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铮奎 《上海医药》2011,32(5):256-257
世界抗菌药物产业从辉煌崛起到暂时"沉寂"不过短短60年的时间目前,越来越多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以致西方一些忧心忡忡的医学专家提出"我们是否已进入了后抗菌药时代"?与20世纪50-60年代大量抗菌药物集中上市相比,最近几年医院药房的抗菌药物货架上几乎没有增加什么"新面孔",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感嗜血菌对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从某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分离出的1688株流感嗜血菌,对其实施药敏实验,并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总结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的耐药性最高,占总数的74.94%;氨苄西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居第2位,占总数的33.89%;四环素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位居第3位,占总数的33.65%;氯霉素药物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位居第4位,占总数的16.35%。流感嗜血杆菌对于头孢他啶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抗菌药物以及氨曲南抗菌药物等药物耐药性不高,均在10.00%以下。结论:总结流感嗜血杆菌对当前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细菌耐药性危机加剧,人类生活与生产受到严重危害,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逐渐受到重视。国家颁布相关规定约束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弱药物滥用造成的耐药性问题。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作为抑菌药物具有多种优势,可单独作为抗菌药物,亦可联合抗生素减弱细菌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也逐渐得到了阐释。因此,加大对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是研发新的抗菌药物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中药抗菌优势,分析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价值,为中药抑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药物,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药物的品种不断更新、数量不断增加,在临床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混用和滥用现象也不断发生。据WHO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大大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性的流行趋势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耐药性流行是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日益严重问题。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是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流行需要联合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抗菌药物与细菌反复多次接触,使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断下降甚至消失。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甚至一些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又称交叉耐药性),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困难,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有关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细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耐药性统计结果对我院2006年1月-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品种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06年1月-9月期间检出率较高的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表面葡萄球菌等对环丙沙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均产生一定耐药性,而左氧氟沙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率较高,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结论需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力度,以达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细菌性痢疾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为了选择疗效较高的抗菌药物,收集本地区农村现症腹泻病人的痢疾杆菌82株,进行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药敢试验研究。药敏试验结果:以氟哌酸、吡哌酸为首选药物,其它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监测显示,有的菌株具有多重性耐药。本监测研究对农村菌痢性腹泻的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荣  杨厚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729-2730
1987年WHO提出了合理用药的5条标准。即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正确地调剂处方: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但是,临床上与上述标准相违背的用药行为大量存在。尤其是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已经是一个极为严重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临床分离出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高达95%: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9%,远远高于英国的22%和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30%。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不但会加速抗药性微生物的进化,更会危及健康。在我国的8000万残疾人中,1/3有听力残疾,其中7成以上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有关。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密切相关,我们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尝试通过再教育干预医生的用药行为,收到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药物警戒系统的评估指标的开发和应用情况,给我国药物警戒系统的建设情况和活动进展的评估提供参考,对2015年WHO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物警戒指标体系:评估药物警戒系统的实践手册》(v1.0)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并对该手册的实际应用做进一步分享。WHO致力于推动国际药物警戒的发展,不仅制定了专门的实践手册以促进全球对药物警戒指标的理解,还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药物警戒指标的发展和应用,药物警戒指标的设置比较灵活,可根据使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朱永洙  朱哲洙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18-2518
耐药性是指由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本文就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生皆  卜春莲 《中国药房》2008,19(20):1557-155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05~2006年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计算相关系数,描述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密切程度。结果: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1~0.9730之间,相关均具显著性。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物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状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临床和门诊送检的标本菌经培养分离出的细菌作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特治星和亚胺培南的抗菌效果最好,其余大部分抗菌药物对病菌的敏感度已令人担忧。结论:必须正确慎重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乱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近几年临床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214株致病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中D群链球菌、粪肠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结论应定期监测本院细菌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流感嗜血杆菌对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得到1873株流感嗜血杆菌,采取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检测了解其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于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药物耐药性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药物;流感嗜血杆菌对于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性不高。结论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对于现今所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有效进行临床指导用药,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5~2006年细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江明 《安徽医药》2007,11(6):554-555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性变迁及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 统计我院对三线抗菌药物严格限制前后一年内主要耐药菌株的耐药率变化以及药物使用频度,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限制政策实施前后,我院主要使用的三线抗菌药物用量减少了58%,细菌耐药性也较前改善.结论 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有一定的关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可能有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相关性,研究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对2010~2013年12种抗菌药物年用量和医院常见病原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0~2013年12种抗菌药物的DDDs呈波动状况,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DDDs排名前列的药物,细菌耐药性较高。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合理规范地应用和管理抗菌药物可以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酶抑剂、碳青霉烯类等;2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郑晓林 《中国药师》2008,11(4):464-465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增加,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与细菌耐药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关系也相当复杂。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自从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药物在治疗肺炎、肝炎、肠道疾病、外伤感染等领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抗菌药物用量大,用药范围广,几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会面临如何针对疾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的问题,这除了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外,还应知道致病菌对哪些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从而选择细菌敏感的抗生素用于疾病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开展的病原菌耐药性研究工作、新研制开发的抗菌药物等方面作一综述,可为临床医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