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影  李玉琴  岳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43-1344
目的:分析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在儿保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方法:采用DDST对儿童保健门诊2003年1月以来受检的116例高危儿,对其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运动能4个能区逐项测试。对照组为同期受检的正常儿200例。结果:116例高危儿中DDST异常为9例,占7.8%;对照组DDST异常为2例,占1.0%,引起DDST异常的高危因素中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占比例最大。结论:D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力发育障碍儿童,以便早期干预,对基层儿保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董卫华  刘一凡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48-535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将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48例高危儿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103例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并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小儿1岁时Gesell智能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未干预组,5个能区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各能区发育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3.
100例高危儿发育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监测高危儿的未来和发育情况,于1994年3月~1995年5月对住院的100例高危儿其6个月、1周岁时的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与正常儿对照,所得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高危儿总体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项高危因素中,严重窒息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1周岁评价略差于6个月,而极低体重儿与小于胎龄儿,无论是6个月,还是1周岁,其发育评价均低于正常儿和其他高危儿。资料表明,高危儿的发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发育落后者应反复多次进行追踪和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指导家长参与高危儿早期干预,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促进代偿性康复,预防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方法 2009年2—8月,月龄2个月以内高危儿60例,根据病情及家长意愿将分为3组:第一组一对一训练、第二组功能训练师与家长共同配合训练、第三组以家庭为中心训练,同期选2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训练指导。这4组婴儿均参加常规检查,进行Gesell智能发育评估。结果第一、二、三组婴儿6个月时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时发育商已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均P>0.05);3、6个月时大运动发育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3、6、9个月时适应性发育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结论 3种干预形式都行之有效,能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减少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儿体格发育状况及神经运动发育监测情况,探讨高危因素与发育监测结果 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08年9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定期随访的在该院新生儿科出院的1~12月龄婴儿260例,按有无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142例,对照组118例,并对其进行神经运动发育评估、体格发育评估及头围发育评价.结果 对两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头围及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和Vojta姿势评价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66、79.10、11.66、18.70,均P<0.05).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更需要定期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监测及随访,尽早发现异常,早期干预,防止脑瘫或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智能发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发育异常的原因,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采用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ST)量表对来诊的系统管理儿童及高危儿分别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及原因分析。结果高危儿组73人中异常儿发生率32.88%,可疑儿发生率17.81%;正常系统管理儿童组80人中异常儿发生率5.00%,可疑儿发生率11.25%。两组儿童发育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组中发育商(DQ)异常24名,其中孕期及分娩期因素占91.66%,新生儿期疾病因素占8.33%;系统管理组中DQ异常4名,其中社会家庭因素占75%,新生儿期疾病因素占25%。结论应建立高危儿出生即管理的制度,对高危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发展与训练指导,减少高危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倪锡莲  王巍  赵凤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07-2808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可达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危儿6个月、1周岁的发育情况,以正常儿为标准,从运动发育、精神神经发育、原始反射、肌张力四个方面对高危儿进行全面评价,结果二个年龄组的发育评价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高危儿6个月和1周岁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提示高危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发育异常者应多次随访并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高危儿与正常婴幼儿发育商的研究,探讨影响高危儿发育商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6年12月出生的282例高危儿和3 402例正常儿童,分别在6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商(DQ)测评.结果 6月龄和12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程洪  余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04-1505
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及环境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对婴幼儿进行测验。结果:不同月龄及不同季节出生的婴幼儿智能发育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抚养方式与季节影响小儿的智能筛查结果;在儿童系统管理中常规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小儿智能发育偏离,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早期家庭干预促进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提高围产期高危儿的生命质量。 【方法】 将 5 38例围产期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2 6 9例 )和对照组 (2 6 9例 )。另设正常儿组 10 6例。干预组从出生起开始接受干预。干预以家庭为中心 ,研制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早期干预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根据小儿不同年龄、不同智能发育指数 ,给家长打印出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有目的的具体训练方案及营养指导建议。 【结果】 高危儿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 (MDI)方面在其 12、18、2 4、30、36个月时得分均高于高危儿对照组及正常儿组 (P <0 .0 0 1)。