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卫华以滞针法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根据顽固性面瘫多表现为眼(不能闭合或兼流泪)、口部(歪斜)特征,应用眼部3+2(患侧头维、太阳、完骨下,患侧阳白、四白)滞针法、口部3向颊车(患侧迎香、地仓、承浆、颊车)滞针法为主治疗,适当加大刺激,通经活络,以恢复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
推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怀玉 《中国针灸》2004,24(4):286-286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近几年,笔者在门诊工作中,收治过一些病程较长、用常规疗法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顽固性面瘫,采用推拉针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散刺挂面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散刺挂面针法是江苏省中医院吴旭教授临床擅用的一种具有祛瘀生新、疏经通络作用的针刺方法。顽固性面瘫指病史超过3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用该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并与普通针刺组的15例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散刺挂面针法组31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固定牵拉滞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给予"马氏"特色牵拉滞针法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x2=2.381,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4.0%,高于对照组56.0%(x2=4.667,P<0.05)。结论:固定牵拉滞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强,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30/32),对照组为71.9%(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甩针挂钩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资料顽固性面瘫指病程超过 3个月未治愈者。 36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95天 ,最长 3年。所有病例均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无中枢性面瘫患者 )。治疗方法“甩针挂钩”针刺法 :由牵正穴 (耳垂前 0 .5~ 1寸 )或颊车穴进针 ,向地仓穴透刺 ,针刺由深渐浅 ,针尖到达地仓穴时 ,从皮肤表面可以看到针尖 (但不露出皮肤 ) ,然后向一个方向捻转针柄 ,使其滞针 ,从表面可以看到皮肤表面产生皱折 ,再猛地往上一甩针 ,迅速放开针柄 ,如此反复进行 2~ 3次 ,“甩针挂钩”针刺操作即告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督和胃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用调督和胃针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F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面瘫一般指周围性面瘫经治两月以上,仍表现为明显口眼喁斜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多由邪客肌肤,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对此,笔者在多年针灸临证中,采用巨刺法为主治疗该病,获效颇捷。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9.
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论述以透刺与艾灸相结合,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毫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用小针刀联合毫针刺,对照组单用毫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价、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毫针刺能够改善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面瘫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尚未完全治愈的面瘫,常见于面瘫早中期失治误治,面神经损伤程度严重的面瘫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往往难以治愈。笔者自2003年以来,接诊一些长时间治疗未能恢复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梅花针叩刺拔罐及半刺背俞穴位拔罐等综合措施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正>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根炎,因其典型症状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颇佳,但临床上部分患者面神经损害变性严重,病程长、治疗难,多合并有后遗症,成为顽固性面瘫。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应有的痛苦,特别对青少年造成的思想压力大。笔者近10 a来,采用透刺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 a,2个~3个月10例,4个~5个月23例,6个月6例,1 a以内6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面瘫的发生,多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有关。现代医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  相似文献   

15.
谢容 《光明中医》2016,(4):543-544
目的在临床中用巨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经验公之于众,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及病人有所帮助。方法采用先健侧巨刺,后患侧隔姜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结果此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结论希望此法多用于临床实践,能对患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杨丹 《四川中医》2013,(11):36-38
探讨刺血疗法配合艾条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作用机理,并举例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经筋刺法配合刺络、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自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43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4~64岁,平均(36.25±12.46)岁;面瘫左侧23例,右侧20例,病程在2月以上,最长达13个月;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5例,其余均为上呼吸道感染以后.  相似文献   

18.
张毅  秦晓光 《中医临床研究》2022,(18):140-141+148
文章总结了关于滞针牵拉改良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认为顽固性面瘫是风邪侵袭头面,致使颜面部经络受累,局部肌肉弛纵不收。滞针牵拉改良针法通过向右单方向搓捻针身,使针尖下组织向针身方向聚集,从而使到局部组织处于紧束状态,改善肌肉松弛无力的症状。从针刺补泻角度来讲,滞针法向右单方向搓捻和提拉的术式结构均以泻法为主,故能起到疏风泻邪,纠偏扶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曾奕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08-908
顽固性面瘫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就医,而难愈。久病人络,久病必虚,形成虚实夹杂证,更增加治疗难度。笔者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配合面神经分布的解剖特点的针灸疗法,并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0.
浅刺多针法治疗陈旧性面瘫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常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陈旧性面瘫病人,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而不愈。病人非常痛苦,笔者经多年临床实验总结以为浅刺多针法确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1 浅刺多针法的特点  “浅刺多针法”又称“浅刺多穴法”,包括刺法和选穴法在内的一种方法。“浅刺”就是用毫针刺入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