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造血重建中血细胞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造血干细胞后骨髓造血重建中血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以利病情观察及制订治疗方案,对6例采用不含全身照射(TBI)以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MAC)作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术后每天在常规检查,每周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进行分析,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2周骨髓极度受抑,第3周骨髓出现恢复征象,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红系恢复中阳先出现中,晚幼红细胞,粒系以原粒,早幼粒先出现巨核系统最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3.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及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移植前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结果:多抗甲素组每例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为(3.58±2.12)×108/kg,GCSF组为(6.68±5.31)×108/kg;接受移植的28例患者中21例呈持续缓解状态(CCR),中位CCR时间为18(5~58)个月,复发7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68.7%,复发率为22.3%。结论:两种动员方案均有良好的动员效果;ABSCT及PBSC和自体骨髓联合移植均具有良好疗效及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人造血干细胞扩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s,HSC)移植可能使遗传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等完全治愈,由于HSC移植存在以下不足而受限制:(1)为获得足够量移植用HSC,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骨髓抽吸或外周血分离;(2)获得的HSC量有限;...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M)在自体造血于细胞移植(ASCT)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除骨髓清除治疗后患者体内存有残留的肿瘤细胞外,还与干细胞采集物中的肿瘤细胞污染有关[1]。移植动员治疗及细胞因子应用后,伴随CD34+造血干细胞的增加循环中肿瘤细胞也增加。分选外周血干细胞(PBSC),即可富集CD34+造血干细胞,又可清除骨髓瘤细胞的污染[2]。我们利用此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了体外净化。1 资料与方法1.1病人情况 中年男性,有左肩胛骨及胸骨上段隆起约3cm,质硬有压病;骨扫描示…  相似文献   

6.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红系恢复情况,以评价血型不合、HLA是否相合等对红系恢复、造血重建、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14洌ABO血型不合患者仅1例发生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13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1例发生纯红再障未计算在内)与同期进行11例ABO血型相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血红蛋白恢复在血型不合组明显延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组无差异;在血红蛋白恢复和血型转换的时间上血型不合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组明显要迟于全相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相关合并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彭 云,吕善根,唐锁勤,冉从容,魏晓军,刘海川,姚善谦,刘景汉,刘作斌,王连元报告我院1989年3月~1993年4月10例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结果。病例和方法1病例:本组10例平均年龄8?..  相似文献   

9.
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骨髓造血干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MHSC)的动员及其在外周血液高氧环境中的循环都增加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这对BMHSC的生物学功能起到了抑制性的作用.本研究在BMHSC的培养中,应用维生素C的衍生物——抗坏血酸磷酸酯盐(ascorbic acid 2-phosphate,AA2P)来抑制ROS产生,并模仿其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氧环境,通过体外增殖实验、流式分选技术、活性氧测定、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实验来评价上述培养方法对BMHSC生物学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BMHSC的ROS水平明显高于新鲜分离的BMHSC;同时,扩增的AC133+ CD34+早期红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粒-单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的数量、细胞迁移率、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SCID)移植重建细胞的数量都要明显高于在不含AA2P的环境中培养的造血干细胞.结论:抗氧化剂的干预是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保护HSC生物学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并能够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SLE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3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同时着重进行了移植后期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31例。年龄10~43岁,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3年修订标准。移植方式:8例实施自体外周血CD矗细胞移植,19例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6例实施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分次全身淋巴结照射。患者经全身无菌化处理后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房。造血恢复后15~20d,转入单间病房观察护理至出院回家疗养。定期返院综合体检。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剂量化疗药物可造成严重的骨髓损伤,除药物治疗外,干细胞移植已越来越多的用于骨髓损伤的治疗。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雌性ICR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ICR小鼠制备骨髓抑制模型,建模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0×10^5/g,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结果与结论:连续给予顺铂7d后,ICR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但模型组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等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于首次给顺铂后第21天开始恢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提前7d开始恢复,第21天时,已接近或达到空白组水平;与空白组相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一两天及移植后的2周出现了一过性的白细胞增高和血小板数增加。第24天,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髓腔冲洗液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也显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骨髓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似,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多,可见较多的巨核细胞,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2周,骨髓组织可见分布较广的小鼠抗人核单克隆抗体-FITC阳性的移植细胞定植。以上结果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较早地改善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7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7例,中位年龄27.6岁,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单次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自体骨髓移植51例;移植前CR1期69例,CR2期2例,CR3期1例。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其中均为自体骨髓移植1例,其余4例分别为首次进行骨髓移植和第2次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为CR1期。方法:骨髓移植患者按单个核细胞(0.8~1.5)×108/kg采集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联合化疗后行粒系-巨噬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当白细胞>5.0×109L-1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2×108/kg,4.03×108/kg。25例患者行TLI预处理方案,47例患者行TBI预处理方案,5例患者行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9例患者给予移植后治疗,接受VP/MM维持化疗3例,接受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免疫维持治疗4例,三者联合维持化疗2例。