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2001年5月~2005年1月应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33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3例均经颅脑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6岁。其中8例合并有糖尿病。壳核出血22例,出血量40~80ml;丘脑出血9例,出血量5~30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及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微创组54例,开颅组54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平均出血量17.87ml±3.25 ml,开颅组平均出血量86.75 ml±10.84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平均住院19.62d±3.48d,传统开颅组平均住院24.18d±4.36d,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1.48%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相对于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及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微创组54例,开颅组54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平均出血量17.87ml±3.25 ml,开颅组平均出血量86.75 ml±10.84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平均住院19.62d±3.48d,传统开颅组平均住院24.18d±4.36d,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1.48%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相对于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穿刺清除血肿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优劣。方法 对我院 1999年 6月~2 0 0 2年 4月住院脑出血病人 (出血量 30ml以上 ) 6 8例微创治疗结果与 1997年 5月~ 1999年 5月住院脑出血病人 (出血量30ml以上 ) 10 2例内科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对出血量 30ml以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治疗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穿刺清除血肿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优劣。方法 对我院1999年6月-2002年4月住院脑出血病人(出血量30ml以上)68例微创治疗结果与1997年5月-1999年5月住院脑出血病(出血量30ml以上)102例内科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对出血量30ml以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治疗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6.
21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安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591-159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进行外科治疗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结果: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与疗效有关,手术时机与再出血有关。结论:出血量在80ml以下外科治疗疗效佳,脑叶出血比基底节、丘脑出血疗效佳,6~24小时为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脑出血的预后,病死率高。本院于1995年3月~1998年3月共收治的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4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西咪替丁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同期52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按常规方法治疗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经临床及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平均出血量26.5±2.3ml。观察组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60岁~86岁,平均66岁±2.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2例,脑叶13例,丘脑8例,脑干3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发病机理、分型、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合并症的防治 ,评价手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个体 ,妊娠时间、血肿大小、出血量、血压高低及全身情况确定急诊手术或保守治疗。根据出血量选择手术方式 ,①出血量在 30~ 5 0ml时 ,清除血肿后 ,放橡皮片引流 ;②出血量在 5 0~ 70ml时 ,清除血肿后 ,待硅胶管引流 ;③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者 ,无论血肿量多少 ,均在清除血肿后 ,作脑室外引流。结果 :治疗效果良好 11例 ,不良 2例 ,良好率 84 6 % ,不良率 15 4%。结论 :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术 ,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具有恢复快 ,病死率少和致残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0.2)h、术中出血量(50.3±4.2)ml、血肿清除率(89~100)%,与对照组手术时间(2.3±1.0)h、术中出血量(151.3±10.4)ml、血肿清除率(35~88)%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上,给予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效果理想;加强高血压控制,是避免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影象分析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 CT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本组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 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评估。结果 本组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中 :(1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脑出血 6 2例 ,伴血肿破入脑室 1 5例 ;丘脑出血 1 0例 ,伴血肿破入脑室 4例 ;脑叶出血 1 0例 ,伴血肿破入脑室 3例 ;脑干出血 7例 ;原发性脑室出血 5例 ;小脑出血 4例。本组死亡 2 0例中 ,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共有 1 2例 ,占 6 0 %。血肿进入脑室系统者共死亡 1 3例 ,占 6 5 %。 (2 )形态边缘 :基底节区脑出血多表现为肾形、类圆形 ,其它部位为类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新鲜血肿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影 ,周边环绕低密度水肿带 ;陈旧性出血灶表现为低密度影 ,边缘清楚。 (3) CT值测量 :1~ 9d 86~ 5 5 Hu 93例 ;1 0~ 2 9d 6 5~ 4 0 Hu 1 5例 ;30~ 5 9d 4 5~ 1 5 Hu3例 ;6 0 d以上 1 5~ 3Hu7例。 (4 )出血量 :本组脑出血病例中 ,最多出血量为 1 5 6 ml,最小出血量为 1 ml。其中 30~ 80 ml出血量为 6 5例 ,本组有 7例出血量大于 1 0 0 ml,死亡 5例 ,死亡率为 71 .4 %。 (5 )占位效应 :83例脑出血出现侧脑室、脑池受压变形 ,9例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受压或阻塞使幕上脑室扩大 ,2 0例环池、纵裂池、四叠体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的创伤最小,但适应范围有限。一般幕上出血量在30ml左右的患者,治疗方法还是以手术为主。近年来,我们采用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分析29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症状有小脑本身症状及邻近组织受压症状两类,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结论出血量〈5ml者基本上只出现小脑本身症状,预后良好,出血量5~15ml,小脑受损较重,邻近组织受压明显,出血〉15ml者,脑出血的一般症状及意识障碍重,小脑症状常被掩盖,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术结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出血量≥30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微创术以清除颅内血肿,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恶化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徽创术结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实质内的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我院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65例,据出血量及部位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引流术,其中钻孔引流术者占82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9例,出血部位于丘脑出血占1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者占4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占10例,大脑皮层下出血16例,出血量最多的120ml,最少量出血约30ml,其中气管切开者11例,失语53例,偏瘫75例.  相似文献   

15.
关于脑血管疾病脑脊液酶的测定已有报道,但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脊液多种酶的测定方法的报道尚不多,本文测定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的6种酶的活性,将患者依出血量低于20ml和大于40ml分为两组,并测定对照组11例,进行比较,发现所测酶的活性改变有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总结分析 56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 60岁以上 ,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水平性眼球震颤、语言障碍、肌张力改变 ,重者意识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结论 :出血量小者预后良好 ,行内科保守治疗即有效。出血量大者尤其出血量 >1 5ml预后不良 ,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勤  车渝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58-2159
我院自2002年以来,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1例脑出血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30ml,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61.3岁;基底节区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根据出血量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分为2个亚组,出血量50~80ml者分别为Ⅰa组和Ⅱa组,出血量﹥80ml者分别为Ⅰb和Ⅱb组。实验组用改制的上面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与护理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护理出血量在Ⅰa组的疗效显著优于Ⅰb组,Ⅱa组疗效评定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Ⅱ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护理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方法简单、费用低,术后血肿扩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33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发症、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血压等危险因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70岁,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脑出血部位在丘脑,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 Pa)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干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能降低死亡风险,应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按照出血量分为出血量30 ml组(31例)与出血量≥30 ml组(31例),按照预后情况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分,25例]与预后不良组(GOS≤3分,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对象血清NGF与IL-6水平,并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观察组血清NGF、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量≥30 ml组血清NGF与IL-6水平高于出血量30 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GF与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NGF、IL-6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血清NGF、IL-6水平越高可能代表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