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创伤性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机械痕创伤性损伤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根据培养细胞锥虫篮活力计数和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评估损伤程度,用中性红复染确定未损伤细胞。结果 创伤性损伤培养神经元后,锥虫篮细胞活力计数和培养上清LDH检测对损伤程度的判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远离创道未直接损伤区域的神经元可产生继发性损伤。结论 本模型可用于体外研究神经元创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费舟  章翔  黄卫东  王西玲 《医学争鸣》2003,24(22):2060-206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mGluRla及Homer1a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分为损伤与对照组,将SD胎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损伤组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孔内“十”字形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0,30min,1,3,6,12,24h)行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除不进行“十”字形划伤培养神经元外,其他处理同损伤组.结果:损伤组神经元mGluRla与Homerl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自伤后10min持续至伤后24h,阳性染色颗粒分布于胞质、胞膜及突起;对照组mGluRla与Homerl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呈弱阳性.结论: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mGluRla及Homerla蛋白表达时间与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提示Homerla与mGluRla可能共同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可靠、简便易行的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方法:将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神经元。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枪头划割细胞,造成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研究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明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效果。结果:神经元体外培养7d,光镜及电镜检测符合神经元特点。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达90%;机械性划割后可见神经元立即坏死和伤后6h的细胞凋亡,以及伤后72h神经元损伤修复现象。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下降,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伤后1~24h,中﹑重型损伤组细胞存活率较轻型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升高;伤后12~24h重型损伤组乳酸脱氢酶活性高于轻型损伤组(P<0.05)。结论:胎鼠脑皮层体外原代培养生成的神经元纯化率较高;划割损伤对神经元有确切的致伤作用,依据划割范围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创伤性损伤模型。方法采用机械划痕创伤性损伤培养大鼠皮层神经 元,根据培养细胞锥虫篮活力计数和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评估损伤程度,用中性红复染确定未损伤细胞。结 果创伤性损伤培养神经元后,锥虫篮细胞活力计数和培养上清LDH检测对损伤程度的判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远离 创道未直接损伤区域的神经元可产生继发性损伤。结论本模型可用于体外研究神经元创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体外大鼠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体外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实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利用四氯化碳(CCl4)和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检测ALT、AST、MDA、GSHpx等指标和采用MTT比色法。结果 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最适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为:8mmol·L-1,6h;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的最适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为06mmol·L-1,1h。结论 利用最适损伤浓度的CCl4和H2O2分别与大鼠肝细胞共培养最适损伤时间,可建立两种理想的体外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类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单个神经元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结构变化。方法: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通过缺氧/复氧建立体外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类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结构的变化。结果: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受到了损伤,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缺氧/复氧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损伤程度增加。结论:体外神经元类缺血模型的建立可以很好观察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的结构变化,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很好的研究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低密度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申军现  金卫林  鞠躬 《医学争鸣》2003,24(6):489-491
目的 :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低密度体外培养方法 ,并观察其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指征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立体共培养方法 .首先以新生大鼠为实验材料培养纯化单层星形胶质细胞 ,随后以孕 18d胎鼠为实验材料 ,分离海马皮层 ,经胰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 .以(2~ 5 )× 10 3·cm-2 密度接种于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 ,而后采用无血清培养液与星形胶质细胞立体共培养 ,并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 :利用低密度体外培养方法成功培养出海马神经元 ,其在不同发育分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结论 :低密度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不同发育分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和纯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皮质神经元分离纯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取胎鼠大脑皮质细胞,分别在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利用相差显微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元进行染色。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加用N2添加剂和胎牛血清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胞体形态多样,突起数目多,长度长,与邻近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形成接触,而胶质细胞则大量死亡,神经元纯化率达94%以上,未加用N2添加剂培养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大量存在,神经元纯化率达50%左右。