSH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膀胱癌微卫星不稳定及hMSH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D2S119及D2S123两个微卫星位点标记,PCR法检测45例膀胱癌标本微卫星不稳定;PCR-SSCP银染法分析hMSH2基因外显子7、8、15突变情况。结果:45例膀胱癌中微卫星不稳定者有7例,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15.6%;在这7例微卫星不稳定标本中有3例同时检测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突变,占微卫星不稳定总数的42.9%,且均为体细胞突变。结论: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突变可能参与膀胱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6例膀胱癌、3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10例健康者尿液,同时做尿脱落细胞学及BTA检测。结果  ①BTA检测的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8%(95%CI:0.759,0.924);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34.7%,特异性为97.8%,假阳性率为2.2%(95%CI:0.550,0.775);②BTA表达水平和敏感性与肿瘤分级分期、有无肉眼血尿有关(P <0.05),与复发或初发无关(P >0.05);BTA对各级、各期的膀胱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P <0.05);③BTA在早期膀胱癌(Ta~T1期)中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健康组(P <0.05)。结论  BTA对膀胱癌的诊断、早期筛查及跟踪随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注意血尿影响BTA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l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MUC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组间、不同分期和分级患者、初发与复发患者及术前与术后患者尿液MUC1的差异。结果膀胱肿瘤组患者尿液MUC1同各组尿液MUC1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膀胱肿瘤组中,不同分级、分期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与术后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MUC1不能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筛选指标,但可作为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MUC1属肿瘤基因表型瘤标。组织学的高表达并不一定平行于血液和尿液,特异性肿瘤基因瘤标应该是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筛选指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治水平,总结偶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其中B超体检发现14周,因镜下血尿发现5例,因前列腺增生症发现6例。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偶发癌均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20例术后随访1-5年,均生存。1例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B超体检和尿常规检查是早期发现无症状人群膀胱癌的主要方法,简便无创。偶发性膀胱癌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8例确诊膀胱上皮癌患者的尿液,同时进行尿液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和TCT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尿液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和TCT对膀胱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4.36%和88.46%(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