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包积液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包积液的病因和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6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结核、心脏介入手术、非特异性等原因所致心包积液的比例分别占33%、15%、12.6%、12.1%。患者有无压塞症状,除和心包积液的量有关外,还和产生的速度有关。发生心包填塞后,可进行心包减压术。结论 肿瘤、结核仍是心包积液的主要原因,心脏介入手术为重要原因。心包置管引流是解决心包填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包积液的病因和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月52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包积液主要病因依次是肿瘤(36.54%);心力衰竭(23.08%),结核性(13.46%),甲状腺机能减退(9.62%).大量心包积液见于肿瘤,结核、心力衰竭.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可缓解心包反复填塞症状.结论 肿瘤、心力衰竭、结核性、甲状腺机能减退是心包积液的主要病因,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是解决心包填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恶性心包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心包积液并逐渐增加,大量的液体可压迫心脏,造成心包填塞,如不及时处理或仅作保守治疗往往造成死亡,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1]。国外报道从各种肿瘤患者尸检中发现15.4%有心脏和心包转移,其中16%出现心包填塞。多种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膜而产生心包积液,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依次为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恶性纵隔肿瘤、妇科肿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等。过去采用直接穿刺抽液、且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抽液,常对心脏造成损害,而心包切开与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需外科手术,局部创伤大,手术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包积液的病因和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年12月52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包积液主要病因依次是肿瘤(36.54%);心力衰竭(23.08%);结核性(13.46%);甲状腺机能减退(9.62%)。大量心包积液见于肿瘤、结核、心力衰竭。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可缓解心包反复填塞症状。结论肿瘤、心力衰竭、结核性、甲状腺机能减退是心包积液的主要病因,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是解决心包填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创伤性心包积液的外科急诊救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间,上海两所三甲医院所收治的创伤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总计有26例发生创伤性心包积液。16例刀刺伤,10例交通伤。中等量以上积液者17例,少量积液者9例,7例发生心包填塞。心脏损伤17例,心包破裂2例,原因未定者7例。手术行心脏修补术17例,心包开窗术4例,心包穿刺术2例,无特殊处理者3例。死亡5例,其中3例手术失败,1例死于延迟性心脏破裂,1例死于支气管肺动脉瘘和低氧血症。结论创伤性心包积液与心脏损伤密切相关,多数需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救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的198例以心包积液为诊断并行心包穿刺确诊的住院患者,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包积液病因构成随年龄发生变化,112例老年患者前3位病因分别为肿瘤(40.2%)、结核(23.2%)、非特异性(22.3%),86例中青年组前3位病因分别是结核(45.5%)、肿瘤(27.8%)、非特异性(26.6%)。结论心包积液病因随年龄增加发生变化,老年患者以肿瘤为主要因素,中青年患者结核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光辉  程自平 《安徽医学》2004,25(5):416-416
心包积液原因较多,如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包穿刺管既可作为治疗亦可用于病因检查,但反复穿刺检查增加手术风险.我们对3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在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在心脏介入术中并发的由超声心动图或及X线透视证实的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心尖部或心前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抽吸或及引流.结果 20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患者经抽吸或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得到有效救治.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和有效处理非常重要,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是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有效方法,而且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包填塞是指心包内液体增加速度快或心包积液量大引起心包腔内压快速增加,导致心脏舒张充盈受限及两侧心室每搏输出量降低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导管及器械导致心肌穿孔引起的急性心包填塞已成为重要并发症之一,约占0.5%~1%.我科自开展介入手术以来发生了2例急性心包填塞,经积极抢救转危为安.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心包积液往往是因为心脏损伤后导致的心包积血,出血主要来源于心脏穿透性损伤、冠脉损伤或心包内大血管损伤。据临床病例统计,闭合性心脏破裂约占胸部闭合伤的10%~20%,在交通事故致死者尸检中,30%的病例有心脏破裂。心脏破裂伤情紧急,出血性休克和急性心包填塞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2004-12/2012-08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用于诊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胸外科4年期间收治的30例大量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塞患者诊闻过程。所有患者在心脏彩色超声确诊后,施行经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术,心包活检术。结果 引渡以后患者症状改善,83%的2下平卧或下床活动。术中心包积液引流量为200-2000ml术后引流量0-2000ml,引流时间2-30d,平均拔管时间为5.6d,拔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迈瑞-M7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作引导,对110例心包积液患者施行急诊床旁穿刺置管引流。结果110例床旁穿刺置管均成功,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55例,肿瘤性心包积液34例,尿毒症7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包积液3例,不明原因11例。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安全、成功率高、快捷、实时动态观察的优点,是目前诊断治疗心包积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韩灵敏  杜利力  宋华 《吉林医学》2011,32(12):415-416
目的:观察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行顺铂化疗的疗效。方法:经B超证实为心包积液的患者47例,给予心包置管引流后向心包腔内注入顺铂20~30 mg加地塞米松5 mg,超过72 h后引流。积液控制好者拔除导管,如积液仍较多,重复引流及心包内化疗。结果:心包积液患者经心包腔内顺铂化疗后,完全缓解15例(31.91%),好转22例(46.81%),总有效率为78.7%。未出现出血性心包填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心包置管后腔内化疗有助于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癌性心包积液化疗的疗效优于其他恶性浆膜腔积液,且见效快,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14.
