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量45例PH患者[25例肺源性PH患者,20例为继发于房间隔缺损(ASD)的PH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分别测量相关时间间期并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1)病例组Tei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右室Tei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4,P<0.01),各病例组右室Tei指数与年龄间无相关性;(3)对照组及各病例组右室Tei指数均与心率、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无相关性;(4)肺源性PH组右室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无相关性,ASD性PH患者Tei指数与SPAP存在相关关系(r=0.48,P<0.05)。结论:(1)Tei指数是评价PH患者右室功能简便而准确的敏感指标;(2)右心室功能受损状态受压力负荷增加影响大,受容量负荷增加影响小,但就非高动力性PH患者而言,其右室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与SPAP升高程度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合并症,长期PH会引起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右心衰竭,因此右心室功能的测定对于PH患者的病情估测、疗效评价、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右心室Tei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右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无创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COPD 合并PH患者不同时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旨在通过观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Tei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1)运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心室Tei指数评价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右心室功能;(2)通过右心室Tei指数研究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正常人33例.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估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结果 (1)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2)房间隔缺损患者修补术后1周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1)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2)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室功能明显改善.(3)由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室Tei指数简便、易行、准确性高,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综合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心室Tei指数检查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正常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成像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算右室Tei指数1和Tei指数2.结果 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Tei指数1、Tei指数2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1 、Tei指数2均大于伴轻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正常对照组、房间隔缺损组右心室Tei指数2与Tei指数1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右室Tei指数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而由组织多普勒脉冲法获取的右心室Tei指数更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是对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的改进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组织多普勒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探讨其在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获取右室Tei指数的合理观测点.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和肺动脉高压组,并依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将肺动脉高压组分为轻、中、重度3个亚组.组织多普勒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前瓣附着处、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后瓣附着处记录三尖瓣环运动频谱并测算右室Tei指数.结果 (1)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三尖瓣前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右室Tei指数在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间均有明显差异,且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5,P<0.05);(3)隔瓣及后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Tei指数轻、中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增高(P<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提示右心室整体功能降低,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TDI测量右室Tei指数可较准确反映右室整体功能,为临床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新的检测方法.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三尖瓣前叶瓣环处测定右室Tei指数是较为理想的测定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多个取样位点进行右心室Tei指数的测量和计算,寻求测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的更合理的测量点。方法对95例PH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和32例正常人进行右心室Tei指数测定。运用TDI技术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前瓣附着处、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三尖瓣后瓣附着处,三个测定点测算右室Tei指数。结果(1)TDI三个观测点测量PH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尖四腔切面前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ni指数在PH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瓣及后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Tei指数在轻、中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前瓣附着处较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三尖瓣后瓣附着处测量Tei指数评估右心室功能更为敏感,是一个较理想的测量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20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20例先天性心脏病无肺动脉高压患儿及24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分别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附着处、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附着处收缩期S波峰速度(Sm)、舒张早期负向E波峰速度(Em)、舒张晚期负向A波峰速度(Am)、等容收缩间期(ICT)、等容舒张间期(IRT)、射血时间(ET),计算左心室、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组患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参数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相关性.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组患儿左心室、右心室Em及左心室ET降低,而左心室、右心室Am、ICT、IRT、Tei指数均异常升高.