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成人出血性烟雾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的CT平扫与DS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CT检查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以脑室出血多见(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DSA造影显示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尚合并椎-基底动脉病变,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CT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明确诊断有赖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行脑MSC-TA检查,后处理技术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MSCTA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脑基底动脉环等部位血管狭窄,闭塞的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且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基底部的异常血管网。结论 MSCTA检查可清晰显示成人烟雾病血管改变,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烟雾病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40例均行头颅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2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头颅CT显示脑出血(36/40),以脑室出血多见;脑梗死(4/40).MRI显示脑出血(12/16),其中8例可检出陈旧性的腔隙性梗死灶;脑梗死(4/16);颈内动脉末端(TI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血管流空影纤细或缺失(12/16);烟雾血管(10/16).MRA显示双侧TICA和(或)ACA、MCA缺失或纤细(18/22);单侧TICA和(或)ACA、MCA缺失或纤细(4/22);大脑后动脉(PEA)缺失或纤细(6/22);烟雾血管(12/22).DSA 40例均显示双侧TICA和(或)ACA、MCA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累及PEA狭窄或闭塞12例;烟雾血管(40/40);6例可见动脉瘤.结论 烟雾病的头颅CT平扫无特异性;磁共振诊断因其无创,且MRI可以更好的显示脑内继发改变,而MRA对大血管的评价与脑血管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DSA对血管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及烟雾血管的显示优于MRA,可显示继发动脉瘤,目前仍是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及迂曲延长。全脑灌注图像中,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为0.5~13.0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10例,降低幅度为26.0%~54.5%;局部脑血容量(rCBV)显示有8例在正常范围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0.0%~68.5%)。结论: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图像可以量化评价烟雾病患者全脑灌注情况,真正实现了全脑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和评价脑组织血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烟雾病的MR成像及MR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烟雾病患者均行MRI和MRA检查.结果 MRI表现:脑实质改变包括脑梗死5例,脑室轻度扩大2例,局部脑萎缩1例,7例均见双侧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影. MRA均见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5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4支,大脑前动脉狭窄12支,大脑后动脉狭窄10支;5例同时显示异常血管网.结论 MRI及MRA可良好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尤其是MRA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CT脑灌注、血管造影、CT平扫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T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早期检查中,检测阳性率是100. 00%,高CT平扫的72. 94%(P 0. 01);(2)观察血管造影重建图像可知,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5例左侧颈内动脉显示闭塞,1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7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经CT脑灌注成像观察发现,全部患者均有灌注异常区域,病变区域脑血流量、血容量均低于健侧,对比剂通过时间长于健侧(均P 0. 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其病变区域血管情况,且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17例的脑血管造影和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17例烟雾病病人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材料和方法:17例均进行了DSA检查及CT扫描,其中14例行高清晰螺旋CT扫描,5例行薄层增强扫描,结果:按日本厚生省的诊断标准,16例为确诊病例,1例为可疑病例,颈内动脉ICA病变主要为狭窄,大脑前动脉(ACA),大 中动脉(MCA)病变主要为闭塞,烟雾血管多位于脑底基底节区,较晚期病人可见眶顶或其它部位烟雾血管,而其底节区烟雾血管可消失,结论:对本病CT无特异性,只起提示作用,对于螺旋CT增强病人应注意其基底池层面大血管有无及血管异常强化影征象,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分别实施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测,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对比缺血区与脑血流参数与其对侧相应区域灌注参数,进行脑内动脉、颈段血管造影图像的重建。结果:本组经头颅平扫显示有早期脑梗死征象者41例,无灌注异常区域28例。经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患者脑梗死区的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其中梗死区域对侧镜像区的血流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脑血容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脑梗死区的对比剂峰值时间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长于对侧镜像区(均P 0. 01);血管造影图重建结果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7例,单侧大脑动脉狭窄16例,左侧大脑动脉闭塞11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5例。结论:CT脑灌注可准确并及时反应患者脑部缺血程度、缺血位置,并预测其半暗带,而脑部血管造影可反映其病变血管位置、病变程度,联合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测法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烟雾病样"血管病变的脑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样"血管病变的影象学特征,其中明确为烟雾病40例(93%),其它疾病引起的烟雾病样血管改变3例(7%)。临床表现脑出血26例(60.5%),脑缺血14例(32.5%),头痛3例(7%),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3例患者的DSA表现特征:(1)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狭窄变细或闭塞;(2)均表现为同侧或双侧颅底大片血管增生;(3)部分病例颈内外动脉分支血管吻合支形成。结论:烟雾病的DSA表现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伴有大脑中动脉或前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颅底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的血管网,而单侧烟雾样血管病变则多有明确病因。