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缓解慢性胰腺炎的顽固性腹痛 ,曾施行三类手术 :( 1 )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保留型胰头切除(DPRHP)或远端胰腺切除 ;( 2 )在胰管扩张病例中行胰空肠吻合 (P JS)的引流手术 ;( 3 )如Frey联合应用引流手术和有限的胰腺切除术。为了比较DPRHP切除手术和P JS引流手术对胰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分析2 7例DPRHP手术和 1 2例P JS手术前后的胰腺功能 ,并取 1 8例慢性胰腺炎病例作为对照。研究终点为胰外分泌功能 (类脂排泄量、尿PABA排出量 )、胰内分泌功能 (糖耐量试验、血清C肽、血浆胰多肽 )等测定 ,血浆胰多肽值可反映功能性胰…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慢性胰腺炎的顽固性腹痛,曾施行三类手术:(1)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保留型胰头切除(DPRHP)或远端胰腺切除;(2)在胰管扩张病例中行胰空肠吻合(P-JS)的引流手术;(3)如Frey联合应用引流手术和有限的胰腺切除术。为了比较DPRHP切除手术和P-JS引流手术对胰腺功能的影响,作者分析27例DPRHP手术和12例P-JS手术前后的胰腺功能,并取18例慢性胰腺炎病例作为对照。研究终点为胰外分泌功能(类脂排泄量、尿PABA排出量)、胰内分泌功能(糖耐量试验、血清C肽、血浆胰多肽)等测定,血浆胰多肽值可反映功能性胰组织的容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68例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6例,女72例;年龄为(64±13)岁,年龄范围为38~75岁。168例患者中,术前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36例,术前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行PD。观察指标:(1)手术和随访情况。(2)PD后发生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3)PD后发生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情况、饮食及营养状况、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和随访情况:168例患者成功完成PD,术后恢复顺利,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168例患者术后空腹血糖为7 mmol/L(5~9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 mmol/L(7~14 mmol/L),每天排便次数为(2.4±1.2)次/d。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168例患者中,排除术前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实际13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6个月,132例患者中,47例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5.61%(47/132)。168例患者中,排除术前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实际160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6个月,160例患者中,68例发生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2.50%(68/160)。(2)PD后发生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性别、代谢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切离点、术后化疗是影响PD后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χ2=5.300,6.270,4.473,4.392,5.39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有代谢综合征是PD后发生内分泌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5.252,5.364,95%可信区间为1.362~6.382,1.891~12.592,P<0.05)。(3)PD后发生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体质量指数、慢性胰腺炎、总胆红素、切离点、术后胰瘘为B级或C级、胰腺纤维化是影响PD后发生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χ2=1.691,4.910,7.763,5.605,4.663,7.7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18.5 kg/m2、慢性胰腺炎、总胆红素≥171μmol/L是PD后发生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695,5.231,7.623,95%可信区间为1.232~7.324,2.161~6.893,1.562~5.235,P<0.05)。结论男性、有代谢综合征是PD后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18.5 kg/m2、慢性胰腺炎、总胆红素≥171μmol/L是PD后发生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 2 0年来对病变以胰头为主和细小胰管的慢性胰腺炎多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PD)治疗。Mayo临床中心于 1976~ 1997年曾对 4 84例慢性胰腺炎施行手术治疗 ,其中 10 3例为 PD手术 ,计女性 33例、男性72例 ,平均年龄 51岁 ( 2 4~ 77岁 )。分别记录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情况 ,复习病史 ,并进行长期随访。(一 )一般统计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系酒精性 58例、特发性 4 1例、家族性 3例和分裂胰腺 1例。术后 7天仍有腹痛 30例 ,术前原有腹痛 86例、梗阻性黄疸2 7例、呕吐 11例和消瘦 4 5例。术前原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8例和 18例。 51例…  相似文献   

5.
康胰汤对大鼠慢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胰汤对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体重180~200g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DBTC溶液(7mg/Kg),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DBTC的溶解液,中药治疗组尾静脉注射DBTC溶液(7mg/Kg),自第2d起给予康胰汤灌胃(生药量14g/Kg),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连续灌胃28d,常规饲养,28d后取材。行尿BT-PABA试验,经下腔静脉取血,用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完整切取大鼠胰腺组织,用于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中药治疗组纤维组织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胰腺外分泌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胰汤对大鼠慢性胰腺炎纤维组织生成及改善胰腺外分泌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重慢性胰腺炎可伴有顽固性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和糖尿病等。对一些非手术治疗无效和病人生活质量不佳者 ,曾有采用全胰腺切除 (TP)和胰岛自身移植 (IAT)治疗方法。Minnesota组曾报道 4 8例的经验 ,其中至少 74 %病人接受 30万以上的胰岛细胞移植者仍不需胰岛素补充达 2年之久。英国有关这方面的经验不多。英国 L eicester大学医院外科于 1994~1999年共为 2 4例慢性胰腺炎病人施行了 TP和 IAT(计男 10例、女 14例 ,中位值年龄 4 4岁 ) ,并取 13例仅作 TP(计男 7例、女 6例 ,中位值年龄 4 3岁 )进行比较。全部病人均进行 75 g葡…  相似文献   

