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病期分为高血压Ⅰ期组和高血压Ⅱ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观察颈动脉的结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的扩张性和顺应性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血管收缩、舒张内径扩大,并随着高血压病期增加而增加。高血压病人的血管扩张性和顺应性都下降,但在两组高血压病人间无差异。血管的扩张性与年龄、脉压呈反比(r分别为-0.432和-0.47,P<0.01),与舒张压呈正比(r=0.47,P<0.01),血管的顺应性与收缩压呈反比(r=-0.44,P<0.01),与收缩内径呈正比(r=0.43,P<0.01),顺应性、扩张性与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无关。结论:大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主要是由血压变化引起的,而非结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等器官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有关高血压心脏、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研究很多,然而对高血压大动脉改变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大规模临床研究[1]表明: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在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降低与血压水平直接相关的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出血性脑卒中、腹主动脉瘤破裂等,但是常与高血压伴发的缺血性疾病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却从降压治疗中得益甚少。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2、3]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肺动脉压和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老年对照组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肺动脉高压检出率为48%。肺动脉高压的B组LA、RV、WS、MPA较肺动脉压正常的A组高。左室舒张功能降低Ⅱ型和Ⅲ型检出率B组高于A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肺动脉压高压发生率高与老年患者受年龄因素影响,更容易发生左心结构变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有关,也更容易发生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脉压﹥60mmHg组及≤60mmHg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扩张性。结果脉压﹥60mmHg组颈动脉僵硬度为(1437.33±497.41)mmHg,显著高于脉压≤60mmHg组的(843.46±214.72)mmHg(P〈0.05),颈动脉扩张性显著降低[(0.21±0.11)×10-2mmHg-1vs(0.39±0.16)×10-2mmHg-1,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脉压与颈动脉僵硬度成正相关(r=0.552,P﹤0.01),与颈动脉扩张性成负相关(r=-0.552,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功能改变有关,脉压增高可使颈动脉僵硬度增高、颈动脉扩张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肺动脉压和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老年对照组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肺动脉高压检出率为48%.。肺动脉高压的B组LA、RV、IVS、MPA较肺动脉压正常的A组高。左室舒张功能降低II型和III型检出率B组高于A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肺动脉压高压发生率高与老年患者受年龄因素影响,更容易发生左心结构变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有关,也更容易发生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45例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对照组中57.78%出现颈动脉增厚(>1.0 nn),粥样斑块率6.67%;研究组88.89%发生颈动脉增厚,粥样斑块率48.89%.研究组CADIA、IMT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S、Vd及Vm显著低于对照组,PI、R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有效诊断机体血管内膜增厚情况,还可分析血流动力学情况,为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细胞的变化。方法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细胞值。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红细胞系改变。结论 降血压可减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及血细胞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6,(5)
目的:探析应用瞬时波强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压测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WI测量。结果:高血压组W1为(13.1±6.5)×10~3mm Hg·m/s~3,高于对照组(8.5±2.4)×10~3mmHg·m/s~3;W2为(3.9±0.6)×10~3mm Hg·m/s~3,高于对照组(2.3±0.5)×10~3mm Hg·m/s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W1与年龄呈正相关,对照组W1与各因素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组W2与脉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呈正相关,对照组W2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W1、W2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评价患者颈动脉弹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而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及转归、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9.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可作为监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方法监测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天平均脉压差(PP),以PP 60 mmHg为界分为两组。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左室质量指数(LVM 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各段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各段阻力指数(R I)。观察不同脉压差对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PP≥60 mmHg组与PP<60 mmHg组比较,E/A值下降(P<0.05),IMT增高(P<0.05),R I明显增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P与IMT左侧颈内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R I双侧颈总动脉呈明显相关(r分别为0.346、0.341、0.557、0.518,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增大,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监测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天平均脉压差(PP),以PP 60 mmHg为界分为两组.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各段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各段阻力指数(RI).观察不同脉压差对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PP≥60 mmHg组与PP<60 mmHg组比较,E/A值下降(P<0.05),IMT增高(P<0.05),RI明显增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P与IMT左侧颈内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RI双侧颈总动脉呈明显相关(r分别为0.346、0.341、0.557、0.518,P均<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增大,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已引起重视,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血液成分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于1998年2月~1998年9月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缓进型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指标及血液成分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一5月期间,我院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各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明显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挥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及比较,判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否会对血管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方法选取77名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及77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患者,年龄分别为EH组45±6岁;PA组48±9岁,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PA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EH组相比明显增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与血浆醛固酮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厚,说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管损害较原发性高血压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检测69例高血压前期患者的颈动脉IMT,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并与高血压前期组、血压正常组比较.结果 颈动脉IMT: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经总动脉处IMT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高血压组颈内动脉IMT较正常血压组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和血压正常组颈内动脉IM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前期组LVPWT、IVST、RWT、LVM、LVMI均高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高血压前期组LVDD、E/A值、LVEF值与血压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已经出现左心室结构的变化,左室壁厚度和左心室质量开始出现代偿性改变,但左心室功能尚无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6.
17.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缓冲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其缓冲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一年后,应用二级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观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横断面顺应性(CC)和扩张性(DC)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两组IMT明显增厚,CC、DC明显降低(P均〈0.01);氯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IMT减小,CC、DC均较治疗前 相似文献
18.
《吉林医学》2019,(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0度斑块、1度斑块、2度斑块、3度斑块出现情况及斑块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1.15±0.15) mm、颈内动脉IMT(0.87±0.08) 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04) mm、(0.43±0.05) mm,有斑块的例数及其发生率(33,7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准确检测出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对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检测42例青年高血压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结果:青年高血压组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IMT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即有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损害的出现早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高频超声能准确地显示并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狭窄率及颈动脉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程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