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双重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0岁,因心悸气喘5年、加重2天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为连续记录的Ⅱ导联,P波形态不一:其一为肺性P波,其二为二尖瓣P波,两种形态P波的P-P与R-R及P-R基本恒定,为0.29s,频率为207次/min。其三在上述两种形态P波交替过程中,P-P与R-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性,5岁.因胸闷、气短、心悸半月入院.体检:发育正常,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四肢关节无肿痛.心脏彩色多普勒示二尖瓣前叶稍增粗.ASO<500U.附图为入院时Ⅱ导联心电图,中下行为连续记录,有如下特点:(1)下传的P波有高尖、低平两种形态,其间无渐变规律,P-R间期均为0.12s,可排除窦房结内游走心律.对照随访心电图可确认窦性P波低平,有明显不齐,P-P间距0.88—O.68s,频率68—86次/min.它们包括上行P_(1、59)、中行P_(6-9)及下行P_(1-3,6、(?))(埋藏于QRS波中).(2)房性P’ 相似文献
4.
5.
患者 ,男 ,7岁。 2 0 0 0年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缺损口直径约 4mm)。平素体健 ,活动如常。剧烈运动及哭闹后无口唇紫绀。不喜蹲距 ,发育较瘦小。无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史。临床诊断 :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缺损口直径约 4mm)。心电图Ⅰ、Ⅱ、Ⅲ、aVR导联心电图非同步记录 (见图 1 ) :未见窦性P波 ,异位的P- P- 间期规则 ,心率 1 1 5次 /min。P- R间期不等 ,当P- R >0 .1 2s时可下传心室 ,QRS波时限0 .1 0s。多数R R间期规则 ,平均心率 1 75次 /min。P- 波出现在QRS波前、中、后。个别P波与QRS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2 0岁。因心前区不适 1W来院就诊。体检 :BP10 5 70mmHg,心率 90次 min ,律不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 (图 1)示 :P -P 0 32~ 0 4 6s(187~ 130次 min) ,R -R不规整 ,呈房性心动过速 ,多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 ,QRS有 2种形态 :一种为正常 ,呈qR型 ,频率 90次 min ,另一种则宽大畸形 ,后者略提前出现。R4 前有 2个P波 ,第 1个P波落在前一次心动周期的T波上 ,第 2个P波与QRS波的升支重叠 ,P -R间期 <0 10s,此为脱落的P波。第 1个P波系下传给R4 ,为跨越式P波。R6 、R1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分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探讨疾病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55例非重症COVID-19患者(非重症组)和55例重症COVID-19患者(重症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DB、ALB、ALP、...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发作性心悸3个月、加重3d入院.无明显诱因即反复出现心悸,每次持续1~2min,突发突止,可自行缓解.无头晕、黑矇、晕厥史.3d前上述症状加重,每日均有发作,发作时间较前延长,可长达3h,严重时伴心前区隐痛,心悸缓解后胸痛也随之缓解. 相似文献
10.
报道3例慢性复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脏扩大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用导管消蚀术根治心动过速后,其临床表现、心脏大小与心功能均恢复正常.作者介绍了此类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讨论了发病机制与命名问题,强调识别本病与及时控制心动过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心慌就诊。其心慌与吞咽有关,每当进食进水即出现,持续数秒,自行缓解。3年前有类似症状,服用“胺碘酮”缓解。近20天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患者自述身体健康,体力良好。查体:瘦长体型,生命体征、心肺听诊、心脏超声、血脂、血糖均正常。第一次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心率687欠/分,未见其他异常表现。第二次心电图检查时让病人做吞咽动作,结果每次吞咽动作均可诱发心电图异常(图1)。心电图示:一次房性早搏之后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20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伴文氏现象。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25阵,每次持续时间1.0~6.0s,其异常表现与常规心电图相同,集中出现于一日三次的吃饭时间。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7岁。因心前区闷痛不适2年,加重1W就诊。疼痛常发生于休息时,每次持续5~10min。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体检:血压110/80mmHg。心率5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以往常规心电图检查均大致正常。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填写DCG日记中记载:于09:55以后突然自觉心前区疼痛再次发作心悸持续4~5min左右。动态心电图回放记录(图略)示: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平均55次/min,于09:59:22开始Mv3导联T波高耸,ST段逐渐呈弓背型抬高, 相似文献
13.
混合性房室脱节并不少见,当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AJER)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时,易发生AVB程度加重的假象,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32岁。因阵发性心慌气短2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6.7℃,血压120/80mmHg,左下肺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律不齐,心率73次/分,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3,血小板171×10^9/L。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次日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6岁。因大量饮酒20小时后,心悸3小时就诊。20小时前,与朋友聚会,先后饮52度白酒约750克和啤酒约5升,当时无明显不适。于3小时前,出现心悸、呈持续性发作,伴头昏、乏力、胸闷,无咳嗽、无恶心、呕吐、腹癌、晦泻。无晕厥、意识障碍等表现,查体:体温36.5℃, 相似文献
16.
17.
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心动过速往往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对于本身就患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其心脏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协调性和心功能降低,且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此时也具备发生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基础。现有一例86岁高龄患者,有30多年高血压病史,因心悸就诊。动态心电图提示其同时出现2种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一种频率较慢(118次/min),另一种频率较快(186次/min);二者QRS波群电轴呈左、右交替出现,与交替性双重性心动过速特征相吻合。由于这类患者预后较差,因此,给予尽早的临床诊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男性,16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悸,伴胸闷、头昏、乏力3年,近期心悸发作频繁而来我院就诊。既往每年发作心悸2~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数十秒~1d不等,可自行停止,发作时伴胸闷、头昏、乏力。近3个月来发作次数频繁,每月发作1~2次。体格检查:心率80次/min,心律齐,心脏听诊无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性,出生2h,因“出生时窒息后2h伴气急”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于外院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出生体重3500g,Apgar评分1min 6分,5min 9分,羊水清。患儿出生时气急,面色发绀,心率偏慢(80次/min),予肌注肾上腺素0.9ml后仍有气急,肤色欠红,心率恢复至120次/min。其母孕期健康,无服药史、X线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0℃,呼吸46次/min,脉搏126次/min,反应一般,哭声欠婉转,面色苍白,颜面部、右上肢可见瘀斑及皮肤损伤,哭吵时四肢抖动明显,心律齐,心音响亮,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可。实验室检查:K+4.3mmol/L, Na+135mmol/L,Cl-103mmol/L,Ca2+1.25mmol/L,乳酸脱氢酶(LDH)1226U/L,肌酸激酶(CK)481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3 U/L。颅脑CT示右侧枕顶部头皮血肿。患儿于入院第4天09:18出现心率增快,波动于200~210次/min。床边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187次/min,P-R间 期不固定;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214次/min,时间0.11s,V1呈错折QS型,V2~V6、Ⅱ、Ⅲ、aVF呈rS 型,Ⅰ、aVL呈起始部缓慢顿挫的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超声心动描记术示新生儿卵圆孔未闭,轻度三尖瓣反流,心动过速。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青紫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在心电监测下,15:03予普罗帕酮针5mg微泵静脉推注10min,复查床边心电图(图2)示窦性心动过速,轻度T波改变。患儿住院治疗9d后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