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成熟大脑对惊厥性脑损伤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龄鼠未成熟脑组织对惊厥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病理过程具有主动保护性抑制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健康成年及幼龄Wistar鼠经皮下与腹腔内注射美解眠致惊.两组分别于严重惊厥发作后1、2、4、12、24、48、72h、7天时点上断头处死取脑,在进行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神经元坏死、凋亡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测脑片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变化,分别计算其弱、强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1)严重惊厥后,成年鼠与幼鼠脑内P53和bcl-2的表达截然不同.成年鼠P53阳性表达率高达90%,其中一半属中、高度强阳性.但bcl-2表达率仅57%,且主要呈低度表达;相反,幼鼠以bcl-2强表达为主,其阳性表达率达85%以上.(2)动态观察获类似结果.严重惊厥后3天,成年鼠脑内仍有持续P53强表达,但其bcl-2于发作后仅数小时,已回落与对照无差异;相反,幼鼠则在发作3天内显示bcl-2的持续强表达,而P53于发作后12h开始明显降低,并于24h后与对照不再有差异.结论:持续惊厥发作后,未成熟及成熟期神经元中凋亡的诱导和抑制基因均同时表达,但两者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未成熟脑神经元中,以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为主,而成熟脑神经元中凋亡诱导基因P53表达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癫痫大鼠脑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常规病理检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大鼠内未见HSP70免疫反应(IR)阳性细胞,戊四氮臻痫后12h脑内开始HSP70IR阳性细胞,24hIR达高峰,3d后开始下降,7d后消失。HSP70主要在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的CA1、CA3、CA4区)、大脑皮质(尤其是颞叶皮质、梨状皮质)等区域表达。常规病理检查发现,上述区域散在出现受损的异常神经元,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HSP70在大鼠脑内广泛表达,HSP70表达可作为神经元受损的一个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3.
长程惊厥发作后神经元死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熟期大脑惊厥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相关性。NSE方法:采用美解眠全身注射在只成年鼠中,建立惊厥大发作模型(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于惊厥发作停止后30Wistar1520min、、、、和天各处死只动物,采用和硫堇染色,光及电镜观察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病变。同时使用法测412244872h75HEELISA定血清浓度变化。NSE结果:()长程惊厥发作后,将出现选择性海马神经原损伤。惊厥发作后内,即有明显神经元死亡14h过程发生。坏死细胞数于惊厥后~达高峰(2448h180±个),是对照组(3838±个)的倍。()严重惊厥发作后,实验6524h动物血清浓度开始增高,于惊厥后~达高峰(NSE2448h5.13±),明显高于惊厥前水平(0.77nmol/L3.53±)。0.87nmol/L结论:长程惊厥发作后,对成熟期大脑能产生以海马为主的选择性脑损伤,血清的变化与其神经元死亡的发生发展规律一NSE致。血清可能作为临床检测脑损伤的有效指标。NS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HSP70与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脑出血组(36只),采用白体血注入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70与Bcl-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示HSP70与Bcl-2在脑内广泛表达,模型组HSP70出血后6h出现阳性细胞表达,24h有较明显的表达,72h阳性细胞表达仍在增加;Bcl-2阳性细胞12h表达开始增加。48h达高峰。结论 急性脑出血后大鼠脑内HSP70与Bcl-2表达均增强,二者均以皮质和海马区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后大鼠脑内神经元凋亡过程及Caspase3活性的年龄特征。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幼年及成年Wistar鼠持续惊厥发作,比较惊厥发作严重程度的年龄差异,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惊厥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Caspase3活性变化,比较研究其年龄差异特征。结果幼年鼠从给药至惊厥发作的时间为(13.3±5.63)min,而成年鼠为(22.5±5.66)min;幼年鼠的首发SE中4~5级者占68%,而成年鼠仅18%;尽管SE前幼年鼠脑内凋亡细胞数较成年鼠“生理性”增多,但SE后30min,成年鼠脑内(海马CA3区、齿状回、颞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总数即已明显增多并反超幼龄鼠,分别达524±26和465±26(P<0.05)。即使连续观察到SE后8h,成年鼠脑内凋亡细胞计数也始终明显高于幼年鼠。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早期神经细胞也呈现相似变化。与幼龄鼠相比,成年鼠不仅Caspase3活性增高的幅度大,且启动时间早。SE后仅30min,成年鼠海马中Caspase3活性增加的比例已明显超过幼年鼠,分别为0.1±0.07和0.003±0.04。SE后2h,两者差别更大,分别为0.39±0.2和0.1±0.2。结论由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的惊厥持续状态模型再次证实SE发作中未成熟脑内呈现一个主动抑制细胞凋亡进程、对抗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性机制,并提示该保护机制作用于Caspase3级联反应被激活前的细胞凋亡早期事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导致神经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35只成年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氯胺酮2 0 .0、4 0 .0、6 0 .0、80 .0、1 0 0 .0、1 2 0 .0 mg/ kg腹腔内注射 ;另取 0~ 1 0 ,1 1~ 2 0 ,2 1~ 30 ,31~ 4 5 ,4 6~ 6 0 ,6 1~ 90 ,91~1 2 0 d各年龄段大鼠共 35只 ,分别腹腔内注射氯胺酮 80 .0 mg/ kg。2 4 h后取鼠脑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海马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 ,并用 MIAS- 2 0 0 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大鼠海马 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密度和灰度值。结果 氯胺酮可诱导成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表达 HSP70。氯胺酮剂量在 80 .0 m g/ kg以内 ,随剂量的增加 ,HSP70阳性细胞密度、百分率和反应强度均显著增加 (P<0 .0 1 ) ;氯胺酮剂量在 80 .0 m g/ kg以上 ,随剂量的增加 ,HSP70阳性细胞密度、百分率和反应强度显著降低 (P<0 .0 1 )。氯胺酮不能诱导 2 0 d以下的幼鼠神经细胞表达HSP70 ;2 0~ 90 d大鼠 ,随着年龄的增加 ,HSP70表达增强 ;90 d以上的大鼠神经细胞 HSP70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胺酮可诱导 HSP70在大鼠海马中表达 ,提示海马的神经元可能受到损害 ;随剂量的增加 ,其损害作用加强 ;氯胺酮对成年大鼠的脑损害作用较幼鼠强  相似文献   

