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上中切牙畸形埋伏阻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泽林  王丽萍 《口腔医学》2003,23(6):382-382
患者 ,男 ,13岁。因上前乳牙脱落 6年恒牙未萌而就诊。查右上中切牙缺失 ,其余乳恒牙全部替换完成 ,磨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 ,上唇系带附着于牙槽嵴中份 ,右上中切牙唇侧前庭沟黏膜转折处触之有一隆起 ,似前牙切缘。常规X线牙片示 :右上中切牙根与牙冠部分重叠。诊断 :右上中切牙畸形埋伏阻生。处理 :局麻下拔除埋伏牙。切开牙龈并分离 ,可见右上中切牙冠舌侧面暴露于骨黏膜下 ,唇侧面及牙根埋伏在牙槽骨内 ,牙冠切端往鼻底部生长 ,埋伏在唇侧黏膜下 ,牙挺挺松牙根并完整拔除后 ,见牙根在牙槽骨中与牙冠呈 90度扭曲 ,呈靠椅状 ,…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报道,对于根尖发育完成的牙齿,嵌入性挫伤可导致牙髓失活,以及牙根吸收。而根尖形态异常或短根在受到外力后发生牙根吸收几率会大大增加[1]。本文报道短根牙急性挫伤后发生牙根内吸收以致最后拔除1例。患者女,12岁,因左侧上颌前牙变色发红来我院就诊。自诉病史:半年前进食时无意被筷子硌到左上侧切牙,疼痛3 d左右;近3个月发现该牙牙色逐渐变暗变红。否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7岁,因"右下颌前牙松动3月"就诊.检查:C3切端及C4(牙合)面磨耗较重,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约1/2,轻度叩痛,松动3°,牙周袋深10 mm.诊断:C34牙周炎.局麻下完整拔除C3C4,见C3牙根自根1/3处分为唇舌两根,呈分叉状,见图1.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4岁,美发师,因上颌前牙排列不齐影响美观就诊。检查发现该患者上颌前牙唇向倾斜,11与21间腭侧可见2个多生牙,冠呈锥形,体积较大,冠直径约5mm,其中1个已Ⅲ度松动,11与21间距约3mm,22逆时针扭转约30°角,21切缘低于牙(牙合)平面约1mm。多生牙处黏膜正常。拍曲面断层片显示11与1个多生牙冠部重叠,该多生牙根部位于近中,可见根尖肉芽肿,另1个多生牙位于21、22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14岁 ,因右侧上颌牙痛 5d就诊。检查 :面部对称 ,张口度正常。检查 :13根尖区粘膜轻度红肿 ,牙冠外形正常 ,无龋坏 ,叩 ( )。X线片显示 :13牙根粗大 ,根横径大于 14牙根 1倍 ,根长度正常 ;牙根内可见一锥形牙 ,位于根中 1/ 3至根尖孔处 (图 1) ;根管不通畅 ,根尖牙周间隙增宽。诊断 :13急性根尖周炎。处理 :13开髓 ,去髓 ,因根管不通畅 ,未能大根管 ,冲洗后 ,放CP棉捻开放 ,嘱 3~ 5d后复诊。此后 ,患者一直未来复诊。图 1 上颌尖牙根内含牙X线片牙中牙是切牙舌侧窝卷入牙冠中形成 ,外形特殊 ,但牙根正常。上颌尖牙根内含牙 …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牙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复位后牙髓的存活率和死髓后根管治疗术的质量。方法:正畸方丝弓技术复位固定92位患者176个牙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后2年内观察牙髓活力情况,配合应用氢氧化钙对部分死髓牙进行了根管治疗术。结果:就诊时间1h内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复位固定6个月后有平均53.52%的患牙电牙髓活力测试为阳性反应,X线片显示平均60.56%患牙牙根根折处和根尖周有较完整硬组织屏障形成;配合应用氢氧化钙治疗9个月后的死髓患牙X线片显示平均73.91%其根折处和根尖周有较完整硬组织屏障形成,6.52%患牙因根折处和根尖周出现明显炎症和根吸收而拔除。结论:牙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应及时正确复位,定期复查,死髓患牙应尽早充分地应用氢氧化钙,促进根折处和根尖周形成硬组织屏障,绝大部分患牙都能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牙根吸收患者的功能(牙合)特点,揭示功能(牙合)对前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对正畸治疗前的错(牙合)患者用曲面断层片、根尖片并结合临床确诊前牙原发性牙根吸收,从中选取2~3级牙根吸收患者15例,按年龄和性别配对,建立无牙根吸收对照组.对2组实验对象的功能(牙合)进行临床和Denar MarkⅡ(牙合)架检查,比较2组在侧方(牙合)及前伸(牙合)运动过程中功能(牙合)指标的差别,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侧方(牙合)运动时,实验组前牙(牙合)干扰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检查(P<0.05)及(牙合)架检查(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后牙(牙合)干扰数量2组无显著差异.下颌后退位(RCP)滑向牙尖交错位(ICP)时在垂直向、前后向及侧向的距离及前伸运动时存在的后牙(牙合)干扰数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侧方运动中出现的前牙(牙合)干扰作为一种长期轻微的创伤,可能是诱发前牙原发性牙根吸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牙脱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外伤性脱位前牙的临床治疗。方法:对142颗不同类型的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脱位前牙再植后牙髓血管再生,根尖完全形成,牙髓存活率达8.5%;根管治疗率达79.6%,其中部分脱位牙为76.7%,完全性脱位牙为90.4%;脱位牙的牙根吸收率45.1%,其中,根管治疗前为39.4%,根管治疗后为5.7%。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是牙再植术成功的关键,而根管治疗是脱位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早期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牙瘘管多位于上颌牙根邻近的唇侧或腭侧牙槽黏膜上,发生于鼻腔内的瘘道临床上极为罕见。