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稿)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上述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关系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gp阳性45例,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TOpoⅡ阳性20例,定位于细胞核,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ST-π阳性58例,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与各指标间均相关(P〈0.05);TS阳性18例,定位于细胞质,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TOpoⅡ、GST-π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TOpoⅡ、GST-π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GST-π的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和良性肺组织具有显著差异(P〈0.05),GST-π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肺腺癌中阳性率的表达较鳞癌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低(P〈0.05),GST-π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而与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GST-π阳性表达对指导临床NSCLC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无关;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相关(P〈0.05);TS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侵犯深度无关。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UICC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S〈0.05)。结论大肠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检测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UICC分期、组织类型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癌(HCC)中3种耐药基因MDR1、MRP、GST-π的检测,探讨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种耐药基因在51例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DR1、M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55±0.27、0.62±0.29、0.64±0.31,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3±0.10、0.25±0.07、0.26±0.12,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耐药基因的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3)MRP与GST-π的表达相关。结论肝细胞癌中存在有原发性耐药的现象,且多种机制并存。MDR1、M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有较高的表达。联合检测对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DR)基因产物LRP、GST-π、TopoⅡ在胃癌多药耐药(MDR)发生中的作用,为胃癌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份胃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4.1%、61.5%和50%,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临床分期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高、中分化腺癌LRP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GST-π和TopoⅡ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印戒细胞癌TopoⅡ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结论 LRP、GST-π及TopoⅡ在胃癌MDR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TIMP-2在ESCC中的表达。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的ESCC患者MMP-2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TIMP-2阳性表达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MP-2、TIMP-2平衡破坏是ESCC发生、侵袭、转移、甚至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二者均可作为判断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stp和HnRNPA2/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immunohistochemical 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检测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8例癌旁切端正常食管组织,观察Gstp和HnRNPA2/B1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意义.结果:(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stp和HnRNPA2/B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41/68)和54.4%(37/68);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1%(13/48)和29.1%(1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stp在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肿瘤大小及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组之间的表达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nRNPA2/B1在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肿瘤大小、不同浸润深度及不同临床分期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p和HnRNPA2/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Gstp可能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HnRNPA2/B1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质网氧化物蛋白(endoplasmic reticulum oxidoreductin-1-like protein,ERO1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内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象,收集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RO1L mRNA,分析ERO1L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ERO1L mRNA的表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O1L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分期、复发有关(P0.05)。ERO1L低表达与ERO1L高表达患者预后生存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及ERO1L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RO1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有表达,ERO1L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T分期及ERO1L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活检标本72例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RSK4、p63蛋白表达,染色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1、TE-10及正常食管细胞Het-1A,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SK4、p63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SK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5%(45/72),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60/72)。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1、TE-10)中RSK4、p6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食管细胞Het-1A(P均<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且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均<0.05);p6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无关(P均>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55.17%)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9.38%)(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氨基未端激酶(JNK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癌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JNK1蛋白及JNK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组织(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JNK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JNK1可能在食管鳞癌的恶性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基因表达及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对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癌组织和20例非癌良性肺组织进行GST-πmRNA定量检测,肺癌患者行至少2个周期的铂制剂化疗.