7.
施韬  钱燕宁  王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078-1080,i0019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和脑皮质区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全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36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5mmol/kg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等渗盐水代替氯化锂。分别于术后第1、3和7天将动物处死,取海马齿状回互包段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SP70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全脑缺血后1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海马CA1区HSP70表达明显减少(P〈0.05);相反,在脑皮质HSP70表达增加(P〈0.01)。结论:锂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涉及基因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戊四氮单次惊厥幼鼠模型,研究癫痫单次惊厥发作后海马各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方法建立戊四氮腹腔注射幼鼠单次惊厥发作模型,分成A组(癫痫发作组)和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个组后按造模后1天、7天、14天分为3组。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bFGF表达变化。结果病理形态上A组可见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B组形态学无明显变化。bFGF表达:A组发作后1天bFGF表达增高最明显(P〈0.01),以CA1区和齿状回明显,以后逐渐下降,7天时仍高于B组(P〈0.05),14天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bF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幼鼠单次惊厥发作后海马bFGF表达增加,在发作后7天内较为明显。bFGF在癫痫后脑损伤的自我修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干预对热性惊厥(FS )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14日龄新生SD幼鼠随机分为3组,即盐水对照组、FS模型组、长托宁干预组,根据处死时间再分为12 h、24 h及48 h亚组。采用低剂量海人藻酸与脂多糖腹腔内注射建立幼鼠FS模型,长托宁干预组在建模同时给予长托宁0.45 mg/kg ,观察比较各组幼鼠惊厥表现,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记录各组幼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变化,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并记录各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L PS联合低剂量K A诱导FS模型组与长托宁干预组幼鼠惊厥发作,建立FS幼鼠模型。FS模型组、长托宁干预组幼鼠惊厥潜伏期差别无显著性,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为(27.74±6.92)min和(21.74±6.60)min ,惊厥程度评分(级)分别为(3.80±0.94)min和(3.18±0.92)min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FS模型组比较,长托宁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及丢失程度减轻。与 FS模型组比较,长托宁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托宁通过减少海马部位神经元细胞凋亡对 FS幼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在体和体外实验,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惊厥发作后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生后20天幼年(IRs)及2~3月健康成年(ARs)Wistar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模型、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惊厥样放电模型,采用免疫组化、ELISA对SC后6个时点大鼠海马、惊厥样放电后海马神经元BDNF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SC后大鼠海马各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以齿状回更为明显;幼年鼠海马BDNF含量在SC后3h即显著增加(从惊厥前的6.65±1.60pg/μg升至11.22±2.44pg/μg)(P<0.05),至惊厥后1天达到高峰,继之逐渐回落,SC后3天仍显著高于发作前水平,7天接近正常;成年鼠海马BDNF在SC后1天显著增加(从惊厥前的5.91±1.63pg/μg升至13.37±5.61 pg/μg)(P<0.05),至惊厥后3天达到高峰并高于同时点幼年鼠(P<0.05),之后逐渐下降,持续7天左右.(2)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惊厥样放电后24h细胞样本BDN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惊厥发作在动物和细胞模型均引起了自身BDNF的高表达,可能是海马神经元对惊厥损伤的内源性保护反应.幼年与成年大鼠海马惊厥后的BDNF表达在反应速度、维持程度上的差异性可能与未成熟脑对自身的保护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脑死亡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77例临床怀疑脑死亡的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最终77例患者全部于最后一次脑血流灌注显像后24h内死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特点。结果15例(19.5%)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可见放射性分布,其中部分患者脑内可见明显放射性分布,其余患者可见少量放射性分布;62例(80.5%)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临床随访证实77例患者最终全部死亡。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是典型脑死亡的表现,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的患者一定不能存活,但脑内有放射性分布的患者并不预示患者存活。  相似文献   

12.
