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5月,大庆油田龙南医院胸外科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 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68例患者作皮肤切口起自 3~ 5肋间 ,下至剑突下 1~ 2 cm。部分劈开胸骨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经过平稳 ,切口甲级愈合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胸部正中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轻、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绝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5.
6.
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采用胸骨下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cm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形,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6例,法乐四联症7例,部分房室管畸形1例,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4例。结果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5±45.4)min,主动脉阻断(39.4±30.6)min,手术时间(180.5±51.1)min,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1±5.6)h,术后第1天平均心包纵隔引流量(150±71)ml,平均输血量268.5ml.术后住院时间(9.7±1.5)d。结论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显露好,术后恢复快。具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I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30例和治疗II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30例。结果治疗I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6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8月共进行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56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7例,瓣膜手术17例,心脏粘液瘤切除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8—58min,平均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2min,平均36min。27例完成心脏不停跳手术,心脏停跳手术的29例中,开放循环后25例自动复跳,4例电击一次复跳。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5h,平均3.2h。术后胸腔引流量120—350ml,平均280ml;术后42例需要输血,输血量(400±100)ml,平均200ml。全组术后ICU时间1d,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住院7—11d,平均8d。47例获随访,随访率83.6%,随访时间6—4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经"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取下1/2~2/3胸部正中皮肤切口,纵行劈下2/3胸骨使呈"Y"型或"I"型,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成形2例,法乐四联症矫治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疤痕长度仅为胸骨正中切口的60%左右。结论"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完成大部分心脏疾病的手术,创伤的程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明显大于右胸小切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按胸骨切口固定方法 不同,分为钢丝固定组(A组)、钛板固定组(B组)和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关胸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关胸手术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28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止进行探讨。方法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体环境,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应用无层级排气装置防止空气栓塞;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阻断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血供。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心肌保护效果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方法:自1993年7月~1999年6月,经正中或 前外胸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14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7例,室间隔缺损35例,部 分性房室共同通道16例,法乐三联症13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3例,二尖瓣替换术 2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2.3min,平均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1.5min,术后恢复良好,无低心排、严重心 律失常、栓塞及脑部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 用,可广泛用于包括左右心系统相通的许多心内手术及二尖瓣替换术等。此技术的主要环节是预防术中心室纤 颤和动脉气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小剂量(0.33~0.67: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临床结果.方法 361例心内直视手术使用小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为实验组,87例心内直视手术使用鱼精蛋白1.5:1的比例中和肝素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鱼精蛋白用量、术后引流量、中和后的ACT值、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 小剂量组术后引流量及二次开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的ACT值两组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鱼精蛋白的用量、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鱼精蛋白0.33-0.67:1(鱼精蛋白/肝素)可有效地中和肝素,防止术后引流量增多,降低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Combination of balanced ultrafiltration with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attenu- ates pulmonary inju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heart surgery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Pulmonaryinjuryisoneofthecomplicationsof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 Ininfantsand youngpatientswithsevere pulmonaryhypertension ,theincidenceof pulmonaryinjuryismuchhigher Thepulmonaryinjuryisaffectedbyseveralfactors,andmanystrategieshavebeenassessedforitsprevention Theaimofthisstudyis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continuousultrafiltrationin preventingandrelievingthepulmonaryinjury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 METHODSPatientsThirtycases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whounderwentCPBwereselected Theyw…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心脏直视手术核心体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6-12月该院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其中对照组监测膀胱温和鼻咽温,观察组监测直肠温和鼻咽温,记录手术中体外循环降温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及术毕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对照组在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体外循环总时间上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直肠温监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优于膀胱温,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o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473例10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月龄1~36个月,平均(10.2±4.8)个月;体质量2.7~10k,平均(6.9±1.7)垤。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使用改良超滤结合常规超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206min,平均(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108min,平均(39±11)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均〉2ml/(kg·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8%,全部顺利脱机,464例痊愈出院。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1.90%。结论建立更适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婴幼儿体外循环过程,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超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婴幼儿围手术期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