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LVF)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解放军117医院肾脏病中心充分透析6月以上,近1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透析温度分别设定为37℃和35℃。所有患者每次透析前、透析结束时和透析结束后30min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量表记录患者与低温相关的主观感受。每两周一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两周两组患者交换治疗模式一次,共观察8周。结果①37℃或是35℃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Kt/Vurea无明显影响;②低温透析阶段比常温透析阶段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01),心率显著降低(P〈0.001);③低温透析阶段症状性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P〈0.001)和无症状性IDH(P〈0.001)发生率显著都降低;④低温透析后左室短轴缩短分数(SF)(P〈0.001)和射血分数(EF)(P〈0.001)均显著高于常温透析后;⑤低温透析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RWMA)发生明显少于常温透析时(P〈0.001),透析后RWMA恢复比例亦高于常温透析时(P〈0.001);⑥低温透析使患者寒冷感受与常温透析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透析可明显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透析中RWMA和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寒冷不适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温对人工肾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8/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完成。选择2004-11/2006-12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人工肾透析的患者20例,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温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即低温透析(35.0℃)与常温透析(37.0℃),透析后达干体质量。透析前患者休息15min后测量血压、心率,透析进行过程中每30min测血压、心率及超滤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及超滤量,并观察患者低血压时有无不适症状。透析剂量3次/周,4h/次。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共行低温透析160次,常温透析160次。①低温透析前后患者的心率无明显改变,常温透析时心率较透析前略升高(86.5±6.9,75.6±8.2)次/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所降低;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时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78.4±7.1)次/min(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0.05),超滤量明显升高(P<0.05)。②低温透析时低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10%,91%,P<0.05)。结论: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血管功能比较稳定。低温是降低人工肾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在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25 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别进行10 次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观察比较3 种方法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值、超滤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透析中、透析后,3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优于常温常规法;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常规法(P<0.001);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患者的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法和常温常规法(P<0.001).结论 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但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更安全,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且温度可安全控制至35~34℃,明显减少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开始后每小时的动脉血路的温度(反映患者体温)、相对血容量(RBV)、血压、心率、超滤量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共进行常温透析149次和低温透析151次。随着透析的进行,两组的RBV逐渐下降,出现低血压时的RBV分别为78%(低温组)和80%(常温组)。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25.2%,39.6%,P=0.002),发生低血压的时间明显晚(3.93±0.49)小时,(3.66±0.73)小时,(P=0.038),低血压发生时的超滤量明显多(3500.21±843.10,3157.28±729.50,P=0.035)。RBV和心率两组无差异。但二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均逐渐升高,常温组始终明显高于低温组。结论 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能明显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减少透析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避免这种温度的升高可望进一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中温度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血液透析 (HD)中低血压的发生常见 ,本文探讨不同温度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 18例血透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纳入观察对象 ,分别用 3种温度 (35 5℃、36 5℃、37℃ )观察血容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低温透析 (35 .5℃、36 5℃ )与常温透析 (37℃ )比较 ,透析效率无差异 ;低温透析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35 5℃组和 36 5℃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低温透析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斜线强化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与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进行MHD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斜线强化超滤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直线超滤模式,各进行透析2000例次,观察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心率、血压节律的改变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心率、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41例次(2.05%),对照组发生低血压278例次(13.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22.321,P=0.000)。结论应用斜线强化超滤模式进行MHD,对患者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超滤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温常规组、渐进式低温可调钠组各30例,每例患者观察10次,观察比较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透后超滤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结果2组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透析后超滤量、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防治透析中低血的发生、增加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的透后超滤量、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痛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氯、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低温及低温可调钠三种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20例,均为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全伴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常规透析、低温加可调钠透析三种透析模式,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及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常温常规组(A组),低温常规组(B组)和低温可调钠组(C组)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5.5%及7%,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低温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晔 《护理与康复》2009,8(11):939-940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预防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16例常规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予常温透析(37℃)、低温透析(35.5℃)各200次。每次透析观察低血压发生的时间以及透析前后体温的变化。结果低温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低血压出现的时间晚、透析前后体温变化小,与常温透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透析能够有效地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0月,采用自身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将40例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配至2组.第1组前6次于血液透析1.5 h时进食,后6次于血液透析2.5 h时进食;第2组前6次于血液透析2.5 h时进食,后6次于血液透析1.5 h时进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 26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钠曲线透析、低温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每一患者均行3种透析模式的单盲交叉治疗,连续治疗8次.