7.
胰管结石多并发于慢性胰腺炎,常见于嗜酒者,病程晚期多伴有继发性糖尿病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我院自1987年至2000年共收治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61岁.6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饮酒量400~1 000ml/d,时间达10~40年;3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病史. 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痛8例次,同时伴有腰背部隐痛或胀痛5例次;合并糖尿病3例,其中1例2次发生酮症酸中毒;脂肪泻等消化不良表现4例;纳差、消瘦8例.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血糖升高6例,平均空腹血糖为11.7 mmol/L,最高达27.6 mmol/L.血、尿淀粉酶升高5例,血清AST升高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对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9~ 1997年间 2 2例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13d ,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33个月 ,胰腺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变化 ,部分患者外分泌功能受损 ,腹痛分数由术前的 5 8± 1 1降为 3 4± 1 2 (P <0 0 5 )。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近几年对慢性胰腺炎时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有了很多新的研究和发现。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胰酶分泌减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腺体及胰岛组织的损伤导致胰腺内分泌细胞、其他内分泌细胞的破坏以及肠-胰岛轴紊乱,继而出现各种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的紊乱,最终表现出糖耐量异常或显性糖尿病。当前的治疗方法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包括针对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及胰酶替代治疗;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应提倡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的管理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仍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首选。结论目前虽然对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其有关发病机制、诊疗方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的疗效,探索更加优化的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外分泌功能是从生理角度研究和诊断胰腺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方法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 ,为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 ,然而只有远端胰管阻塞超过 6 0 %时才会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虽然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胰腺功能检查才能作出 ,但目前来讲 ,诊断依然单独依据形态学检查如超声、CT、超声内镜、MRCP、ERCP等作出。然而影像学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慢性胰腺炎的可能[1] ,这是由于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管形态学变化依然存在 ,此时胰腺外分…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恢复后胰腺功能不受损害.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则病情复杂,约有75%~80%的病例常因MOF或坏死感染而需手术治疗.那么手术清创和坏死切除病愈后胰腺功能可否完全恢复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应用Lundh试验餐进行内源性刺激后观察研究胰腺外分泌功能.共选用5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皆为初次发作,经保守或手术或联合治疗而愈.所有病例都作了器官形态学估计、B超、CT,部分病例做了ERCP、钡餐或/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病例共分两组,A组23例,在恢复后4周~12月之间做三次功能测验;B组30例,在恢复后18个月做了一次功能检测.分泌减少的严重程度分二级,1级:胰腺外分泌功能轻~中度减低,降低量不超过胰腺分泌正常最低值的75%;2级:胰外分泌功能严重降低,其降低量超过正常最低值的75%.实验前放置Lagerl(?)f双腔十二指肠管作试餐检查.试验餐组成:15g奶粉、18g豆油和40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其中含蛋白质5%,脂肪6%和15%的碳水化合物.在咽下试验餐后15分钟收集第一部分胰液,以后每隔15分钟收集一次,共七次,每次都测量分泌量和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急性胰腺炎完整临床资料 2 9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 1 5例 ,治疗上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及减轻胰腺外器官损伤为主。手术治疗 1 4例 ,手术方式以胰包膜切开 ,坏死组织清除 ,胰周、小网膜囊处、腹腔置多管引流 ,其中合并胆道疾病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形成有假胰腺囊肿者半年后行二次手术。结论 :早期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急性胰腺炎若单纯水肿型或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明确 ,无胰腺或胰周感染 ,无明显胆道梗阻的应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指征 :胆源性胰腺炎 ,尤其是伴有梗阻性黄疸者 ;出现持续高热 ,白细胞升高 ,腹部体征加重 ;影像学发现胰腺坏死区域扩展 ,胰周和腹膜后间隙渗液增多 ;淀粉酶达 4 0 0 0u/L以上 ,血钙降至 1 .75mmol/L以下 ,血糖超过正常值。  相似文献   

