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目的 利用理论对接方法 对栀子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可能活性进行虚拟评价.方法 选取6个栀子环烯醚萜类成分,收集现有常见靶标的晶体结构,利用Schrodinger软件进行计算,以分级标准评价选择性.结果 环烯醚萜类的选择性靶标涉及癌症、炎症、肺结核、阿尔茨海默痴、痴呆、糖尿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衰、高血压、自身免疫疾病、抑郁症、疟疾等疾病.糖基对于环烯醚萜类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饱和五元环对于提高选择性具有较人意义.结论 虚拟评价发现的环烯醚萜苷的活性作用与报道的实验结果 吻合较好,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大的实用性,本研究为利用理论手段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栀子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2);genipin-1,10-di-O-β-D-glucopyranoside (3);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4);栀子新苷甲酯(5);1-羟基-7-羟甲基-1,4a,5,7a-四氢化环戊二烯骈吡喃-4-醛(6);栀子酸(7);山栀子苷(8);6-O-Methylscandoside Methyl Ester(9).结论 化合物6和9为首次从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环烯醚萜类和西红花酸类两大类主要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全面评价栀子药材质量和整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4.6n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变波长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采用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药典版)对10批栀子商品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指纹图谱中共确立了20个共有峰,并通过与标准品比对,两个主峰分别鉴定为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10批栀子药材的相似度在0.95~0.99.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较全面地反映栀子的化学成分,为有效控制该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及药理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范围广,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菌消炎等作用明显,研究前景广阔。参考文献10篇。  相似文献   

5.
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对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依据,系统介绍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生物活性酶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该类化合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剂型改革、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6.
栀子中环烯醚萜甙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测定了栀子中栀子甙、栀子酸、栀子糖甙和京尼平龙胆双糖甙的含量,以ODS柱、外梯度洗脱,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31批栀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常用的专业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以梓醇为主要成分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的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以梓醇为代表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抑制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损伤、抑制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生、抑制骨质流失、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改善神经性疼痛、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障、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急性胰腺炎、保肝、降糖、抗抑郁等众多的生物活性,其中梓醇为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发挥以上生物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围绕某一关键分子靶标系统地深入地开展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特别是梓醇发挥生物活性的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的研究,无疑是后续值得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及梓醇的进一步研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黄为我国传统的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环烯醚萜苷是地黄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环烯醚萜氧化酶是环烯醚萜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条环烯醚萜氧化酶基因Rg IO,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表达特性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RgIO的编码区为1 536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8 258.01。Rg IO的蛋白序列包含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保守结构域和基序,与列当科3个植物独脚金、黄独脚金和大花胡麻草的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与长春花Cr IO的序列一致性也高达77.28%。Rg IO在地黄的叶中特异性高表达,而且响应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MeJA处理3、6 h,在叶和块根中其表达量分别增加了3.15、1.3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Rg IO分布在内质网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在地黄叶片中瞬时表达Rg IO,梓醇的含量较瞬时表达空载体的对照增加了0.82倍。该研究为地黄梓醇的分子调控和生物合成提供了关键的靶基因,也为完整解析地黄梓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从该类成分的分类、含量测定、制备以及纯化工艺、指纹图谱、药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展开理清思路并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储备。  相似文献   

10.
忍冬属植物环烯醚萜类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忍冬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可供药用的品种达47种,广布于全国各省区,金银花为该属植物中的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忍冬属中环烯醚萜类成分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活性,通过对忍冬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展望今后忍冬属植物此类成分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便于对忍冬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充分开发利用该属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郝瑞  韦宇  邸莎  黄一珊 《吉林中医药》2021,41(2):256-258
本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与临床应用,总结出栀子具有以下特点:栀子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常用范围10~30 g.临床剂量随着疾病、证型及配伍不同而变化,如栀子泻火除烦,治疗精神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6~30 g;栀子利湿退黄,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9~20 g;栀子凉血解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妇人规》中含熟地的方剂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探讨熟地的运用规律。结论为《妇人规》记载含有熟地方剂共78首,随证加味10首,运用广泛。张景岳不仅用熟地本身滋阴补血,还擅于配伍补剂入五脏、配伍通剂以通经、配伍气剂以入气分、配伍温剂以回阳、配伍散剂以发汗。其用药经验对于妇科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延龄  张林  王博峰 《中医杂志》2014,55(23):2039-2042
目的总结从两汉至今生地黄的临床用量特点,为生地黄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软件建立历代生地黄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将含生地黄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生地黄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生地黄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合文献分析生地黄历代用量特点。结果汉唐时期生地黄用量特点为大剂量(>41.4g)、宽范围(10.4414.6g),而从宋代至今,生地黄临床用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较低水平,表现为平均用量、最常用量下降,常用量范围缩小,但用量范围仍较宽。结论生地黄使用25g左右主要发挥滋阴清热凉血的作用,30g以上有除痹安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味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拟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逍遥散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更年期症状发作及改善的情况.结果 逍遥散在改善失眠、胸闷、心悸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结论 加味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宝库,炮制加工是中药材发挥功效的瓶颈。通过阐述熟地黄的炮制与应用,探讨中药炮制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经验,探讨生大黄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护肝、退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生大黄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热分析技术对生地黄炭的最佳炮制温度进行探讨,建立地黄炒炭炮制过程中内在能量变化的量化方法和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技术,对地黄样品、地黄各提取物与对照品进行程序升温及恒温的热解特性研究及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分析生地炭炮制温度上限,推导生地黄炒炭的最佳温度及内在能量变化.结果 (333....  相似文献   

18.
HPLC测定不同产地生地黄中地黄寡糖和梓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的生地黄中所含地黄寡糖和梓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水为溶媒,超声提取糖类成分,流动相用乙腈-水(72∶28),流速1.0 mL·min-1,NH2色谱柱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梓醇,流动相用甲醇-0.1%磷酸溶液(1∶99),流速1.0 mL·min-1,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10 n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产地不同,生地黄中的地黄寡糖成分、含量不同,梓醇含量不同。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干扰少,适用于生地黄中地黄寡糖和梓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