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采用QSA和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QSA总均分为2.65分,以SCL-90的9因子为自变量,QSA中对自杀者行为态度为因变量,逐步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3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绝大多数人对自杀行为持矛盾、中立态度;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依赖度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网络依赖度量表与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组别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差异,分析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16.72%,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因子中戒断性因子存在差别(χ2=4.487,P=0.034);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因子耐受性、戒断性、时间管理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网络依赖因子中强迫性、突显性、人际健康学业因子与SCL-90评分存在正向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均有P<0.05)。结论 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性,网络成瘾可能会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积极材料和消极材料的呈现,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其中的关系。方法将29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积极组(n=104)、消极组(n=94)和对照组(n=101),分别阅读积极心理技巧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报道和不给予任何阅读材料,然后进行自杀态度和应对方式的测评。结果3组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上呈现矛盾和中立的态度(2.79±0.35);3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态度(F=5.261,P=0.006)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217,P=0.01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积极组均低于消极组(P〈0.05);3组在积极应对方式(F=1.07,P=0.345)和消极应对方式(F=1.86,P=0.15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呈现材料的性质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自杀态度,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尤其是积极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领悟社会支持及安全感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探讨安全感、社会支持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安全感量表(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为调查工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石家庄市358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四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学生、城市学生得分显著偏低,与其他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农村学生相比,对自杀持更认可和理解的态度;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对自杀者的家属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安全感、社会支持有统计学相关。家内支持、确定控制、家外支持依次进入自杀态度的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内支持、确定控制、家外支持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明大学生水文化认同度与心理弹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水文化视野。方法 采用大学生水文化认同度问卷、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9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水文化认同度问卷8个维度得分均超过理论中值3分,总分为28.52±2.73。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女生比男生、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农村籍学生比城镇籍学生更认同水文化价值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文化高认同组有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6.08%,水文化低认同组为12.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1)。结论 大学生总体而言对水文化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但不同性别、学科、生源地学生存在差异。越认同水文化价值观的大学生个体,越具有较好的心理弹性,越不容易产生自杀意念。水文化教育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建立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模型。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多个问卷,调查了768位大学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压力、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相关;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模型的拟合指数模型的拟合较好,可以被接受。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模型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模型可以成立,修正模型更简洁、合理。结论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压力对个体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个体所持有的生命价值观对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了解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为提高师范类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我接纳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的3 5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总自杀态度得分为(2.86±0.54)分.男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因子上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女生比男生更否定对自杀的行为,男生更认可安乐死.文科学生对自杀态度各因子较理科生持更理解和认可的态度(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因子、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18,-0.118,0.098,P值均<0.05).结论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自杀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各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7所高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共3 000名,将一般情况、社会支持和自杀态度编成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特征大学生在自杀态度各因子多持矛盾、中立态度。自杀态度各因子在性别、民族、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家庭关系和生源地等家庭多因素存在差异。自杀态度各因子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自杀态度每个维度有数个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各因素和社会支持程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采用QSA和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QSA总均分为2.65分,以SCL-90的9因子为自变量,QSA中对自杀者行为态度为因变量,逐步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3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绝大多数人对自杀行为持矛盾、中立态度;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Both male gender and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have been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e, but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mental health literacy remains uncertai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 rural communities in Japan and to examine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a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Response rate was 88.2% from 8163 residents aged 30-69 year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cluding cognition of depression, attitude toward depression, and acceptance of suicide) and demographic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were assess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respondents, 25.2% showed an inadequate cognition of depression, 12.5% showed an inadequate attitude toward depression, and 13.1% showed an acceptance of suicide. Of the complete respondents (65.5%), an inadequate cognition of de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male (adjusted odds ratio=1.9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68-2.22), advanced age (2.18, 1.58-3.00), and a lower level of education (1.95, 1.34-2.86); an inadequate attitude toward de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male (2.18, 1.82-2.61), a lower education (2.34, 1.38-3.97), and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2.26, 1.54-3.32); and an acceptance of suicide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male (1.33, 1.13-1.58) and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5.77, 4.20-7.93). CONCLUSIONS: Poor mental health literacy related strongly to male gender and a low level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poor mental health literacy may possibly be a factor contributing to male vulnerability to suicide.  相似文献   

13.
杨秀清  蒋怀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30-1432,1436
目的探索服刑人员抑郁状态对自杀态度与内外控倾向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罗氏内外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福清监狱的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控制倾向与对自杀者的态度,与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而抑郁与心理控制倾向及对自杀性质的认识都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结论抑郁是心理控制倾向和对自杀性质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自杀行为 ,并为制定必要的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利用在山东某地区调查的病例 -对照研究资料和随访研究资料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寻找影响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 :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与急性应激强度大、患精神病和冲动性人格特征呈正相关 ;与生命质量和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研究提示 :①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人群自杀未遂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次是患精神疾病 ;②冲动性人格特征也是自杀未遂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③我国农村人群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精神病自杀模式” ,应该制定相应的针对性自杀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冰蔚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23-1325
目的了解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自卑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卑感量表(FI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科技学院7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自杀意念学生,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自杀意念与各种心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9%,性别、本专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自杀意念者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有自杀意念的内外向(E)和掩饰性(L)得分较低,神经质(N)和精神质(P)得分较高;自杀意念者的自卑总分、自我价值、社交自信、体能自信分数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者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及对安乐死态度方面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自卑感、N分、P分正相关,与E分、L分负相关。结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人格缺陷明显,自卑感强,对自杀持较宽容态度。应关注睡眠差,有精神质、神经质特征,以及对自杀行为持认可态度的人。  相似文献   

16.
The burdens related to mental illnes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many countries. Nevertheless, research i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behaviors remains scarce.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auses in Education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PRECEDE) model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se behaviors on mental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941 adults in Hong Ko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hows that sense of coherence (predisposing factor), social support (reinforcing factor), and daily hassles (enabling factor)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mental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f bootstrap analyses confirm the mediating role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o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study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CEDE model in understanding mental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and demonstrates its relationships with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国防生入伍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国防生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向部队输送合格的军事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450名北京高等院校在校国防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国防生入伍动机调查问卷》,对国防生的入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分层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与国防生入伍动机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 (1)社会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是影响国防生入伍动机的主要原因;(2)个人主观因素对入伍内在动机的贡献率为20.7%,社会因素对入伍外在动机的贡献率为12.7%;(3)影响国防生入伍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角色认同”、“参军理想起源时间”、“职业倾向”和“职业态度”.结论 (1)社会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是影响入伍动机的主要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对内在动机影响较大;社会因素对外在动机影响较大.(2)“理想信念”、“角色认同”、“职业态度与倾向”和“家庭收入”是影响入伍动机最为显著的4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杀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自杀的态度,探讨中学生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杀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哈尔滨市12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2 4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占35.9%,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焦虑、学习压力等;对自杀行为和安乐死持肯定态度的中学生分别占11.1%和23.7%;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对自杀所持的态度明显不同。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