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凤琴 《国医论坛》2008,23(1):12-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鸿  马月香 《山西中医》2005,21(6):55-55
肝主疏泄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目前多将肝主疏泄理论概括为: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气的这一功能特点不仅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而且对中药发挥性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功能之一,与男子排精和维系女子月经密切相关,因此,肝主疏泄功能失司,经水不行,造成女子月经不调或崩漏,甚至造成不孕,这类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可从肝论治,调理肝气为主,使肝气顺畅,疏泄功能正常,则诸病易除,临床上取得疗效较好。现笔者通过查阅近期国内文献,对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肝主疏泄"对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的论治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主疏泄系属肝的生理功能,是指肝气疏展、通畅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与喜于条达的特性紧密相  相似文献   

5.
祁向争  王保和  徐强 《陕西中医》2013,34(8):1019-1020
肝气是指肝的功能活动,主疏泄是肝气功能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肝气盛衰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发生的作用机制,为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使全身气机条达的机能,肝主疏泄与心系病症的关系,主要是指肝的疏泄功能障碍对心脉、神志的影响。理清两者关系对心系疾病的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厥阴主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 ,即言厥阴有受纳阴气以归于内的功能。肝为厥阴之脏 ,故主阖、主藏血 ,又内寄相火 ,主疏泄、主升发。肝主阖、主藏血与肝主疏泄、主升发的功能 ,相互为用 ,协调统一 ,即动静和谐 ,开阖有度 ,亦即“阴平阳秘” ,肝脏功能方能正常。如肝主阖、主藏血功能不及 ,则肝主疏泄、升发必太过而致气火上窜横逆或肝风内动 ;如肝主疏泄 ,升发功能不及或太过 ,则肝主阖、主藏血亦必为之失常而见气滞血瘀或出血等证。故临床中每在疏肝气 ,补肝气 ,清肝火 ,熄肝风的同时 ,应用酸敛柔肝 ,以复肝主阖、主藏血之职。1 …  相似文献   

8.
王希林 《山西中医》1995,11(1):51-52
浅谈从肝主疏泄治水肿神池县中医院(036100)王希林关键词水肿,肝主疏泄水肿一症,临床颇为多见。前贤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机之关键为肝气郁滞,以疏肝理气法治疗效果满意。1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手术后疲劳综合征与中医肝脏理论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时贵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41-1242
通过分析“肝主情志”“藏魂”“主疏泄”“肝主筋”“藏血”等中医肝脏理论与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性,认为肝脏的调理对术后疲劳综合征十分关键,重在于使肝气升发条达,疏泄功能正常,则“土得木而达”矣,支持“诸病从肝郁论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马月香 《中医药学刊》2006,24(5):808-809
通过文献整理,阐明了“疏泄”的基本含义为“散”、“动”,肝主疏泄寓含了肝气具有“散”、“动”的运动特点。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肾主闭藏和肺主肃降的生理特性对于防止肝气的“散”、“动”太过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与胆相表里。  相似文献   

12.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血是肝气活动的物质基础,肝气是肝脏升发疏泄的一种正常功能,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相似文献   

13.
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使之保持柔和的生理状况,简称"肝气条达",具体作用为:调节某些情志活动(即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4.
符虹 《江苏中医药》2006,27(12):39-40
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常不足,故临床治疗儿科疾病多从肺脾着手。然而,小儿时期肝脏同样也未充盛,功能未健,且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充,则疏泄功能失常,经筋刚柔不济,亦可导致多种病症。因此,从肝入手治疗一些儿科疾病,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相反相成作用,提出肝的疏泄作用具有疏通阻滞、祛除外邪的作用,其过程伴随着肾精的消耗,常表现为相火亢进。持久的肝气疏泄太过导致肾精亏虚,以致肝之疏泄乏源,可能出现肝气郁结。并结合疾病时高激素水平、应激反应及常见病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进行阐释,进一步深化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肝气下陷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肝气下陷证治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袁兴石关键词肝气下陷;辨证论治;补肝升发汤肝主疏泄,性喜升发,故肝病无论虚证还是实证,多见阳亢上扰的证候。古人云:怒则气上,大怒则血郁于上。突出了肝病具有“上犯”的特性。然而,肝气虚弱,疏泄无力,升发不...  相似文献   

18.
李龙骧 《河北中医》2007,29(11):1025-1026
阳萎是男科常见病。笔者认为,阳萎发病除少数为器质性病变外,多数与肝、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笔者不揣愚陋,将阳萎从肝、心论治心得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1.1肝主疏泄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畅达气机,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肝脉布绕阴器,阴茎以宗筋为体,气血为用,肝气疏泄及时,气血充沛,宗筋自能伸展。如《辨证录》云:“肝气旺而宗筋伸。”临床观察发现,阳萎的发生与情志精神因素颇相关联,如下岗失业,家庭失和,忧思恚怒,不能自解,久则肝失疏泄,气血输布失常,宗筋失盈而致阳萎不用,正如《素…  相似文献   

19.
肝为五脏之一,与胆相连,藏血而主疏泄,和整体气血密切相关。“疏泄”即疏通畅泄之意。所谓“木性条达”即是肝胆具有疏泄功能的概括。一旦肝气郁滞,疏泄失常,不仅肝脏发生病变,还可影响其他脏腑,引起多种病  相似文献   

20.
陈静 《福建中医药》1998,29(5):38-39
肝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冲和,体阴用阳,十二经络为足厥阴之脉。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平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妇女以血为本,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肝失条达,则可致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化生一系列妇科病变。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