笔者于2004年9月遇到1例左上中切牙根尖周炎致鼻腔黏膜瘘道的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1岁,因左上前牙疼痛伴左鼻腔肿物2月余来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患者述:30年前摔折左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3岁,1年前因外伤导致41牙冠折断,未及时治疗.现下唇粘膜红肿、疼痛,影响进食,要求拔除患牙.检查:41冠折,髓腔暴露,松动(±),叩(±),根尖暴露于龈外,导致相应的下唇粘膜创伤性溃疡,红肿、触痛.X线片见41根尖区骨质破坏较少,试保留牙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行常规根管预备,封FC纸尖.1周后复诊,无症状,行根管充填术.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在41唇侧龈缘下根尖部作半月形切口,翻瓣,去除部分骨质,充分暴露根尖区.用高速涡轮机磨除暴露在龈外的牙根,在牙根颊面预备成一约45°的近远中斜平面.在斜平面备洞,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彻底刮除根尖区病变组织,冲洗,缝合.抗感染治疗.7d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半月后复诊,41叩(-),松动(-),无主观症状,行牙体预备,桩冠修复.半年后随访良好,基本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示41根尖区骨质密度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收治的3例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3例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病例主要表现为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邻牙倾斜、缺牙间隙变小,锥形束CT(CBCT)检查均发现缺隙处有1颗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其中1例牙根根尖孔已闭合,另外2例牙根发育至根尖1/2 ~ 1/3,现有冠根比≥1∶1,牙根弯曲部分在根尖1/2 ~ 1/3。3例均采用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进行治疗,患牙均顺利进入牙列,无松动,咬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牙根吸收。 结论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的矫治难度较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重视矫治时机的选择及矫治方法设计,提高患牙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和分析袋形术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受累牙牙周骨组织重建的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采用袋形术联合刮除术治疗的下颌骨大型KCOT患者12例,采用CBCT测得受累牙暴露于囊腔的长度及受累牙根尖区新生骨质厚度,测量曲面断层KCOT病变的的面积,计算受累牙根周骨质覆盖比,统计分析袋形术后每3个月曲面断层病变面积的减少量与相关受累牙根周新生骨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2例KCOT患者,56颗受累牙中袋形术前根周骨质平均覆盖比为63.69%,袋形术后49颗暴露根尖完全被新生骨质覆盖,其余7颗未完全覆盖的根尖周骨质平均覆盖比例为80.02%,所有受累牙根尖周骨质覆盖比例为97.50%,每3月曲面断层片上病变面积减少量平均为(2.23±0.94)cm2,每3月通过CBCT测得的受累牙根尖区新生骨质的厚度平均为(1.57±0.72)mm,二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08。结论:袋形术后受累牙牙周骨组织在治疗期间可持续成骨并覆盖受累牙根尖暴露区,受累牙根周新生骨质厚度增加与囊腔缩小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0岁。于2012年3月10日来烟台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主诉:右上前牙牙龈肿胀1个月。现病史:患者在我院修复科行左上前牙冠修复期间发现右上前牙牙龈肿胀,兄明显自发痛,左上前牙1月前外院治疗,十几年前上前牙外伤史,末予治疗。既往史: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未经正畸治疗的前牙有牙根吸收和无牙根吸收的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及功能[牙合]特征,揭示引起牙根吸收的可能的[牙合]及咬合因素,为正畸治疗治疗前已有牙根吸收的患者提供可能的[牙合]及功能[牙合]参照标准。方法:用曲面断层片作为筛查方法,并用根尖片进一步确诊根尖吸收,对07年7月至08年3月在我正畸科初诊的患者进行调查,从中选择14名前牙根尖吸收为Ⅱ~Ⅲ度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组,用年龄和性别作为控制标准随机选择14名无根尖吸收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检查、模型分析和DenarMarkⅡ[牙合]架分析的方法研究两组的[牙合]和功能[牙合]特征,用spss14.0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牙合]特征不存在差异,临床检查和[牙合]架分析的结果均显示前牙牙根吸收组在侧方运动中前牙和后牙出现[牙合]干扰的数量高于对照组,其中[牙合]架分析发现牙根吸收患者在侧方运动中前牙出现[牙合]干扰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未经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侧方运动过程中前牙[牙合]干扰是发生前牙牙根吸收者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有报道 ,上颌第一前磨牙 5 4.6%在牙根中部或根尖 1/3处分为颊舌二根 ,43 %为单根牙 ,另有 2 .4%为三根 ,较为罕见。