13.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最早由Beger倡导,该手术仅切除病变的胰头,保留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的正常联系性,适用于慢性胰腺炎及部分胰头部良性肿瘤,并有许多改良术式,为胰腺外科领域中的重要术式。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理论基础和适应证慢性胰腺炎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胰腺实质不可逆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下降,引起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和糖尿病;并进一步导致胰腺假性囊肿、十二指肠梗阻及胆管狭窄等。腹部疼痛是慢性胰腺炎最主要症状,其中50%的病人因无法控制疼痛而需手术处理。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14.
作者探讨术前胰外分泌功能与胰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漏的关系,分析日本Kyushu大学外科于1992~1997年施行胰切除的病例,计男35例,女20例,平均60岁(21~81岁)。手术指征为胰腺癌13例、壶腹癌10例、末端胆总管癌5例,粘蛋白分泌过多型胰腺肿瘤10例、导管内胰腺乳头状瘤5例和慢性胰腺炎7列等。手术类型主要为幽门保留型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40例,其它尚有标准式(PD)10例和十二指肠保密型胰头切除(DPPHR)5例。复习术前的胰外分泌功能、主胰管大小、术后胰液排出量和术后胰空肠吻合记。结果(一)术前胶外分泌功能作N一苯甲酸一…  相似文献   

15.
<正>以往治疗胰颈体部肿瘤多采用扩大的远端胰腺切除术(extended left pancreatectomy,ELP),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胰腺组织切除过多,使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近年来,中段胰腺切除术(middlesegment pancreatectomy,MP)由于较好地保留了正常的胰腺组织,最大限度保全了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而  相似文献   

16.
胰腺切除后胰瘘是引起腹内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就此有多种措施以防胰瘘的发生。作者观察纤维蛋白胶暂时闭塞主胰管的效果。取自法国 1 0家大学附属医院和 5家综合医院于 1 995~ 1 999年收治的1 82例胰切除术 ,计男 1 0 2例 ,女 80例 ,平均年龄 5 6±1 3岁 (1 7~ 81岁 ) ,不包括全胰切除、肿瘤局部切除或摘除、内引流或胰管未予吻合的病例。不论是良恶性肿瘤或慢性胰腺炎 ,胰腺切除后作胰空肠吻合者均列为分析对象。胰十二指肠切除包括邻近脏器切除者也包括在内。随机分成两组 :(1 )纤维蛋白胶组 ,1 0 2例 ,自胰腺切端的主胰管注入 3~ …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4岁.因"口干、多饮、消瘦一月余"收住内分泌科.既往史:出生40 d因肠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2年半前因"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行"胰头和部分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胰腺套入式吻合,十二指肠胆管吻合术(图1)".查体:腹壁旁正中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腹围55 cm,BMI 14.02.辅助检查:空腹血糖3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3%;血清淀粉酶135 IU/L,尿淀粉酶806 IU/L;Na+ 128 mmol/L,Cl- 93 mmol/L,ALT75 IU/L,AST 48 IU/L,ALB 33.9 g/L;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上腹部CT示"胰管扩张,胰腺假性囊肿(图2)".  相似文献   

18.
胃脾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脾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GSSPH)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GSSPH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 结果 GSSPH主要病因为胰体尾肿瘤和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后腹膜淋巴瘤.术前明确诊断5例,手术7例. 结论 GSSPH是一种能够治愈的疾病,通常伴有胰腺疾病、脾功能亢进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但肝功能正常.行病灶切除加脾切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Sandistatin是一种类似抑生长素(Somatostatin)的长效人工合成多肽,对胰腺外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但Sandistatin是否有抑制无神经支配的移植胰外分泌功能,目前论证资料尚嫌不足.为进一步了解Sandistatin在胰腺移植中的下列作用:(1)移植术后治疗高淀粉酶血症或移植胰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率;(2)对移植胰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3)对环孢素(CsA)的吸收和代谢的影响,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89年4月至1991年10月间,65例临床胰腺移植病例.65例中,55例为胰肾联合移植(KPTx),10例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澄清血清胰酶的测定在鉴别慢性胰腺炎和在揭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方面是否有用 ,作者研究了 35 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 ,其中包括 19例为慢性胰腺炎疼痛发作期 ,31例为临床缓解期 ,均进行了aSecretin -caeruleintest ;31例临床缓解期患者中有 2 1例患者有严重的胰腺分泌功能不足 ,选择 30例无胰腺消化性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淀粉酶 ,淀粉酶同功能、脂肪酶、胰蛋白酶、和弹力硬蛋白酶。结果示 :慢性胰腺炎发作期血清中 5种酶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和对照组 ,慢性胰腺炎缓解期组胰淀粉酶同功酶和胰蛋白酶明显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