移植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常规、骨髓象等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存活情况以及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髓系造血重建。72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存活42例,其中移植前CR1期41例,CR3期1例,至今无病存活率58.3%;5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今无病存活4例。定期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复查,均未发现移植后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有明显影响,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一例重型地中海贫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脐血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国外已有许多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最有效的手段。在以往脐血移植经验的基础上[1],最近我们为1例重型地贫患儿进行了同胞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移植前患儿情况 女性,1.5岁,体重11kg。因出生后2个半月起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伴巩膜黄染3个月入院。外周血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红蛋白电泳:HbA27.5%、HbA22.5%、HbF70.0%。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骨髓腔内(IBM)及静脉内(IV)输注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骨髓移植(BMT)模型的骨髓造血、MSC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优化MSC输注途径及探讨MSC促进造血的机制。方法①MSC体内动力学示踪。②建立大鼠BMT模型。③实验分组:IBM组[MSC(IBM)+骨髓有核细胞(IV)];IV组[MSC(IV)+骨髓有核细胞(IV)];骨髓移植(BMT)组;单纯MSC组;照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④移植后观察受体存活、外周血常规结果及植入证据、骨髓MSC、CFU-Mix恢复及GVHD。结果①IBM途径输注MSC主要分布于骨髓。②MSC与骨髓共移植可以提高大鼠存活率:照射对照组、单纯MSC输注组均在预处理后2周内全部死亡;BMT组2周内存活率为70%;IV存活率为80%;IBM组存活率为100%。③MSC可促进BMT大鼠外周血象恢复:移植后第14天(+14天)移植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MT组,IBM组又明显高于IV组,+21天IBM组三系均恢复,IV组+21天白细胞计数恢复,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至+30天恢复正常;BMT组三系恢复延迟约2周。④MSC促进BMT受体骨髓MSC恢复和造血重建:+21天和+30天共移植组CFU-Mix和MSC克隆生长恢复均较BMT组快(P<0.05);IBM组优于IV组(P<0.05)。⑤植入证据的检测:BMT及共移植组存活大鼠外周血均检测到F344大鼠供体抗原RT1A’阳性细胞,比例>90%。⑥GVHD发生率:BMT组GVHD发生率为42%;共移植组无明显GVHD表现。结论IBM输注MSC优先定位于骨髓、极少丢失于非造血器官;输注MSC可促进BMT后造血恢复及提高受体生存率;MSC促进BMT受体骨髓MSC及造血干细胞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期,并降低GVHD;IBM输注途径效果优于IV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合一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12/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0例。移植病种:急性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移植种类: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5例。移植后24h即给予静脉营养治疗,营养液组成为:200g/L的中长链脂肪乳剂250mL,乐凡命500-750mL、安达美10mL,水乐维他30mL,维他利匹特10mL,100g/L氯化钾40mL,普通胰岛素12U,100g/L葡萄糖液1000~1500mL。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移植前后体质量变化、白蛋白变化、骨髓造血恢复时间。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以不依赖输血和造血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0.5&;#215;10^9L^-1,血小板〉20&;#215;10^9L^-1为标准。结果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造血功能重建结果:移植后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最低为(0~0.2)&;#215;10^9L^-1,中性粒细胞〉0.5&;#215;10^9L^-1的时间为9~15d,血小板〉20&;#215;10^9L^-1的时间为12-17d。②患者移植前后营养状况变化:移植前后体质量变化〈2kg,总蛋白较移植前略有下降,但均在正常水平,肌酐移植前后无明显变化。造血恢复时间12~17d。③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移植后合理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减少移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1],1997--2007年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进行了367例骨髓移植、55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脐血移植、67例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移植后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研究,研究中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2年的患者与移植前相比,存在各项生理机能、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移植后患者恢复中正常的反应,有些是一些病理改变,需要医生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已成为现代乳腺癌强烈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62.3%的骨髓和9.8%的外周血内可检测出肿瘤细胞[1]。但Brugger等[2]证明实体瘤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过程中,肿瘤细胞也会...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相关供体与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造血、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探讨不同来源供体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1-06/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6例患者,其中71例接受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5例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55例应用以全身放射治疗+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61例应用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的预处理。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3,6,9及12个月患者的T细胞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复发、患者无病生存及造血、免疫重建情况。 结果:①移植后造血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重建、血小板重建及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1.0&;#215;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25&;#177;2.34)和(16.28&;#177;3.01)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3.25&;#177;2.34)和(13.13&;#177;4.0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血小板〉20&;#215;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58&;#177;6.42)和(20.21&;#177;7.2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2.17&;#177;4.12)和(15.67&;#177;7.12)d,P值分别为0.004、0.025、0.017]。②移植后免疫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后1个月CD3^+%和CD4^+CD3^+%、移植后9个月CD45RA^+CD4^+%及移植后12个月CD45RA^+CD8^+%存在显著性差异俨值分别为0.014、0.027、0.001、0.003);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3个月CD45RO^+ CD4^+%有明显差异(P=0.030)。③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0)。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40),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0.007)。④移植后生存情况: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尽管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高,且无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比相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慢,但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和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