笔者近日在临床上遇见一例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病例 ,报告如下 :患者 ,女 ,14岁 ,因正畸需要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局麻下拔除右上第一前磨牙 ,见该牙于根中部分为颊舌向三根 ,其中颊侧二根 ,自颈缘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 ,远中面最深 ,颊侧二根间次之。 3d后复诊局麻下拔除左上第一前磨牙 ,见该牙亦为三根 :近中颊侧根、远中颊侧根、腭根。近中颊根与腭根融合 ,远中颊根与另外二根在根尖 1/3处分叉 ,根面凹陷情况同右上第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9岁。右上前牙过短前来就诊。检查:1|可见约2mm牙冠,色白,“切端”厚而圆缓,位置靠近两侧邻牙的颈缘处,唇侧有一明显的近远中向线型凹陷,探诊牙面粗糙,叩(-),牙齿不松动。2|1牙冠短小,2|远中切角有缺损。X线示:1|牙齿呈U形,底部朝唇侧,牙冠和牙根均在牙槽骨中,未见典型的牙根形态。与有关专家会诊后,认为此牙保留意义不大,应予以拔除。术后发现有典型的牙冠存在,牙冠在腭侧,牙根在唇侧,牙冠切2/3与牙根分开,牙根不规则膨大。剖开后,有连续的髓腔存在,在结合处最窄。上前牙冠根成角报道少见,提示其修复困难,宜拔除。上前牙冠根成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使用种植体支抗不同牵引钩高度内收前牙后,上颌牙齿的牙根吸收情况及与牙齿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并使用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按牵引钩高度分成两组:短牵引钩组(A组)、长牵引钩组(B组)。采用CBCT三维影像重叠测量,研究关闭间隙后上颌牙齿牙根吸收及与根尖三维方向位移的相关性。结果:B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量大于A组(P<0.05)。两组中切牙根尖舌向移动量分别为(B组2.88±1.29 mm)、(A组1.81±1.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牙牙根吸收量与根尖垂直向和唇舌向位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时,长牵引钩可能获得更多前牙控根移动并导致牙根吸收,牙根吸收与牙根舌向移动量和压低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朝阳 《口腔正畸学》2002,9(4):180-180
患者苏某,女,13岁,因右上中切牙不萌要求矫治。检查:恒牙(牙合),于前庭沟处可见右上中切牙即将破龈,余无特殊。头颅侧位片见右上中切牙埋伏阻生,呈水平位,冠向唇侧、根向腭侧,与其余前牙成90度夹角。诊断为右上中切牙水平埋伏阻生。 上、矫治前左、牵引中右、矫治后 附图 上中切牙水平埋伏阻生牙体内吸收一例 1、治疗过程:全口粘接方丝弓矫治器。右上中切牙拓足间隙后,外科暴露远中切角,粘一小拉钩,用弹力线向(牙合)方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与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分析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不同垂直骨面型和下颌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CBCT检查的骨性Ⅲ类和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8~28岁)共126例,骨性Ⅲ类62例,骨性Ⅰ类64例;按照垂直骨面型(高角型、均角型、低角型)进行再分组,测量下中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与骨性Ⅰ类似,下前牙牙根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为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P<0.05)。骨性Ⅲ类和骨性Ⅰ类组中,下前牙牙根舌侧牙槽骨厚度为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P<0.05)。相同垂直骨面型中,下前牙牙根唇侧牙槽骨厚度骨性Ⅲ类<骨性Ⅰ类(P<0.05);下前牙牙根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薄(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根尖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均较Ⅰ类狭窄,随着下颌平面角增加,下前牙唇侧骨板厚度趋于变薄。  相似文献   

20.
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后牙槽骨的改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在大幅度内收前牙后牙槽骨的改建状况。方法:12例正畸治疗患者,上牙槽前突,UD—SN、U1-SN大于正常一个标准差,轻度拥挤,正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以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切牙。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0~54岁,平均25岁;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CT、三维重建,确定每颗牙的正中矢状面、牙长轴,分别在牙槽嵴、牙根1/2、根尖3个平面,测量每颗前牙的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分析牙槽骨随牙移动的改建程度。测量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测量数据显示,牙槽嵴区牙槽骨唇侧增厚,舌侧变薄;在根中和根尖处,唇侧变薄,舌侧增厚。牙相对于牙槽骨作倾斜移动,正畸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根尖移向唇侧骨皮质,牙根颈部移向牙槽骨舌侧:在个别牙发现牙根的唇侧骨皮质开窗,根尖明显穿破骨皮质,横断面可见根尖处骨皮质断裂、不连续。结论:种植支抗增强了正畸移动牙的能力,但牙移动中仍无法避免倾斜移动,牙槽骨腭侧致密的骨皮质改建缓慢,限制了牙的移动。在种植支抗辅助正畸治疗中,应避免盲目及过度矫正,造成牙周支持组织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