兰德彬  唐渊  赵渝 《西部医学》2010,22(10):1823-18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分析3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分类,并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中双侧开颅27例,存活16例(48.5%),死亡17例(51.5%%)。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伤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术后植物生存2例(12.5%),重残2例(12.5%),中残4例(25%),轻残2例(12.5%),良好6例(37.5%)。结论迟发性血肿是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引起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处理正确,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创伤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p53诱导死亡结构域蛋白(PIDD)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后的大鼠皮层组织中PIDD的表达和定位变化。结果:(1)在假手术脑组织中,PIDD表达很低,脑损伤后其表达逐渐增加,在3天左右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下降;(2)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实验表明,PIDD在损伤后的脑组织中表达明显上升,并且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之中。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监控过程中激活脑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监控过程中激活脑区的差异。方法:使用高密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扫描术,比较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错误相关负电位潜伏期、波幅及脑激活部位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正确反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的反应时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长;精神分裂症错误相关负电位潜伏期在Cz、Pz电极上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组错误相关负电位波幅比正常对照组低;精神分裂症组脑岛、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等处激活明显低下。结论:脑岛等处的激活低下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监控功能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损伤后脑水肿与脑皮质及血清钙含量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如祥  易声禹 《医学争鸣》1991,12(5):388-390
  相似文献   

16.
貌似脑干脑炎的小儿脑干肿瘤4例Tumorofbrainstemmimicbrainstemencephalitisin4children¥//曹玉红,张光运,王洪典部分脑干肿瘤临床表现貌似脑干脑炎,易被误诊。我们曾遇4例误诊患儿,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颅脑降温仪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2年1月~2003年4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颅脑降温仪治疗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与26例采用传统冰袋降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颅脑降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体温下降情况、颅内压控制、昏迷时间、病死率、并发症等方面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颅脑降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地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甘酸代谢改变及意义 .方法 在 Marm arou大鼠 DBI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免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 .结果  DBI后 10 min Glu明显增加 [(19.0± 6 0 .9)μm ol· g- 1 ,P<0 .0 1],随后逐渐下降并于 2 4~ 72 h间达最低点 ,为 (6 .5± 1.0 )μmol· g- 1 ,72 h组出现回升趋势仍维持低水平 ;DBI后 2 4h c AMP下降至(5 .7± 1.9) nmol· g- 1 (P <0 .0 5 ) ,c GMP则升高为 (1.1±0 .3) nmol· g- 1 (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 (5 .0±1.0 ,P<0 .0 5 ) ;SBI后上述指标变化愈加明显 .结论 在DBI及合并 SBI后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发生变化 ,所引起的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应急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这在合并 SBI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脑挫裂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损伤后就诊时间将38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分为6组(0~6 h 7例,6~12 h 8例,12~24 h 9例,24~36 h 5例,36~72 h 6例,72 h以上3例),以4例良性脑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的部分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尼氏染色法观察重型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病理变化过程,RT-PCR检测iNOS mRNA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尼氏法染色发现损伤区神经细胞减少;RT-PCR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脑挫裂伤后0~6 h创伤区周围iNOS mRNA表达量开始上升,12~24 h达到高峰,随后渐下降,72 h以后仍有表达;免疫组化结果发现iNOS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在伤后12~24 h达到高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NOS mRNA相对灰度值与iNOS阳性细胞数呈高度正相关(r=0.956,P=0.003).结论:重型脑挫裂伤损伤区及周边皮质iNOS的表达增加,iNOS mRNA的表达与iNO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