余景丽 《中原医刊》2002,29(4):42-42
许多疾病可累及心包 ,使浆膜及其底层下的表层心肌产生炎症反应 ,引起心包积液 ,使心脏受压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症状时 ,需立即放液减压 ,否则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对 2 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引流和注入相关药物治疗心包积液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9月住院病人 ,男10例 ,女 15例 ,年龄 3 2~ 68岁。其中结核 2例 ,心包转移瘤 10例 ,放射性 8例 ,心肌梗塞后 2例 ,其他 3例。大量心包积液 19例 ,中等量心包积液 6例。其中 5例出现休克 (收…  相似文献   

15.
心包填塞是临床心脏急诊之一,是心包积液最重要并发症,本文就我院1987年1月~1994年5月所见31例心包积液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心包积液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学习引起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与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7月医院收治的49例心包积液病例。结果引起心包积液主要病因包括肿瘤性(28.6%),结核,A(26.5%),心衰(18.4%),非特异性(10.2%),尿毒症性(8.2%),甲状腺功能减退(6.1%),其他(2%)。结论肿瘤是引起心包积液首要病因。误诊原因多是与肿瘤,结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CT、X线、心电图相对比.结果心包积液病因依次排列前5位是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尿毒症、结核、炎症.超声心动图诊断率100%,CT诊断52例,占25%,X线诊断30例,占15%;心电图诊断7例,占3%.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也是一种介入心包穿刺活检、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恶性心包积液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肿瘤急症,大量的心包积液可压迫心脏,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心包填塞,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患者死亡.过去采用直接穿刺抽液,需反复多次穿刺,常对心脏造成损害[1];外科手术局部创伤性大,单孔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易引起管腔堵塞[2].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作者采用双孔胸腹穿刺引流导管引流恶性肿瘤心包积液并经导管注药化疗4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在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30例在介入术中并发的由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证实的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1986年12月-2009年6月开展心脏介入治疗7 000例患者,共有30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发生率为0.43%.30例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或呼吸心搏骤停、昏迷等.均经床旁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检查证实心包腔积液.17例发生于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死亡4例;5例发生于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术中,死亡1例;8例发生于射频消融术中(其中6例发生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2例发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紧急实施经皮seldinger法在剑突下穿刺心包腔及置管引流术,抽出心包腔不凝固鲜红色血液100~800 ml,平均(540.5±220.6)ml,猪尾巴导管留置时间8~24 h,平均(18.5±5.5) h.经快速补液、输血和多巴胺升压等治疗后,19例自愈;6例经心包腔穿刺持续引流大量积血,送胸外科行急诊开胸心肌修补术或海绵填塞止血,症状逐渐缓解而痊愈出院;5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非常重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是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 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26例行PCI手术的患者,并发心包积液/心脏压塞9例,发生率为0.88%;其心包积液7例,占0.68%,心包压塞2例,占0.19%;7例患者于术后30min~5d发生,2例患者在PCI术中发生;9例患者行心包穿刺引流治疗,8例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只有1例患者症状未得以缓解,且活动性出血现象,最终转胸外科行开胸手术治疗。但均得到了良好的疗效,且无1例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病情严重而危急,尽早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患者死亡率,心包穿刺及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