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某,女,63岁,平时体健。突感剑突下疼痛,急诊入院。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P—R间期0.12秒,Ⅱ、Ⅲ,aVF导联呈Qrs型,Q波时限为0.06秒,ST—T无改变(见图1)。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第二天心电图复查:aVF导联出现两种波形(见图2)。前为Qrs型,P—R间期为0.12秒,T波直立;后为R型,P—R间期0.16秒,T波倒置。第三天心电图复查:ⅡⅢ、avF导联Qrs波转为R型,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胸导V_4—V_7T波倒置,ST段压低0.05毫伏。心电向量图,也呈现两种图形(见图3)。H面初始20毫秒的预激向量指向左前,初始向量运行缓慢,QRS环体均位于X轴之前。5分钟后描记,QRS环体出现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2年。主因心前区憋闷疼痛伴大汗2小时于1993年9月22日急诊住院。入院ECG(图1见封三)示:窦性心动过速,P—P间期0.48S(室率145次/分);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S—T段弓背抬高,I、act及V_4—V_6导联S—T段明显压低,V_5导联S—T段压低达0.45mv,V_1—V_3导联呈陈旧性Qs梗塞波型。入院诊断:冠心病,广泛性心肌缺血,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较早期,心电图Ⅱ、Ⅲ及aVF 导联除有病理性 Q 波形成和损伤性 S-T 段抬高外,心前导联常出现 S-T 段压低,这种 S-T 段压低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以往认为心前导联的这种 S-T 段压低是属于下壁Ⅱ、Ⅲ及 aVF 导联 S-T 段抬高的一种对应而相反的投影。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如同时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率尤高。笔者于1979年1月10日抢救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脏骤停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马某,男,54岁,农民。上午8时在田间劳动时,突感上腹部及心前区闷痛,继而呼吸困难、冷汗、恶心、呕吐多次,10时急诊来院。查心电图示:胸前导联 V_1至 V_5ST 段呈不同程度弓背向上抬高,T 波倒置,V_1至 V_3心室波呈 QS 型,Ⅰ、avI 导联亦出现异常 Q 波,对应导联Ⅱ、Ⅲ、aVF出现相反变化(ST 段下移,T 波增高)。心电图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上午11时30分入院。患者神清,表情痛苦。体温38.4℃,呼吸36次/分,心率118次/分,血压94/56mmHg.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减弱,两肺(一),肝脾未触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6毫克而胸痛未缓解。下午3时肌注杜冷丁50毫克后胸痛减轻。  相似文献   

5.
分析2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SPAMI)心电图,提出V_1、V_2导联出现高R波、ST段压低、T波直立高耸,且排除了引起V_1、V_2导联R波增高的其它原因,要高度怀疑SPAMI可能。加作V_7、V_8、V_9后背导联,可发现心梗典型改变,且伴QRS波群及ST-T动态演变。SPAMI常与下壁、右室壁梗塞并存,它对整个梗塞面积的估计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下、后壁心肌梗塞时,应用常规12个导联中 STⅢ上升幅度>STⅡ诊断右室梗塞,简单、迅速、敏感性高,现将所见5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具有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其中4例为下壁、后壁梗塞,1例为下壁梗塞,均伴有右室梗塞。其心电图均表现为 STⅡ上升在1.9mm 以上,STⅢ上升幅度>STⅡ,仅1例复查时STⅡ略高于 STⅢ。5例均加做 V_3R~V_6R导联,至少有1个导联 ST 段上升在1mm以上。5例实验室检查均支持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7.
由于右室梗塞在心电图常规导联上可无异常,故不易诊断。国内实际病例报道尚少,今将我们所遇到的一例介绍如下。韩某,女,54岁,住院号114551.因突感胸闷,心前区痛伴出汗淋漓近半小时,于1981年4月29日上午6时20分来院急诊.体检:唇绀,额部渗汗,心率40次/分,心律齐,血压测不出。即作急诊心电图(图1,4月29日上午6时30分作,距发病半小时余):未见窦性 P 波,R-R 间隔1.50秒,QRS 时限正常,ST_(Ⅲ)抬高0.15毫伏与 T 波前肢融合,ST(aVF)略抬高,T_(Ⅱ、Ⅲ、aVF)宽大,ST_(Ⅰ、aVL)压低,V_1呈微小 qs 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停搏(或完全性窦房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下壁心肌梗塞超急性期?。于同日上午7时即转入病房。图2,(距发病9小时):已见窦性 P 波,心房心室率均为  相似文献   

