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体质量<5 kg婴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质量<5 kg 婴儿168例的临床资料.男104例,女64例;年龄3 d~6个月;体质量2~5 kg其中常温5例,浅低温88例,中低温52例,深低温低流量23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10例.深低温患儿应用pH稳态、甲泼尼龙、甘露醇.CPB中监测ECG、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鼻咽温、肛温、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结果 CPB时间为18~155(45.26±23.3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8~85(33.22±20.25) min;自动复跳率为98.2%.患儿均顺利脱离CPB.15例出现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各3例,延迟关胸2例,肺不张、气胸、肾功能不全、纵隔感染、消化道出血各1例,再次开胸止血及残余分流各1例.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2.34%,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婴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我院心脏外科监护室(CICU)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方法 5kg以下婴儿共52例,1~8月龄,体重2.6~5.0kg,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室间隔缺损伴(不伴)房间隔缺损伴(不伴)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全部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均予改良超滤,延迟关胸2例,11例放置临时起搏导线,米力农、多巴胺、呋塞米持续静脉滴注,呼吸机支持时间20.5~362.0h,撤机后全部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果 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4例,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例,支气管重度外压性狭窄2例。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8%。结论 术后给予改良超滤、加强各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撤机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过渡,及呋塞米给药方式的改进等综合措施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存在体重低,血容量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脏器发育不全等特点,体外循环(CPB)手术时对CPB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实施体外循环(CPB)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和术后的管理资料,探讨低体重患儿CPB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2例年龄1.5个月~2岁、体重3~10kg的婴幼儿在浅低温或中低温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儿,转流时间13 ~118 min,平均(62.69 ±21.4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 ~ 86 min,平均(35.47±19.51) 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转流过程平稳,停机顺利,未发现与CPB相关的严重并发症.3例患儿术后死亡(2.46%,3/122).结论 对10 kg以下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CPB时,应使用预充量尽可能少的膜式氧合器、管道及微栓过滤器,转流过程保持较高灌注流量,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合理的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并且应用超滤技术减轻术后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8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进行了总结,其特点为:1.预充量限制在800~1200ml;2.提高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晶胶比为0.5~0.7;3.维持血球压积25%~30%;4.高流量灌注100~160ml/(kg.min),灌注压5.3~9.3kPa;5.加强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再次气管插管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以便积极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04年1月施行CPB心脏手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12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经再插管后6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50%(6/12)。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应用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以有效地减少再插管现象,有利于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重5 kg以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手术矫治体重5 kg以下各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5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对心上型采取经左、右心房联合切口或心上入路完成肺静脉共腔与左房的侧侧吻合;心内型剪除冠状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自1998年1月~2004年2月42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手术治疗患儿42例,探讨AS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实行ASP修补术。结果全部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腔引流少,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短,心肌保护好,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A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新法改良超滤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超滤法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48例,随机分成A组(新法改良超滤组)和B组(标准改良超滤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超滤液总量,不同时段的HCT,术后出血量、围术期用血量、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及呼吸机使用时间、ICU驻留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A组超滤液总量、超滤后HCT较B组为高,而术后出血量、围术期用血量较B组为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呼吸机使用时间、ICU驻留时间、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法改良超滤步骤简单,超滤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技术。方法 统计分析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间70例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复杂危重,以低心排、低O2、喘憋、肺不张、心律失常为最常见。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5.71%,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尤其是合并肾功能衰竭时,最为凶险。结论 防治小婴儿术后发生低心排、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重点包括改良超滤、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控制和预防感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体重低于10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结果。本组48例室间隔缺损中,复合畸形32例,复杂畸形14例,全组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43例,均在全麻CPB下纠正畸形。结果 术后并发肺炎13例,肺不张和右胸腔积液各3例,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高压危象各6例,右心功能衰竭5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亡4例,治愈58例(93.5%)。结论 低体重儿常病情重,复合畸形多,术前术后易合并肺部并发症,应加强围术期综合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多水平左向右分流或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复杂畸形及因疾病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者均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 (PH)心内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 (CPB)的管理。方法  3年来我院做心脏手术 40 0例 ,并PH 1 0 0例 ,中度 65例 ,重度 35例。在CPB中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精良的体外循环设备 ,减少晶体预充量。重度PH使用Dideco90 1、90 2及希健Ⅰ型膜肺和超滤技术。结果 年龄平均 1 6个月、体质量 8.5kg、心肌阻断 48min、辅助时间 1 8min ,随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并及时调整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 ,全组病例顺利脱机。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并PHCPB转流中 ,应注意心肌和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及膜肺和超滤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产前B超筛查。64例均经手术探查,59例术前行上消化道造影。肠旋转不良34例(合并肠坏死6例),33例行Ladd手术,4例加做肠切除、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12例,7例行隔膜切除及肠壁纵切横缝术,2例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其余3例及环状胰腺5例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侧侧吻合术;2种原因梗阻者13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并肠旋转不良6例,十二指肠闭锁并环状胰腺1例,十二指肠闭锁并多发隔膜3例,环状胰腺并肠旋转不良2例,肠旋转不良并幽门隔膜1例,根据患者情况行单一或联合术式。结果行产前B超筛查患儿中12例(12/18,66.7%)怀疑十二指肠梗阻。上消化道造影的临床符合率为98.3%。64例患儿中58例痊愈(治愈率为90.6%),4例医院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黏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漏诊多发畸形各1例,其中需要二次手术4例。结论产前B超有助于胎儿高位肠梗阻的早期发现;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发生肠扭转并长段肠坏死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经口胃管法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存活1周以上的VLBWI16例(治疗组)与存活1周以上的VLBWI14例(对照组),在不同早期微量喂养方法下,喂养并发症发生、营养方式转换和体格发育变化。治疗组采用持续经口胃管法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间断经口胃管法微量喂养。结果持续经口胃管法早期微量喂养喂养相关并发症,与间断经口胃管法微量喂养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可明显减少部分静脉营养(PPN)输注时间,提前转换到吸吮喂养;并促进头围增加。结论持续经口胃管法早期微量喂养活官于VLBWI的治疗,疗效优于间断经口胃管法微量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对排除炎症介质,浓缩血液,防止和减轻体外循环后怖损伤的效果。方法将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朋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观察患儿血浆中炎症介质浓度、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浓度和肺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后白介素IL-6、TNF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功能损害减轻。结论体外循环中采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可有效地排除部分炎症介质,浓缩血液,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肺水肿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低体重急诊先心病手术患儿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危重先心病患儿急诊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4h~18d(4.7d±3.8d),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d~22(d8.4d±7.5d)。全组死亡率为9.2%(11/120),其中术中死亡4例,监护室死亡3例,术后随访6~50月,远期死亡4例,再手术17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挽救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