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白质损伤的病理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实时定量PCR方法(relative quantification PCR,RQ-PCR)检测各时间点Olig1、Nogo-A在大脑损伤白质区的基因表达,髓鞘快蓝-高碘酸雪夫(LFB-PAS)染色法标记大脑神经髓鞘,Bielschowsky银染法标记大脑神经轴突,并计算缺血侧与健侧髓鞘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as)比值以代表白质受损程度.结果 (1)Olig1:Olig1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在大脑白质区的基因表达量不同.缺血再灌注6 h Olig1表达量减低至假手术组的83%(与假手术组相比,q=2.074,P=0.042),7 d时表达量降至最低,14 d时恢复至基础水平,21 d时表达最升高至假手术组的1.52倍(与假手术组相比,q=6.3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go-A:Nogo-A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在大脑白质区的基因表达量不同.Nogo-A 基因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 d时开始减低,表达量降至假手术组的84%(与假手术组相比,q=2.230,P=0.029),7 d时降至最低,14~21 d表达量开始上调,21 d时表达量上调至假手术组的66%(与假手术组相比,q=4.681,P<0.01).(2)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问点髓鞘染色Ias比值不同,再灌注6 h时开始下降(0.91±0.05),与假手术组(1.03 ±0.09)相比,q=3.829,P<0.01;12 h时有空洞形成,再灌注14 d髓鞘损伤达到高峰,Ias比值降到最低(0.31±0.07),髓鞘脱失明显;21 d的髓鞘Ias比值(0.30±0.06)与14 d(0.31±0.0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7,P=0.798).轴突变化规律与髓鞘基本相同.结论 Olig1、Nogo-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并与白质损伤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提示Olig1、Nogo-A可能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缺血再灌注白质损伤及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的表达并观察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2h,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GAP-43呈基础表达,6h、12h、24h、48h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P<0.05,14d达最低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缺血再灌注48h~7d损伤区域神经元轴突呈出芽征,发出突触纤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呈非特异性表达,并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ngiogenin(ANG)在脑内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NG表达水平。结果ANG在正常大鼠脑内普遍弱阳性表达,脑膜、室管膜及血管染色较强。脑缺血2h再灌注3h后缺血脑区ANG表达水平较对侧增强(P<0.05),缺血再灌注24h后ANG表达水平达高峰,缺血再灌注3d及7d时ANG表达维持较高水平,缺血再灌注14d时ANG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缺血再灌注21d时ANG表达水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ANG表达水平增强,并且表达水平随缺血再灌注后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MCAO/R组,MCAO/R组缺血2 h后根据再灌注时间窗的不同分为0、6、24 h、3、7、14、21 d共7组,应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测定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和PDGF-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FGF蛋白表达水平在MCAO/R 6 h后即开始升高,3 d到达高峰,7 d开始降低。PDGF-B蛋白表达水平在MCAO/R 24 h后明显升高,3 d到达高峰,7 d有所下降,持续到14 d左右。MVD表达在MCAO/R 3 d开始升高,7 d到达高峰。bFGF和PDGF-B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FGF、PDGF-B和新生血管表达增加,激活内源性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局灶性脑缺血预适应后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适应后糖皮质激素与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再灌注3h、12h、24h和48h各时点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变化。结果缺血组和预缺血组在再灌注4个时点糖皮质激素含量均有增高,同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预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预缺血组在再灌注4个时点糖皮质激素含量低于缺血组(P〈0.05)。HE染色皮层神经元损伤显著,预缺血组明显轻于缺血组。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导致缺血再灌注后血浆糖皮质激素含量降低,这可能是其减轻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性氧(ROS)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缺血灶周区皮质的动态表达。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n=55),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50),模型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10个组,即脑缺血—再灌注1h、3h、6h、12h、1d、3d、5d、7d、14d和28d组,每组5只大鼠。通过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严重性评分(m NSS)对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灶周区R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动态时空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0。脑缺血—再灌注1h大鼠出现神经损伤,3h~1d时症状加重,3~7d时症状有所改善,14~28d症状明显好转。假手术组有少量ROS和VEGF表达,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h缺血灶周区ROS急剧上升,3~6h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假手术组,后逐渐下降,3d时降到最低,与假手术组相仿,随后迅速上升,5d时已超过6h数值,7d时接近1h高度,后ROS表达呈平台期,VEGF表达趋势与其相仿,ROS表达与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ROS可能在脑缺血损伤中起双相作用,在超早期参与脑损伤过程,后期可能参与脑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瞬时感受器电位(TRP)C1和TRPM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 h组、缺血2h再灌注12h组、缺血2h再灌注24h组、缺血2 h再灌注72 h组,每组10只.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TRPC1和TRPM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TRPC1和TRPM7均有均有少量表达.脑缺血2 h再灌注3 h TRPC1表达开始增加,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至再灌注12 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再灌注72 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M7表达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峰在再灌注24h.结论 TRPC1和TRPM7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缺血开始时EPO组给EPO 3000U/kg腹腔注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切片,进行HE染色、Bcl-2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后,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且EPO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皮层Bcl-2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EPO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EPO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动态评价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脑损伤区DWI信号强度(S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结合组织学检测,分析损伤区组织学特征。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n=80)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1h、3h、6h、12h、1d、3d、7d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Zea Long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Philips Achieva 3.0T MR扫描仪对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部行冠状位DWI扫描,在工作站上重建ADC图,测量基底核层面梗死灶DWI-SI和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 ADC)和相对DWI-SI(r DWI-SI)值。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梗死体积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动物麻醉苏醒后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再灌注1h大鼠出现神经损伤,3h~1d时症状逐渐加重,3~7d时症状改善。假手术组DWI及ADC图均未见异常信号;MCAO/R后1h DWI上右侧纹状体及周围部分皮质区域出现高信号,相应部位ADC值降低,1h~1d DWI高信号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信号强度逐渐增高,3~7d时开始降低;r ADC值随时间先降低后升高,6h达到最低,12h开始回升,1d时r ADC值较12h稍降低(P0.05),3d时r ADC升高,7d时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1h~1d r DWI-SI持续升高,1d达最高峰,3~7d开始下降,7d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右侧海马及皮质区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缺血—再灌注12h缺血侧海马区及皮质区出现可见部分浓染细胞和胞浆空泡形成,核固缩,但细胞排列尚好;1d时缺血侧神经元缺血损伤加重,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宽,出现大量胞浆空泡化,核固缩显著;3d时缺血侧海马区空泡化有所减轻。假手术组TTC染色未见梗死区域;脑缺血—再灌注1h可见右侧纹状体及周围少许皮质梗死;1h~1d梗死体积逐渐增大,1~3d时达到峰值,7d时梗死体积减小。1h~1d缺血侧脑水肿体积随时间持续增加,1d达到高峰,3d时开始下降,7d明显减轻。模型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与相应时间点基底核区梗死灶r DWI-SI呈显著性正相关(r=0.503,P=0.000);相应时间点脑梗死体积、水肿体积与r DWI-SI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42,P=0.001;r=0.740,P=0.0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获得的DWI-SI及ADC值,对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学特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的动态改变具有直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 2h ,再灌注 2 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 3 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缺血开始时EPO组给EPO 3 0 0 0U/kg腹腔注射 ;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 2 4h后断头取脑、切片 ,进行HE染色、Bcl -2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缺血 2h再灌注 2 4h后 ,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可检测到凋亡细胞 ,且EPO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 ,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 ;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皮层Bcl -2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EPO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EPO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的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