8.
<正> 临床实践中有些心肌梗塞病例,在常规十二个导联心电图上,心肌梗塞图像不明确或出现在比较局限的导联上,常易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们近几年见到的各部位局灶型心肌梗塞病例作一简要介绍与讨论。一、局灶型下壁心肌梗塞典型下壁心肌梗塞为导联Ⅱ、Ⅲ、avF出现病理性Q波与ST—T相应改变,如果仅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其诊断下壁心  相似文献   

9.
<正> 凡心电图活动以外原因所造成的心电图改变为伪差现象。伪差可以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或错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焦虑和治疗上的困难。心电图由于伪差现象及人为技能因素产生误诊在临床上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就上述原因引起误诊为下壁心肌梗塞3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 男,60岁。晕厥2h,心电图提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Ⅱ呈qR型,Ⅲ呈QS型,aVF呈qr型,T波:Ⅲ、aVF倒置。既往无心肌梗塞病史,入院后查心电图Ⅱ呈R型,Ⅲ呈rSr’型,aVF呈qR型,T波:Ⅲ、aVF倒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率失常型。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因突发心悸、胸闷、气短持续5小时,遂送某卫生院。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174次/min,T波直立。静注西地兰0.4mg,半小时后心率154次/min,约2小时后降至70次/min,律齐,后仍觉胸闷痛,次日转入我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Q波,ST段:Ⅱ、Ⅲ、aVF 、V5~V6导联呈凸面向上型下移0.1~0.15mV,ST-aVR导联呈凹面向上型抬高。T-Ⅱ、Ⅲ、aVF、V4~V6导联宽深倒置,T-V1、V2、aVR导联直立。Q-T间期0.46~0.48s。心电图诊断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查体:T36.6℃,…  相似文献   

11.
<正> 迄今为止,还有一些人一见到心电图的异常 Q 波,就看作为心肌梗塞的征象,这种看法在目前来讲是不全面的,因有许多临床病例和动物实验生前诊断为心肌梗塞后被尸检所否定。单从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可靠性而言,Haran 等氏曾指出,在胸导联 V_1—V_4有不正常 Q 波者,1/3并无真正的前壁梗塞;Ⅱ.Ⅲ.avF 导联有不正常 Q 波者,1/2也无介剖上的下壁梗塞。CrOSS 等结  相似文献   

12.
男性,59岁,住院号17649。胃癌入院。入院时心电图报告:Ⅲ、aVF、aVR、T 波倒置,Ⅲ、aVF、ST 段下移0.05mV。胃癌根治术后于输血中静脉输入葡萄糖酸钙1g。术后6天晨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血压及脉搏测不出,心音弱。急检心电:V_1、V_2呈单向抬高曲线,诊断前间壁心肌梗塞。用吗啡肌注及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2分钟后神志清醒。1小时后心跳,呼吸骤停2次均经心脏复苏术等抢救好转,但仍神志不清。次晨心电报告:V_2、V_3、V_4、V_5、V_6、T 波直立,其余导联T 波倒置,ST 段无明显偏移,诊断为心肌劳损。术后第八天心电图检:T 波倒置,ST 段下移0.5mV,  相似文献   

13.
<正> 例一,患者,男,38岁。1995年2月20日15时,因工作劳累后感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显示:V_2导联ST段轻度抬高,其余导联未见异常,2小时后出现心前区紧缩性疼痛,向左肩放射,心电图显示:V_1呈QS型,ST段无偏移,T波直立,V_2呈QS型,ST段明显抬高,V_3呈RS型,ST—T无明显变化,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第二天早(15小时后)病情平稳,复查心电图V_1呈QS型,T波较前增高,V_2呈rS型,ST—T恢复正常,V_3仍为RS型。  相似文献   