结论:N2添加剂和胎牛血清联合应用可使大鼠皮质神经元得到良好的生长和有效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经不同强度推拉动作暴露后,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程度和时相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于暴露后0.5,6,24h进行灌注固定,取大脑半球,切片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尼氏染色,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实验B2,B3组可见大鼠额叶皮质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但实验B3组损伤程度相对较轻,其他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强度推拉动作不会引起明显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损伤,而高强度推拉动作可对大脑造成较大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经不同强度推拉动作暴露后 ,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程度和时相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35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5只 ;除对照组外 ,各组大鼠于暴露后 0 .5、6、2 4h进行灌注固定 ,取大脑半球 ,切片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尼氏染色 ,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实验B2、B3组可见大鼠额叶皮质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 ,但实验B3组损伤程度相对较轻 ,其他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强度推拉动作不会引起明显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损伤 ,而高强度推拉动作可对大脑造成较大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30只大鼠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40 mmHg,慢速放血维持20 m in,室温放置1 h,全部失血回输。3 h后将大鼠处死,期间监测大鼠MAP、心率、肛温、心电图,并检测大鼠放血前及再灌注后3 h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值。取心、肾、脑、肺标本作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放血结束时及再灌注前MAP、心率、肛温符合正态分布。再灌注后3 h血浆AST、ALT、LDH活性均显著高于放血前(P<0.01)。大鼠失血后心电图发生缺血样改变。再灌注后3 h心电图显示损伤加重。心、肾、脑、肺组织均显示明显再灌注损伤样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能够模拟在体血脑屏障的体外模型。方法: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细胞,分别接种两种细胞于多聚酯多孔膜的两面,相关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在多聚酯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多数为梭形铺路石样外观,而星形胶质细胞呈具有多个突起的典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的纯度分别在90%和95%以上,两种细胞能够以单层细胞的形式生长于多聚酯多孔膜的两面。结论: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能够形成与在体血脑屏蔽类似的结构,是一种建立血脑屏障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研究的结果显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通过其受体介导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同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研究了离体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的缺氧模型,并观察缺氧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同时应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CPP,Ket,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NBQX观察其对缺氧及NMDA  相似文献   

14.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 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传统造模方法进行了改进,不做气管插管,不剪断肋骨,冠状动脉结扎在胸外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前放一引线,避免了二次开胸。大大减少了造模时间,提高了造模成功率。用心电图J点抬高与高耸T融合呈弓背向上的单相曲线,肉眼观及病理检查作为判断结扎成功指标。结果 造模25只,成功20只,成功率80%。结论 本方法造模成功率高,心脏暴露好、结扎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5.
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改变 ,并对其进行分级 ,旨在阐明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自行改进的液压冲击模型装置产生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 ,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肉眼、光镜下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本模型的病理学分级适用于实验和临床脑外伤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康乐  罗卓荆  桑宏勋  徐新智 《医学争鸣》2007,28(12):1078-1080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马尾神经急性受压性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 d实验组(B组),7 d实验组(C组)及21 d实验组(D组),每组动物9只.将平头金属螺钉自L6椎板紧贴棘突拧入各实验组大鼠椎管,取术后1,7,21 d不同时间的动物采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测定脊髓诱发电位(SCEP)潜伏期值进行综合评判,并取骶髓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在螺钉拧入椎管后,H-E染色显示大鼠骶髓前角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术后的CBS评分1 d:(17.89±1.27)分,7 d:(9.78±1.30)分,21 d:(9.33±1.41)分;脊髓诱发电位(SCEP)潜伏期值1 d:(4.29±0.51)ms,7 d:(4.35±0.54)ms,21 d:(4.91±0.53)ms,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马尾急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马尾急性压迫损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参麦注射液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氧 /复氧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参麦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原代培养 6d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置于 95 %N2 和 5 %CO2 的缺氧罐中造成神经细胞不同时间的缺氧 /复氧。用神经细胞存活率及神经细胞线粒体活性来评价神经细胞活力 ,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率作为评价损伤的指标 ,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 6h ,再给氧 1 8h后 ,神经细胞存活率及线粒体活性明显降低 (P均 <0 .0 1 ) ,LDH释放量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对抗缺氧 /复氧致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 ,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DH释放量的增加 ,并能减轻细胞的形态学损伤。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 /复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胸部撞击致肺挫伤的大鼠模型.方法 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n=12),采用自制的胸部撞击装置,用不同撞击能量(2.7、2.0、1.8、1.5、1.2、0.9和0 J)对大鼠胸部进行撞击造成双侧肺损伤.监测撞击前后大鼠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撞击120 min后处死大鼠,开胸行创伤评分,观察心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计算肺组织湿干比和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结果 用1.2J能量撞击大鼠胸部可致理想的双侧肺损伤而无明显心脏损伤,动物死亡率较低.结论 采用自制胸部撞击装置建立的大鼠双侧肺损伤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胸部撞击后双侧肺挫伤伤情,可用1.2J的撞击能量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