结果 肺癌组织GST-πmRNA表达阳性率(45.0%)明显高于良性肺组织(15.0% ,P<0.05),腺癌和鳞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4.7%和45.5%,GST-π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GST-πmRNA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63.6%)显著高于阳性组(18.5%,P<0.05),组织GST-πmRNA表达与化疗疗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 肺癌组织恶变过程中GST-πmRNA基因表达水平增加,GST-π可以作为肺癌耐药的预后因子,GST-π表达对临床化疗疗效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Hp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的关系。方法将19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根据^13C呼气实验及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染色法分为Hp阴性组和阳性组,PCR扩增行CagA检测、免疫组化行GST-π表达检测。结果Hp阳性及阴性组中GST-π阳性率分别为52.78%、67.7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中,CagA阳性和阴性者GST-π阳性率分别为38.18%、67.93%,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CagA阳性亚组中GST-π阳性率与Hp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的表达,削弱GST-π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而CagA因子可能是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存档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Smac蛋白在癌细胞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比较Survivin和Smac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urvivin和Sma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P<0.05);而Smac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7%,低于周围正常组织88.3%(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性,在Ⅲ期及深层浸润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及浅层浸润组织(P<0.05);Smac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呈明显相关性,其在Ⅲ期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期(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Smac蛋白表达,两者呈明显负相关性(r=-0.397,P=0.009)。结论 Surv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治疗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ST-π基因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5例胃癌石蜡包埋的肿瘤蜡块中GST-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中两种基因均无表达。GST-π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5.3%(173/265),与肿瘤病理学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NM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ST-π的阳性率为65.3%,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细胞癌,提示应注意临床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胡梅洁  袁耀宗  孙颖  李健  顾玮 《胃肠病学》2011,16(5):293-297
背景:胃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或继发不敏感可致肿瘤多药耐药。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xL、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13例,每例标本选取肿瘤组织、距病灶5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各1块。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的定位和表达,并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的P—gp、GST-π、Bcl-xL阳性表达率(48.7%对5.3%,P〈0.05;62馏%对25.7%,P〈0.05;83.2%对23.0%,P〈0.05)和高表达率(18.6%对0%,P〈0.05;23.9%对0%,P〈0.05;71.7%对0%,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二者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GST-π、Bcl-xL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相关,且肿瘤组织GST-π、Bcl-xL表达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食管黏膜56例、BE 80例(其中伴多灶性异型增生22例)、食管腺癌2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48例标本中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仪器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XCR4在大部分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阳性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78.8%、68.0%、8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XCR4在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发生位置均无关(P>0.05);(3)CXCR4在BE无异型增生和BE伴多灶性异型增生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XCR4在食管腺癌高分化较中-低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5)CXCR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的Ⅲ-Ⅳ级较Ⅰ-Ⅱ级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高分化较中-低分化则明显更高(P<0.01).结论 CXC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食管腺癌和鳞癌的一个普遍特征,与食管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其表达在BE阶段就已上调,并与食管腺癌和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CXCR4的表达对BE、食管腺癌和鳞癌的诊断具有指导价值,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P1)、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基因表达和肺癌药物敏感试验相关性.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MTT比色法,MRP1、P-gp、GST-π及TopoⅡ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MRP1、P-gp、GST-c及TopoⅡ在肺癌中总的阳性率分别为72.5%、67.5%、57.5%、50.0%.在鳞癌和腺癌中,这四种因子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gp、GST-π在鳞癌或腺癌中与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P-gp和GST-π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醇耐药性呈正相关(P<0.05),与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无相关性(P >0.05);MRP1的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的耐药性均呈正相关(P<0.05),其表达与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无相关性(P>0.05);TopoⅡ的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均呈正相关(P<0.05),其表达与长春瑞滨的耐药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 MRP1、P-gp和GST-π的高表达及TopoⅡ的低表达共同介导参与了肺癌耐药的机制,且与检测的化疗药物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L)-3、基因金属蛋白酶(MMP)-2和细胞膜糖蛋白(CD1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收集的食管鳞癌患者手术组织细胞标本为研究组,同时取该组患者癌旁组织细胞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PRL-3蛋白、MMP-2蛋白和CD105-MVD的表达,并计算PRL-3蛋白、MMP-2蛋白和CD105-MVD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RL-3、MMP-2和CD105-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MP-2和CD105-MVD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有相关性,而PRL-3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RL-3、MMP-2和CD105-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三者联合检测或可以筛选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早期标志物,而MMP-2和CD105可以作为预测食管鳞癌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GST-π在胃腺癌与癌周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π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胃腺癌与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6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别在胃腺癌组织及距癌灶边缘5cm以上癌周组织取活检4块,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GST-π阳性率在胃腺癌组(82.35%)明显高于癌周组(50%),P〈0.01;癌周组织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GST-π阳性率分别是20%、43.75%、52%和70.37%,不典型增生组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其他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ST-π在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率开始上升并在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GST-π可作为检测胃癌发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