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昌明 《山东医药》2009,49(34):39-40
目的对比观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小切口组各38例,分别行LC、MC治疗。结果与小切口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LC、MC治疗胆囊结石均有效,可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65岁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LC≥65岁患者3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6S岁以上患者27例,围手术期分别检测血常规、体温、血气分析、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LC组治愈30例,术前术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PaCO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7.3d。OC组治愈26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平均住院时间13.4d。结论 LC组的创伤应激反应较OC组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老年糖尿病胆结石患者254例分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130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124例,比较观测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和住院时间等。发现术中出血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指数MC组较OC组明显减小(P〈0.05),MC组手术时间较OC组延长(P〈0.05)。两组患者中术前血糖≤8.34mmol/L且病情稳定年龄≤70岁患者其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急诊入院患者、术前血糖〉8.34mmol/L、年龄≥70岁患者采用MC其术后并发症高(P〈0.05)。认为常规的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诊人院患者且术前血糖〉8.34mmol/L、年龄≥70岁时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22):70-71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27例(Ⅰ组)和23例(Ⅱ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方面显著少于Ⅰ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仿,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行胆囊切除术病例20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133例。结果LC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C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优于O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老年(≥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早期组、35例,发病72 h内手术)和延期手术组(延期组、91例,发病72 h后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中渗出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等)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早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渗出情况较延期组重(P均〈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延期组(P均〈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宜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杨尚风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6):68-69
目的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39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1例(A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18例(B组)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无胆道损伤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 d即进低脂、半流饮食。随访1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不适。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少于B组(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13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其中行PTGD后联合LC的70例,单纯行LC的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B超引导下PTGD联合LC组中,无并发症发生病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引流10例,平均LC手术时间4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7d;在单纯LC组中,并发症发生1例,中转开腹3例,腹腔引流36例,平均LC手术时间91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6d.两组比较,在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率、LC手术时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D联合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较LC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46例行LC者纳入LC组,3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者纳入O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5 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清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OC组低于LC组(P0.05),但术后5 d时LC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LC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但不影响患者的恢复,且LC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抑制明显小于OC。  相似文献   

10.
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西鹏 《山东医药》2010,50(26):62-63
目的比较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6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25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431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切除胆囊,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住院、术后疼痛时间短于开腹组(P均〈0.05),肛门排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均〈0.05),术后胆心反射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均〈0.01)。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煤矽肺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对38例老年胆囊良性疾病合并煤矽肺患者采用四孔法行LC。结果术中1例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其余27例均顺利完成LC。结论在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控制好合并症的前提下,对老年胆囊良性疾病合并煤矽肺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11年1月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O1);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治疗老年复杂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3年该院8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复杂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27例)及LSC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手术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及住院时间、术后胆管残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LSC组急诊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LC组;LS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则明显低于LC组(P<0.05)。LSC组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LC组(P<0.05)。结论只要掌握适当的胆囊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和技巧,采用LSC治疗老年人复杂性胆囊炎可以降低手术风险,防止胆道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糖尿病患者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6月经笔者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含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并选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80例非糖尿病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方式。结果糖尿病组术后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性并发症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开腹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腹腔镜手术(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行胆囊切除术时,必须严格控制围术期血糖,手术方式力求简单,若无禁忌症,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119例,OC组57例,LC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相关情况。结果 LC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OC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时,应首选LC,可改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胆石症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就诊的2180例胆石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335例,手术治疗1845例,治愈1844例。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发病不相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46例,其中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71例;开腹胆囊切除399例。经统计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均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P〈0.05);其余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地区患胆石症人群在性别、年龄及饮食关系等方面有地区特点,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陈君 《山东医药》2011,51(46):83-8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LC组和常规组,各50例,分别采用LC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LC组和常规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P〉0.05)。LC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LC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胃肠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胃肠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应用于LC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C)与急诊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应用SLC治疗52例,应用急诊LC治疗40例。在行SLC时,先行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抽出胆汁,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在炎症控制后3月,再入院行LC,在行急诊LC时,于发病72 h内行急诊LC术,手术中依照常规方法留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 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SLC治疗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2±7.0) min、(24.1±3.3) h和(5.6±1.3) d,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5.8%)和0例(0.0%),而急诊LC治疗组则分别为(58.7±8.1) min(P=0.784)、(26.2±5.8) h(P=0.047)和(8.1±1.9) d(P=0.029),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20.0%, P=0.018)和7例(17.5%, P=0.039); SLC组术后发生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 S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好,更安全,应尽量减少行急诊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恩 《山东医药》2009,49(32):97-98
目的分析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LC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为6.4%,其发生与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吸烟、咳嗽、病变类型、胆囊破裂、接台手术及手术时间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避免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