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使用荧光素钠辅助下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显微手术的肿瘤全切情况及患者预后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85例,根据肿瘤切除术中是否使用荧光素钠辅助分别设为荧光素钠手术组(52例)和常规手术组(33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患病年龄、侧别、肿瘤最大直径、囊实性情况、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术后KPS评分差、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情况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 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术前术后KPS评分差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PFS和O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荧光素钠辅助下的高级别胶质瘤显微手术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长,延长患者PFS和OS,使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肿瘤患者中,12例肿瘤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中无死亡。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者13例,1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原有症状加重,经下胃管鼻饲及预防性气管切开治疗10d后拔管,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显示肿瘤全切者无肿瘤复发,且KPS评分均有所提高。肿瘤残余者术后行放射治疗,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以后组颅神经症状为主,经随访大部分患者可恢复。结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是首选,术后积极控制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脑侧裂区胶质瘤的经验。方法对43例侧裂区脑胶质瘤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手术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随访37例,能正常工作及生活21例,生活能自理6例,偏瘫生活不能自理2例,复发5例,死亡3例。结论熟悉侧裂区的局部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注意对侧裂区动静脉血管及肿瘤周围重要功能区的保护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关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综合治疗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10例患者均选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做到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期间死亡情况。1例患者术后3个月MRI显示瘤腔少量出血,提示肿瘤残留。结论如果掌握了手术的标准,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同时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76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42例(55.3%),次全切除28例(36.8%),部分切除6例(7.9%)。术后病理提示世界卫生组织(WHO)Ⅰ级脑膜瘤71例(93.4%),WHOⅡ级脑膜瘤5例(6.6%)。术后颅神经受损26例,脑干受损2例,脑脊液漏4例,颅内感染5例。术前平均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为(73.6±8.7)分,术后6个月平均KPS评分为(79.7±8.8)分,术后6个月平均KPS评分高于术前(P<0.05)。对不同入路而言,颞下组全切率高于乙状窦后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多于乙状窦后组(P<0.05)。 结论岩斜区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且多数岩斜脑膜瘤可以获得全切除或次全切除。颞下入路全切率高,但术中出血多于乙状窦后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微创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包括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增大或囊性变扩大2侧)经微创显微手术治疗16例NF2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肿瘤侧别,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觉脑干反应监测。 结果双侧听神经瘤9例均分期分侧切除,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25侧听神经瘤(2侧肿瘤未行手术)。全切除肿瘤22侧(22/25,88%),另3侧肿瘤近全切除(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3例和颅内脑膜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近全切除的3侧听神经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术前残存有效听力的11侧耳,术后保留不同程度的听力5侧,听力保留率为45.5%(5/11)。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者23侧(23/25,92.0%),半年后复查显示面神经功能H-B I~Ⅲ级的有23侧,H-B Ⅳ级2侧。术后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应根据双侧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迫切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是否合并其他肿瘤,来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肿瘤切除的时机、肿瘤侧别和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胶质瘤患者105例术后接受60℃射线放射治疗,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方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4.31~94.80个月,中位随访期52.79个月。共有37例存活,死亡68例,死亡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手术放疗时间和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是影响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RR=3.021,P0.05)、病理分级(RR=3.417,P0.05)、KPS(RR=0.542,P0.05)和手术切除程度(RR=1.685,P0.05)。结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和KPS是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胶质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尽早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随访3~36个月,仍有2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肿瘤未全切的8患者中有2例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未见明确增大。肿瘤全切的28例患者生存良好,随访未见确切复发。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6例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本组肿瘤全切5例,1例采取V—P分流术联合术后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者;术后随访1-33个月,1例走路不稳无明显改善,余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枕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小脑上蚓部肿瘤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7例小脑上蚓部肿瘤患者,采用经枕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结果本组中4例幕下型脑膜瘤均SimpsonⅠ级切除,2例血管母细胞瘤及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胶质瘤均得到全切除,均无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5a,肿瘤均未见复发。结论经枕下天幕入路开颅简单,术野清晰,有利于小脑上蚓部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7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均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术,采用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肿瘤全切除者47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者45例。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7例,Ⅲ~Ⅳ级17例,V级3例。术后38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出现术后不良反应,1例死亡。 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并获得面神经解剖的保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髓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13例,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9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腰背部疼痛2例,痛温觉分离者1例,呼吸困难1例,肌肉萎缩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明确髓内占位性病变。全部病例采取全椎板切开术后复位固定。对患者术后病理以及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和随访复发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室管膜瘤10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星形细胞瘤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转移各1例均全切除;1例炎性组织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11例,1例术前双下肢瘫和大小便失禁,术后无变化,5例术后症状加重,经康复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2例留有轻度功能障碍,1例仅轻微改善,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没有死亡病例。17例随访0.1~4.5年,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1例转放射治疗。 结论对于不同病理和性质的髓内肿瘤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获得较好的成功率。术前症状较重者,预后较差。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是脊髓内肿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5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术32例,部分切除术3例,死亡1例。结论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应在保留神经血管功能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92例病人中男57例:女35例,平均67.95年龄,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46例,次全切除33例,大部切除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41例,改善33例,无变化10例。术后并发症27例,42例次,术后1个月内死亡8例。结论老年人颅内肿瘤应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及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入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结合超声吸引切除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观察16例患者的术后疗效。 结果1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加重者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7年,除1例术后仍有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 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显微手术技巧要求高,脑干、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十分重要,枕下后正中入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完成67例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并对其平均注册误差,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正常结构的保护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7例平均注册误差为(1.1±0.4)mm,术中病灶定位准确,全切除47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光发 《山东医药》2007,47(18):53-54
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1例,无手术死亡,有2例复发,其余头痛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视力好转,失语及偏瘫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认为对于侧脑室内脑膜瘤根据CT及MRI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301a在老年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9例胶质瘤患者,收集其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miR301a表达量,分析miR301a表达量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单因素分析。结果 miR301a在胶质瘤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不同的胶质瘤组织中miR301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不同的胶质瘤组织中miR301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KPS评分、miR301a表达量不同的胶质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不同的胶质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01a在老年胶质瘤中呈高表达,且与胶质瘤患者肿瘤直径、病理分级、KPS评分及术后总生存期呈相关性,可能成为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或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综合疗效,以选择对该类型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垂体腺瘤190例,将其分为经蝶手术组和经颅手术组,对肿瘤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蝶组158例,肿瘤全切除112例(71.0%),次全切除30例,部分切除16例;经颅组32例,全切除8例(25.0%),次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8例。经蝶组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少,手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结论:经蝶显微手术可作为大多数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