在高危儿对照组中 3岁时智力低下 36例占 13 .38% ,而高危儿干预组无 1例智力低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为 :孕期营养、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母亲职业、母孕期年龄等。 【结论】 采用本软件系统进行早期家庭式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危儿6个月、1周岁的发育情况,以正常儿为标准,从运动发育、精神神经发育、原始反射、肌张力四个方面对高危儿进行全面评价,结果二个年龄组的发育评价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高危儿6个月和1周岁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提示高危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发育异常者应多次随访并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6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46例)和未干预组(40例),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制定干预计划,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结果】3月龄时两组发育商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月龄时两组在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差异,9~24月龄除大运动存在差异外其它四个能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系统管理,可明显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赵冬菊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79-4581
目的:了解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因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用DST法对南阳市3105例入保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检查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智力指数(MI)<85分发生率9.37%,发育商(DQ)<85分发生率15.56%;MI>120分发生率8.21%,DQ>120分发生率8.40%。出生低体重、早产、阳性家族史、母亲低龄生育、出生窒息、胎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及未胎教的婴幼儿发生智能低下的构成比依次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乳喂养有利于智能发育。结论: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不良因素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东菊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07-4709
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结构均衡性及影响二者的因素,早期发现和干预智能发育障碍。方法:将儿童智能检查纳入系统管理,采用DST法,定期对儿童进行发育筛查,纵向追踪,并对影响智能发育的围产、环境、教养、疾病、家族等因素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5年共调查3105例儿童。母亲高龄、多胎次生育、早产、低体重、吸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未胎教、阳性家族史等儿童的智能发育与其他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母亲高龄、多胎次生育、早产、低体重、胎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未胎教、阳性家族史等是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凡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36-1138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00例早产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50例。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三组儿童均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岁时,干预组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行为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未干预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个人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适应行为DQ、大运动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1)。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早期家庭干预能促进早产高危儿的智能发育,1岁时在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方面可与正常儿童相近。早起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儿医教结合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相似文献   

18.
6个月婴儿566例智能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早期发现和干预智能发育障碍及结构失衡的婴儿 ,现将我市近两年 5 66例 6个月婴儿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全市 1998~ 2 0 0 1年在我门诊发育筛查满 6个月 5 66例入保婴儿。1.2 智测方法 选用国内较新、使用方便的 0~ 6岁发育筛查量表 (DST)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 ,对 6个月婴儿进行智能发育筛查 ,根据结果将智力指数 (MI)、发育商(DQ)分为正常、可疑、异常三类 ,将实际月龄与发育月龄相比 ,来分析结构中各种能力发育的程度及均衡性。1.3 影响因素调查 采用问卷法了解婴儿性别、年龄、出生日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出生胎龄与小于胎龄儿(SGA)智能发育的相关性,为SGA的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式将纳入研究的SGA按出生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32周)、中期早产儿(32~33^+6周)、晚期早产儿(34~36^+6周)、早期儿(37~38^+6周)和足月儿(≥39周)5个组,应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纳入研究的SGA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胎龄与智能发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曲线拟合以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早期儿组SGA较早期早产儿组SGA发育商得分高23.06分(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8-33.55;P<0.01),较中期早产儿组SGA高7.03分(95%CI:0.74-13.32;P<0.05),较晚期早产儿组SGA高5.2分(95%CI:0.91-9.49;P<0.05),较足月儿组SGA高6.08分(95%CI:1.19-10.98;P<0.05)。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出生胎龄的关键时间点为37周,当出生胎龄<37周时,胎龄每增加1周SGA的发育商得分提高2.29分(95%CI:1.07-3.52,P<0.01);当出生胎龄>37周时,胎龄每增加1周SGA的发育商得分降低2.14分(95%CI:0.11-4.17,P<0.05)。结论 SGA智能发育水平与出生胎龄呈"U"型相关,在SGA的随访管理中应当将早产和足月SGA作为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0~30月龄早产儿智能发育结果,为早产儿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早产儿,采用0~6岁儿童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进行测试,比较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和月龄早产儿的筛查阳性率。结果进行DDST测试的0~30月龄早产儿共1 333例,其中272例筛查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0. 41%,随着月龄增加,筛查阳性率先升高后逐渐下降,不同月龄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男童、女童的筛查阳性率分别是20. 69%、20. 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87,P0. 05);低出生体重、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筛查阳性率分别是26. 50%、14. 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0~30月龄早产儿DDST筛查阳性率较高,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但随着月龄增加,阳性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应重视早产儿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