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利娟  陈勍 《广州医药》2012,43(3):27-29
目的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中COX-2的表达,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四组标本中COX-2表达情况,其中子宫内膜腺癌27例,复杂型增生过长6例,简单型增生过长7例,正常10例,并比较同组不同期别的内膜腺癌中及不同组别中COX-2表达的差异.结果 在内膜腺癌、增生过长、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96.3% (25/27)、92.3% (12/13)、30% (3/1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期的COX-2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COX-2的表达复杂型增生高于简单型(P<0.05).结论 COX-2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存在表达增高趋势,因此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72.50%、80.00%、84.00%和90.77%,eIF4E蛋白阳性表达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2.50%、73.33%、80.00%和81.54%,表达率呈上升趋势,CyclinD1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环氧化酶-2(COX-2)和KAI1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COX-2和KAI1蛋白的表达. 结果:COX-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3.3%(2/15);增生过长为20%(6/30),其中不典型增生过长为50%(4/8);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5.4%(47/55),呈等级上升趋势.KAI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为93.3%(14/15);增生过长为73.3%(22/30),其中不典型增生过长为37.5%(3/8);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为23.6%(13/55),呈等级下降趋势.COX-2高表达及KAI1低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OX-2表达与KAI1表达呈负相关(r=-1 ,P<0.01).结论:COX-2和KAI1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检测COX-2和KAI1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60例的EGFR蛋白、mRNA和基因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EGFR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EGFR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EGFR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EGFR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的过度表达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检测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中galectin-3在正常增生期、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染色法,对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NE),9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织(CH)、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AH)及6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中的galectin-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在正常增生期、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0,1/3,78.57%和87.69%。galectin-3的表达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高。EC组及AH组表达明显高于NE组及CH组(P<0.05)。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相关,低分化与高分化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及肿瘤的病理学行为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HIF-1α 的表达。结果:HIF-1α 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6%、53.33%和7.14%,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83,P=0.000)。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HIF-1α 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72,P=0.000;Z=-5.501,P=-0.0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679,P=-0.011)。结论:HIF—1α 在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发展到子宫内膜腺癌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增高,说明HIF-1α 可能在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到恶性转变过程中,以及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肉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5),正常增生期内膜和不典型增生中的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内膜腺癌(均P<0.0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cl-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分别P<0.05,<0.05,<0.01,<0.05)。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判断和进一步的治疗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芳香化酶(P450arom)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94例手术及刮宫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0例、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2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7例、子宫内膜癌3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OX-2与P450arom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14.928,P〈0.05);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P〈0.01);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均无关(P〉0.05)。COX-2和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98,P〈0.01)。结论 COX-2与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6.67%)、12例(40.00%)、46例(68.66%),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8.17,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Maspin蛋白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分别为66.7%和58.3%,两者定位于细胞质的阳性表达率共为40.00%),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质(73.9%)(Χ^2=5.763,P〈0.05)。结论Maspi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可能为良性讯号,而定位于细胞质中则可能提示恶性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Bax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Bax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键。结果 Bax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部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强度渐增,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ax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低及淋巴结有转移者Bax呈高表达。与肌层浸润无亲。结论 土Bax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ax蛋白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判断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军  李丽文  赵卫华 《河北医学》2010,16(9):1081-108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Akt)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7例非典型增生内膜、6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结果:Akt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良性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0.86,P〈0.05)。结论:Ak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腺癌中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关系密切,提示Akt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葡萄糖运转蛋白-1(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lut-1和PCNA的表达。结果 Glut-1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且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5)。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lut-1可能有利于鉴别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HSP)27及ER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HSP27和ER的分布及表达。结果: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手术一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中HSP27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sE0.956.P〈0.01)。结论: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3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21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43例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2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Glut-1、C-erbB-2的表达。结果:Glut-1、C-erbB-2在各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均为0,单纯性增生组分别为0和4.5%,复杂性增生组为4.8%、4.8%,低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为20.0%、30.0%,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为52.2%、60.9%,腺癌组为88.0%、92.0%;Glut-1、C-erbB-2在各实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腺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erbB-2与Glut-1在各组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lut-1、C-erbB-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孟迪云  冯一中  赖世平  邓再兴 《浙江医学》2011,33(10):1480-1482
目的探讨分化/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d-1和VEGF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样腺癌中I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55%和6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0%和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Id-1的表达与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明显相关(均P〈0.05)。VEGF与内膜样腺癌肌层浸润深度明显相关(尸〈005);(3)Id-1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1)。结论Id-1、VEGF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d-1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PINCH蛋白和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38.8%、72.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1.1%、80.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及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INCH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作用时间有关(P<0.05)。PINCH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5)。结论 PINCH、COX-2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表达有明显相关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unvivn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内膜腺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Surviv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0.05)。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1,P<0.01,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程炜  米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4-5,13,F0003
目的探讨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av3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Vav3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Vav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正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