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0,(9):864-864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启动了"全国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临  相似文献   

2.
3.
柴先伟 《中国药业》2004,13(3):18-19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发展,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专科门诊、社区服务诊所等成为政府医疗机构有益的补充,极大的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用药.基层医疗机构对采购使用药品普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致使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地.为此,笔者认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逐步构建起良性的长效监管体系,促使其加强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1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疗机构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已经初步建成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一个完整的HIS系统应该包括两方面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医院管理信息子系统和临床医疗信息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杨德方 《齐鲁药事》2007,26(9):523-525
对于特殊药品的管理始终是各级药监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诊断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当然更由于违法犯罪技术的高超、手段的隐蔽、方法多样等造成了管理形势的  相似文献   

6.
方逸贇 《海峡药学》2022,(12):179-181
目的 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国家有特殊规定药品的新型管理方法进行归纳,探讨在医疗机构药房窗口进行实名认证、人证核验特殊管理药品领取、发放工作模式,分析提高患者对本项工作的认知和配合程度,进一步做好特殊药品领取工作。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部分医院特殊管理药品领取登记系统的使用情况,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结果 患者对特殊管理药品有新的认识,配合程度有所提高。结论 特殊管理药品领取登记系统的应用促进特殊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相似文献   

7.
创新特殊管理药品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监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升 《中国药事》2006,20(3):135-136
如何彻底解决医疗机构在麻醉药品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观念陈旧、结构品种单一等问题,如何防止麻醉药品流弊事件的发生,一直是各级药监部门着力研究、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我市确定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监管试点地区的契机,大力创新特殊管理药品监管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加强特殊药品监管新路子。截止2004年底,我市麻醉药品的用药结构得到了改变。晚癌病人全部改用吗啡控(缓)释制剂及芬太尼透皮贴剂,度冷丁使用实行了零报告。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医药导报》2022,(9):1261-1263
<正>为进一步规范湖北省医疗机构药品拓展性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湖北省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湖北省医疗机构药品拓展性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以充分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提高药品拓展性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降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为湖北省各医疗机构规范药品拓展性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内外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加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高危药品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危药品的概念、管理现状、JCI标准对高危药品的要求、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应重视高危药物的管理以及风险的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流程;强化医药护的高危药品专项培训,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高危药品使用不当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通过加强高危药品的监督管理,提高医药护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山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与监管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小顺  邵蓉 《上海医药》2004,25(5):207-208
2003年夏季,笔者对浙江省台州一山区县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与监管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很多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1.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品依法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维护用药者的身体健康。药品是否符合法定的质量标准,需要通过药品检验的手段来实现。然而,在许多的医疗机构,人们对药品检验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医疗机构的药品检验还仅仅限于自制制剂的检验,而且检验的项目也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的具体做法。方法从医院药品入库、普通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贵重药品管理、效期药品管理、药品贮存和药品统计及盘点等方面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科学、有序的运行在医院药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2,(37):3552-3552
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4号),持续推进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卫生部决定自2012年至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项目。有关培训项目方案如  相似文献   

14.
任秀兰  张洪昌  寇宇 《中国药事》2003,17(12):740-741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 ,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机构药品的使用是药品流通的终端 ,因此 ,药品质量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不断拓宽 ,呈现出多渠道、少环节的局面。在这种新情况下 ,如何严把质量关 ,杜绝假劣药品 ,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就成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的几个环节作一探讨。1 医疗机构药品的采购根据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医疗机构必须从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  相似文献   

15.
洪流 《安徽医药》2000,4(1):29-31
特殊药品系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对上述4类药品的生产、营销、保管、应用国家已有法规加以规范与限制,临床应用方面也有严格要求。然而至今仍有一些医药人员称特殊药品为“毒剧药”或“毒麻限剧药”。本根据有关献及法规,就特殊药品谈一些管理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特殊药品监管是药品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药品管理法》赋予药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防止特殊药品发生流弊,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及省局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特殊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市于2004年3月20日开始,历时近2个月的时间,对本辖区经营、使用特殊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和检查活动,现就调研及检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监督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有效防范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比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查找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结果: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各环节的药品质量.结论: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对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终端消费的渠道80%以上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也是体现在使用环节上。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如购药、制剂、调剂、药品储存、专业人员、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事》2004,18(10):629-629
为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确保其在医疗中的安全使用 ,根据《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 (暂行 )(以下简称《规定》)于 8月 2 3日出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规定》是对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要求 ,蝇规范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管理 ,保证临床合理要求 ,严防流入非法渠道的重要保证。《规定》中明确 ,医疗机构应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运…  相似文献   

20.
1预防特殊药品临床滥用的原因 特殊药品,是指国家实行特殊管理办法的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1].为预防上述药品临床滥用,国家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等.国家之所以要对上述药品实行特殊的管理办法,是因为上述药品具有两重性:临床使用得当,可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如果临床滥用或误用,轻则起毒害作用,重则致死人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