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格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人所特有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个性",另一种是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动物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与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高职高专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建远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126-127
人格亦称个性,是指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3部分构成,通常表现在人的理想、信念、性格、气质、能力以及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多个方面。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完善人的健康人格。所谓健康人格,即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思想、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断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团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格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现阐述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并剖析大学生人格缺陷的表现,指出佛教“八正道”在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格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健康人格就是指个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相吻合的个人气质、性格、智慧、意志、人际交往等心理特征的总和。高师学生健康人格就是高师学生为胜任大学的学习及未来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是高师学生与其学习、未来职业协调发展相吻合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高师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高师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学习、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一、高师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所谓“转型期”,特指社会发生重大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就全球而言,当代著名哲学家E.拉兹洛曾明确指出:“在20世界的最后10年里,……我们正在向一种新的社会转变。……正在脱离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初、以国家为基础的工业社会,走向在新的技术、新的威胁和新的机遇影响下出现的,相互联系并以信息为基础的全球社会的经济体制。”[1]与这一世界性的“社会转变”相应,中国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转型。在这“转型期”中,社会的急剧变革,新旧观念相互撞击,潮流如涌,竞争激烈,信息扑面而来,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人生之路中成败冈素许多是由人格注定的,健康的人格是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应必备的条件。大学时代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深刻阐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分析了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透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人格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在这些人群中,因人格障碍而引起的自杀行为占有相当的比重。要预防大学生自杀,就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纠正不正常的人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有效建立预防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最近6年来我国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综述。分别概述我国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康逢民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4):155-156
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崇高的道德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的智能体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身体素质,成为能够担当起时代重任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别与常模、师范学生比较,其个性特征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是每个人个性、需要、能力和价值观的表现,主要受个人的需要、动机、利益和价值的左右。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和个性。  相似文献   

11.
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新生开展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调查,综合了解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针对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所反映出来的多方面心理问题,结合国情、校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要求,提出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社会及家庭教育的新模式对单亲大学生开展心理干预,以多元系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对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和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行为量表",对西安交通大学3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体上大学生最倾向于运用快速表层式信息查寻模式,其次为广泛扫描式,最后为深层潜入式。男女大学生在这三种信息查寻模式的运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特征对网络信息查寻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稳定性对快速表层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忧患性对广泛扫描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恒性对深层潜入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人格特征提供适合其个性的信息查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大学生个性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和探讨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类别大学生个性特征差异。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RSC)对河南省高校 110 0名大学生进行了集体测查。结果 我省男大学生人格N维度 (情绪性 )和L维度 (掩饰性 ) ,女大学生N维度 (情绪性 )、P维度 (精神质 )以及L维度 (掩饰性 )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男女学生常模 (P <0 0 0 5~ 0 0 0 1) ;不同专业 ,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来源学生之间 ,以及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其个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培养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吕世军  谷朝霞  王廷华  姚庆梅  王新  马娟  马博 《医学综述》2009,15(16):2546-254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健康人格。本文分析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医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促进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独立与共生在当前学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者在人格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知情意间的对立与统一、个性与群体共性的不相融合是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和矛盾所在。追溯先秦诸子的人格思想和马克思的人学观,对探索独立与共生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师范大学生,不仅是高师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高师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师范院校应注重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师学生的心理获得健康发展,构建有利于培养高师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模式,为高师学生今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秀菊  刘秀峰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25-126,131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面临着工作时空拓宽、丰富教育资源、预警功能增强、工作效率提高的机遇,也面临着大学生成长环境复杂化、教育者调控能力虚弱化、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样化的挑战。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明确任务、建设网络阵地、加强研究、优化队伍。  相似文献   

18.
郑建辉  江陆平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50-1152,1219
人格的道德部分是人格培养的核心,它是一个人内化了的相对稳定的品性和习惯。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要以医德人格培养为目标,通过弘扬传统医德文化、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推进校园医德文化宣传与组织校园医德文化活动等途径,来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与医德行为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现代社会对医学生医德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成永红  任来峰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218-219,2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性观念和性价值观的大量涌入,中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性的兴趣日趋上升,高风险的性行为和性暴力事件与日俱增。然而我国过于保守的性教育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局面。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性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大学生人格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卡特尔16PF作为测量工具,从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抽取1239名大学生进行人格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大学生人格状况总体上属中等水平,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人格状况好于女生;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人格状况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优化人格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