14.
史全英  胡智伟 《浙江医学》1995,17(4):227-228
急性脑血管意外常引起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心电图变化发生率更高。现对临床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的3例SAH作一分析讨论。 病例介绍 例1:男性患者,34岁,因头痛、呕吐半天,抽搐、意识不清半小时入院。否认心血管病史。检查:血压28/16kPa,浅昏迷,心率68次/分、律齐。两侧瞳孔等圆,约4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底视网膜多处出血,颈项强直,双侧巴彬斯基征( )。腰穿脑脊液压力3.72kPa,外观呈均匀血性。心电图示:Ⅱ、Ⅲ、aVF异常Q波,T_Ⅰ、Ⅱ、v_(4~6)倒置。诊为SAH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即刻及以后每隔8小时分别采血测GOT、CK-MB、LDH_1共6次均正常。心电监护未见心肌梗塞的ST-T动态演变。入院第8天,患者神志转清、头痛减轻。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QRS波恢复为rS型,T_Ⅰ、Ⅱ、v_(4~6)倒置变浅,2周后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5.
近日来,我院收治超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误诊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例1,男,49岁,因劳累后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1h,在当地描记心电图示ST段Ⅱ、Ⅲ、avF、V3-V5导联高耸,T波及斜坡形、ST段抬高0.3~0.4mv,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给予止痛治疗,4h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复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中T波振幅降低,ST段压低0.05mv,频发室性早搏部分成二联律,与4h前心电图对比分析,心电图诊断为超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及时劝说患者住院治疗,再次描记心电图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经及时对症治疗,三周后康复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8岁,主因持续胸骨后疼痛约12小时来我院。行心电图检查示标Ⅱ、Ⅲ及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有病理性Q波,心肌酶CK升高,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经溶栓、扩血管、抗凝、营养心肌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24小时后复查心电图示标Ⅱ、Ⅲ及avF导联ST段有所下移。两天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加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并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同一时间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作为观察组,均在其入院之后的6h之内对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其心电图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在V_1~V_3导联ST段压低以及V_1~V_3导联T波倒置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_4~V_6导联T波倒置并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V_1~V_3导联ST段压低以及T波倒置是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预测的非常重要因子,而V_4~V_6导联T波倒置以及ST段压低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以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预测的非常重要因子;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高、中、低风险患者之间的S_ⅠQ_ⅡT_Ⅲ症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V_1~V_3导联ST段压低、V_1~V_3导联T波导致以及Ⅱ、Ⅲ、aVF情况,则患者很可能患有急性肺动脉栓塞,V4~V6导联T波倒置以及ST段压低则可能患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8.
<正> 患男,65岁,以心前区闷痛15d加重2h,于1994年10月9日以心绞痛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史。T36.3℃,P110次/min,R22次/min,Bp14/10kPa.SGOT1610u几。 10月10日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f代替,R—R绝对不齐;室率120/min。Ⅱ、Ⅲ、avF呈现QR,V_3R,V_4R,V_5R呈QS型。ST_(Ⅱ、Ⅲ)avF,V_3R~V_5R呈弓背抬高0.1~0.15mV,并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_ⅠavL下移0.05~0.1mV,ST_(Ⅱ、Ⅲ)avF±双相,TV_5V_6低平。ECG诊断:快速Af,急性下壁、右空心肌  相似文献   

19.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症状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症状不典型者常易漏诊或误诊. 例1,男,60岁,老师,患者于洗澡后主诉胸闷及肠胃压榨性疼痛伴大汗淋漓,遂来院急诊,既往高血压以10年,心电图示Ⅰ、Ⅱ、Ⅲ、aoF及VS导联ST段抬高1~2mv.诊断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入院,于次日改患者主诉后枕部剧烈疼痛伴呕吐,烦躁不安,体验发现颈部抵抗感,案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日后心电图示ST短压低的导联T波倒置.10月后压低的ST段回升 1mv,T波倒置变线,未见Q波,血清CPK29.9μ,LDH450μ,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20.
陈澜 《实用医技杂志》1997,4(12):912-913
<正>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心肌梗塞的认识,尤其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方面,临床上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一般即可作出诊断。下壁心肌梗塞为急性心肌梗塞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心电图变化常在Ⅱ、Ⅲ及avF中表现出来,即在Ⅱ、Ⅲ及avF中出现ST抬高,病理性Q波及T波倒置。故极易诊断,但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心电图变化须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