右心室IRT与sPAP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均受损,以右心室舒张功能及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下降为主,右心室IRT可作为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新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131例分为吸烟组86例和不吸烟组45例,比较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并观察吸烟组吸烟指数与COPD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吸烟组FEV1%为(55.09±11.30)%、FEV1/FVC为(57.80±7.31)%;不吸烟组FEV1%为(59.58±13.92)%,FEV1/FVC为(61.28±6.7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分级Ⅰ级者吸烟指数低于Ⅱ,Ⅲ级者(P<0.05);COPD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分级Ⅲ级者吸烟指数高于Ⅱ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COPD患者的戒烟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Tei指数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COPD的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0例,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并利用TDI技术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38例COPD患者中,17例患者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典型的心脏形态改变,右心房最大横径(the maximum diameter of right atrium,RA)为(4.8±0.4)cm,右心室基底段横径(the diameter of right ventricle,RV)为(4.2±0.1)cm,右心室前壁厚度(the thickness of the front wall of right ventricle,RVAW)为(0.6±0.2)cm,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为(82±17)mmHg,与对照组比较[(3.2±0.6)cm、(2.8±0.4)cm、(0.3±0.1)cm和(1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Tei指数为0.70±0.08,与对照组比较(0.4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有轻度肺动脉高压而无右心形态改变,其RA、RV和RVA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P为(43±11)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Tei指数为(0.61±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COPD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I右心室Tei指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COP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及体重指数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180例COPD患者按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成三组,超重组59例,正常体重56例,低体重65例,随访5年,每年检测两次肺功能。结果:BMI与肺功能FEV1/FVC、FEV1%Pred呈正相关;5年随访的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每年增加与肺功能FEV1/FVC、FEV1%Pred每年下降呈负相关。随着体重指数的变化,FEV1/FVC/年和FEV1%Pred/年呈现升序升高趋势。结论: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COPD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右室侧壁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 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9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依肺动脉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个亚组,各30例,超声常规测量右心室横径、右心房横径、肺动脉主干内径,下腔静脉呼吸动度,并测量三尖瓣前叶瓣环的组织多普勒频谱,测量其右室Tei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轻、中、重组患者右心结构及肺动脉出现渐进性重构,右心室Tei指数敏感地反映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功能变化。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右心室整体功能降低,且与肺动脉收缩压相关。TDI-Tei指数可以灵敏地反映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其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非同步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中、重三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参数,右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右室横径/左室横径(RVTD/LVTD)、右室舒张末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面积(RVESA);功能参数包括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Tei指数;右心室应变参数包括右室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峰值(PST)的最大差值(Max-ΔPST)、应变达峰时间(T_(Q-S))的最大差值(Max-ΔT_(Q-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Max-ΔT_(Q-S)和Max-ΔPST明显增大(P<0.01).Max-ΔT_(Q-S)与PASP及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均有高度相关性(P<0.01).Max-ΔPST与PASP及Tei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P<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右室非同步运动,在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即有明显改变,且与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应变成像技术测量右室非同步参数可用于早期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ET-1与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肺动脉高压(PH)右室功能损害、右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关系.方法:PH组58例,非PH组23例,对照组20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三尖瓣前向血流及反流频谱、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ET-1的测定采用非平衡法.结果:PH组与非PH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E、E/A显著降低,A增加,PV显著降低,IRT、ICT显著延长,Tei指数显著增加(P<0.001);血浆ET-1浓度显著增高,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ET-1与E/A、PV负相关,与A、IRT、ICT正相关.结论:ET-1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Tei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55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按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分为肺动脉高压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5例作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各组右心室Tei指数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应用相关分析肺动脉高压患儿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结果肺动脉高压中度组右心室Tei指数(0.60±0.09)、重度组右心室Tei指数(0.78±0.1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08),重度组右心室Tei指数大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0.48±0.06)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中度组右心室游离壁[(16.4±4.3)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8.3±2.3)mm]、重度组右心室游离壁[(13.2±4.6)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6.4±1.9)m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3.5±3.4)mm、(10.2±2.1)mm],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右心室游离壁[(20.8±4.1)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1.4±2.6)mm]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患儿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超声Tei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能较好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8例,分为PH组(9例)和非PH组(79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比较两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end diameter,LVDd)、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D)、主肺动脉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D)、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ight ventricular pre-ejection period,RPEP)、RPEP/AT、Tei指数等。