成年人烟雾病以侧脑室出血和脑出血多见,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颅内烟雾样血管改变,DSA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成人型出血性烟雾病的CT及血管造影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DSA对成人出血性烟雾病(Moyamoya)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型出血性烟雾病的CT与DSA的表现,CT均为平扫,DSA均为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动脉血管造影。结果10例患者CT检查患者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大多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以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为主。DSA显示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血管网形成;其累及血管为双侧或单例颈内动脉系统、伴颈外系统的病变(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和/或椎动脉。结论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出血后,CT可初步提示本病的诊断,明确诊断有赖于D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3月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5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1.5T轴位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DWI)及矢状位T2WI序列扫描,同时行三维—时间飞跃(3D-TOF)法MRA扫描;病程中患者均有CT平扫资料,15例有CT血管造影(CTA)资料,12例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 结果MRI平扫均可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变细、流空差,颅底中线两旁区域出现烟雾状流空信号影,以轴位T2WI显示最佳;FLAIR见两侧大脑半球沿软脑膜分布的点状或条状高信号("常春藤征"),以额顶叶为多;21例患者的T2WI及FLAIR还可见放射冠、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呈现垂直于侧脑室壁的刷子状高信号("刷子征"),20例T2WI可见基底节区血管流空信号影。MRI诊断25例脑梗死(伴新鲜梗死灶6例),陈旧性出血9例。MRA可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TOF源图像均可见两侧基底节区高信号强度区域。 结论MRI及MRA可显示烟雾病特征性的血管狭窄、侧支循环征象及所造成的卒中等不良结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MRA、DSA在成人型烟雾病(Moyamoya’s Disease,M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成人型烟雾病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其中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患者CT表现为颅内出血,以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为主,5例表现为脑梗塞灶,MRA显示其中11例基底区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血管网形成,病变段血管狭窄或闭塞,3例可疑病例进一步行DSA检查,亦表现为颅底侧支循环的毛细血管异常增多。结论CT可初步提示MMD存在的可能,MRA可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方面依然具有其价值,到目前为止,MRA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后颅内对比剂增强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CT影像。 结果术中发现患者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后开通,颅脑CT检查发现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病灶。患者动态CT检查,发现术后72h颅内高密度病灶消失,考虑为对比剂增强,排除了脑出血。分析误诊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分析动脉溶栓后颅内对比剂增强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结论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后可出现颅内对比剂增强,发生率较高,容易与脑出血混淆,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认识,给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对脑梗塞的超急性期诊断、缺血半暗带的判断及判断缺血部位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行16层螺旋CT平扫、灌注成像及CTA成像,观察CT平扫表现及灌注图像、CTA重建图像,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1周复查CT平扫。结果5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5例平扫未发现异常。30例CT灌注图上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A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5例,未发现异常5例。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发现缺血半暗带存在并提示临床预后。16层CTA能发现缺血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5.
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64层CT平扫和CTA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CT平扫大部分脑实质出现异常密度,其中有10例表现为脑梗死,6例为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萎缩3例,合并脑软化4例,只有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CTA均能显示病变血管狭窄和闭塞,呈多支受累,也可见烟雾升腾的血管,与DSA所见相似。结论64层CT平扫及CTA可作为此病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显示异常,其中狭窄梗阻性病变50例,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扩张纡曲症(VBD)影像学最佳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6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VBD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均接受MR平扫,59例同时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5例接受螺旋CT扫描,其中31例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重建(MIP、SSD、MPR),6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种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颅神经受扩张和纡曲的椎基底动脉推压,以Ⅷ、Ⅵ及Ⅴ对颅神经受累为主.39例CT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血管壁钙化斑,22例合并小脑和(或)脑干的梗死.结论 MR及MRA对VBD的检出明显优于CT,可作为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的MRA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的MRA和DSA表现,其中10例行MRA检查,5例行DSA(1例同时做MRA和DSA检查),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美国GEAdvantx心血管造影系统。结果:MRA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MRI平扫表现脑基底部狭窄、闭塞血管的流空效应减弱甚至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所致的点状、条状迂曲低信号影。5例颅内可见血肿。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可以与DSA媲美,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