分析治疗期间患者体质量、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的变化,以及自觉症状等.结果 在联合透析模式患者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模式(χ2分别为8.980,11.160,7.100,P<0.05).方差结果分析,除联合模式对舒张压无影响外(F =2.08,>0.05),其它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F值10.240~26.640,P<0.01).相比其它2种模式,低温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大.透析后血钠在钠曲线和联合透析模式时略有增高,低温模式透析后血钠明显低于联合模式(t=2.360,P<0.05). 结论 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对患者透析中的血压影响小,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且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在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友谊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透析前血压、既往透析中血压变化特点、透析中是否进餐等情况选用不同的透析液温度处方。记录每次透析中每位患者最高、最低平均动脉压,严重高血压、低血压、畏寒、发热、透析器凝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连续记录25次,并与同组透析患者未应用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前25次的透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透析液温度个体化调节后,患者透析中严重高血压、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下降(P<0.001),透析中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调整前(P<0.001),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仅1例患者透析中出现畏寒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温度处方能够减少透析中严重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保护重要器官供血,且患者耐受性好,方法简单,值得在透析中心推广应用。目的研究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友谊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透析前血压、既往透析中血压变化特点、透析中是否进餐等情况选用不同的透析液温度处方。记录每次透析中每位患者最高、最低平均动脉压,严重高血压、低血压、畏寒、发热、透析器凝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连续记录25次,并与同组透析患者未应用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前25次的透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透析液温度个体化调节后,患者透析中严重高血压、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下降(P<0.001),透析中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调整前(P<0.001),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仅1例患者透析中出现畏寒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温度处方能够减少透析中严重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保护重要器官供血,且患者耐受性好,方法简单,值得在透析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血压和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交叉对照研究,对102例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应用无糖透析液和含糖透析液透析进行交叉透析。观察患者透析中血压(第1小时、第2小时、第3小时)和心率情况;并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进行舒适度评价。结果在应用含糖透析液后,非糖尿病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透析中第1小时、第2小时、第3小时的收缩压明显升高,收缩压最小值明显升高,且收缩压下降最大值明显降低(P0.01或P0.05);透析中第1小时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应用含糖透析液时有43例患者未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其缓解率为42.16%。应用含糖透析液的非糖尿病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透析中第1小时、第2小时、第3小时的心率减慢(P0.01或P0.05)。应用含糖透析液的非糖尿病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舒适度总分和其心理、生理维度得分均增加(P0.01或P0.05)。结论含糖透析液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近期无低血压发生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先给予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Dcal.75)的透析液治疗6个月,然后接受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Dcal.25)的透析液治疗6个月。检测两种透析液单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和4h血清钙、磷、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 使用Dcal.25透析液单次透析治疗4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透析前下降(P均〈0.05),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更明显(P〈0.05);而接受Dcal.75透析液治疗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透析前升高(P均〈0.05),收缩压较舒张压升高更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与血清总钙的变化均呈正相关(r1=0.326,P1=0.054.r2=0.383,P2=0.037.r3=0.391,P3=0.032)。使用Dcal.25透析液治疗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使用Dcal.75透析液治疗6个月,患者血压有所升高,其中收缩压升高显著(P〈0.05)。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长期治疗引起的收缩压变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次应用低钙透析可明显降低收缩压,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hypotension in a group of 21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ESRD) on hemodialysis, with syntomatic low blood pressure. Th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s recorded at 4 consecutive dialysis sessions, two at 35 degrees C and two at 37 degrees C dialysate temperature. In both situation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 measured during dialysi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pre-dialysis value, with progressive lowering up to the end of the procedure. Cold dialysis did not protect from lowering the blood pressure in an amount similar to that occurring at 37 degrees 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温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血液透析(HD)中心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透析温度(37?C、35.5?C、35?C)各2个月,同时每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估。并观察其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频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血清白蛋白和透析充分性的变化。结果 患者给予低温透析后,SF-36量表评分明显增加,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低血压发生率减低(P<0.01),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1)。结论 低温透析有利于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为透析患者选择最适透析液钙离子浓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钙正常的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分别使用钙离子浓度1.25mmol/L(DCa1.25)、1.50mmol/L(DCa1.5)和1.75mmol/L(DCa1.7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12次(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每次透析4h,分别于最后一次血液透析开始前1h记录24h动态心电图,采用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作为HRV的指标,应用HRV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同时监测透析前、中、后血压,检测透析前后血清总钙、磷、血浆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结果采用DCa1.25血液透析时,透析后血总钙明显下降(P0.05),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透析开始后SDNN逐渐下降,至3h时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DCa1.5血液透析时,透析后血总钙较前升高(P0.05),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略降低,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DNN表现出与上述类似的规律,即透析3h时SDNN显著下降(P0.05)。采用DCa1.75血液透析时,透析后血总钙、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透析2~3h时SDNN均明显上升,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SDNN在透析结束后2h基本恢复到透析前水平。结论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HRV产生不同影响,DCa1.25、DCa1.5透析中HRV下降,DCa1.75透析中HRV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