结果:与非PH组相比,PH组RVDd、RAD扩大,MPAD增宽,R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EF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H组AT缩短,RPEP/AT增大,Tei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筛查SS合并PH,对右心功能进行评估可发现SS患者合并PH时右心功能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治SS合并PH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在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右心功能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具有肺动脉高压(PAH)的IPF患者21例,根据PAH的程度分为轻度(IPF-Ⅰ组,7例)、中度(IPF-Ⅱ组,8例)和重度(IPF-Ⅲ,6例)3组,采用TDI技术测量各组患者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的频谱图,计算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21例(健康成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右室Tei指数在对照组、IPF-Ⅰ、Ⅱ、Ⅲ组依次增高,分别为0.27±0.11、0.37±0.10、0.54±0.13和0.70±0.14;IPF各组右室Tei指数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IPF患者由于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功能受损,右室Tei指数能有效评价其右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肾动脉(RA)血流参数、Tei指数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胎儿的改变及其与孕妇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58例,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胎儿UA、MCA、R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S/D值及左右心室Tei指数指标变化。将疾病组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3例,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比较两亚组胎儿各项血流指标并分析其与孕妇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胎儿UA及RA的RI、PI及S/D值均较对照组增高,MCA RI、PI及S/D值均减低,左右心室Tei指数均增高(P<0.05);亚组分析,肺动脉高压组RA PI、左右心室Tei指数较无肺动脉高压组增高(P<0.05)。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RA PI与孕妇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结论 应用胎儿UA、MCA、RA血流参数及Tei指数能全面评估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胎儿多器官部位血流指标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行修补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20例(A组)和肺动脉高压组15例(B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速度估算肺动脉压。结果术前A、B组RVED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右心室Tei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右心室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1周A、B组RVEDV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心室Tei指数均显著提高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1周B组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该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41例,对照组20例,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房舒张末期内径(RA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计算右室收缩面积变化(RVFA),测量三尖辦13舒张期血流E、A,并计算E/A;获取心尖四腔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SRe/SRa.结果 根据肺动脉压将COPD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PAH)和肺动脉高压组(PAH);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VFT显著增厚,RAEDd、RVEDd显著增大,RVFA及三尖辦13 E/A显著减小,与对照组比较,NPA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与NPAH组比较,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COPD患者右室游离壁SRs与FEV1/FVC、DLco/VA呈显著正相关;而右室游离壁SRe、RVFA、三尖辦口E/A与FEV1/FVC、DLco/V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无论有无肺动脉压增高,其右室功能已经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便捷、无创检测COPD患者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小窝蛋白 -1(caveolave-1,Cav-1)及趋化因子 C-X-C基元配体 12(chemokine C-X-C ligand 12,CXCL12)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商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 115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是否并发 PH分为非 PH组 (NPH组 ,70例 )和 PH组 (45例 )。另选取 4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Cav-1和 CXCL12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测 ,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的 1s 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predicted value,FEV1/Pre), FEV1占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百分比 (FEV1/FVC)。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所有 COPD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二氧化碳分压 (PCO2)、氧分压 (PO2)、B型脑利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以及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等,比较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与 COPD并发 PH的相关性。结果 在对照组 ,NPH组和 PH组中 ,血清 Cav-1和 CXCL12水平分别为 10.37±2.28,7.23±1 .72,4.81±0.90μg/L和 65.74±12.27, 175.36±26.19, 270.33±43.79pg/ml,与对照组比较 ,NPH组和 PH组的 CXCL12水平明显增高 ,且 PH组增高更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 ,NPH组和 PH组的 Cav-1水平则明显降低 ,且 PH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3.71~ 130.67,均 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 ,NPH组和 PH组的血清 Cav-1及 CXCL12水平分别呈负相关性 (r=-0.813,-0.827, 均 P <0.01),NPH组的 CXCL12水平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正相关性 ,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负相关性。 NPH组的 Cav-1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负相关性 ,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正相关性( rCXCL12=0.845,0.810,0.807,0.783,-0.799,-0.775和 -0.793,均 P<0.01;rCav-1=-0.853,-0.828,-0.816,-0.792,0.763,0.803,0.822,均 P <0.01)。PH组的 CXCL12水平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正相关性 ,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负相关性。 PH组的 Cav-1水平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负相关性,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正相关性( rCXCL12=0.839,0.816, 0.817,0.806,-0.782,-0.785,-0.809,均 P<0.01;rCav-1=-0.862,-0.821,-0.819,-0.797,0.782,0.811,0.829,均 P <0.01)。结论 血清 Cav-1及 CXCL12水平的差异性变化可能与 COPD患者 PH的形成有关,调节 Cav-1及 CXCL12水平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缓解 COPD病情进展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