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62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局部切除28例,其中经肛切除(transanal excision,TE)20例,经骶切除(Kraske)8例;扩大切除34例,其中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11例,直肠前切除(Dixon)21例,其他手术2例。62例中82%(51/62)为早期癌变,68%(42/62)为高分化癌,26%(16/62)为中分化癌。局部切除与扩大切除术后各有6例出现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76%。结论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恶性程度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能有效治疗肿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的16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69例中男107例,女62例。年龄21~99岁,平均为54.2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9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163例,其中高分化者70例,中分化者81例,低分化者6例,黏液腺癌6例。腺瘤癌变6例。Dukes分期:A期61例,B期101例,C期7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2.9%),狭窄3例(1.7%),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可达6~12次/d,术后12~18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69例术后随访率为91%,中位随访时间5.8年。局部复发率为5.8%,肝转移率为13.7%。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6.9%,中位生存时间69(6~132)个月。结论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能达到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且可保留肛门正常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侧方生长型绒毛状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行直肠拖出式切除术(试验组)和35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照组)的低位直肠侧方生长型绒毛状腺瘤病人治疗。结果:63例术前诊断为直肠绒毛状腺瘤,均占肠腔1/2周以上。术后病理证实有29例(46.0%)已发生癌变,其中12例浸润黏膜下层,15例浸润肌层,2例浸润外膜层;其中2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试验组术后有3例病人分别出现吻合口漏、腹壁切口感染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有1例出现直肠出血。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随访(47.8±18.0)(6~82)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对照组有20例(57.1%)复发,其中15例为反复多次复发。有2例反复复发后演变成浸润癌,继而行Miles术。另1例术后1年出现多发肺转移。术后6个月,试验组平均每天排便(4.4±2.2)(2~9)次,仅5例有轻度大便污裤;仅1例有轻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对照组无明显控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结论:直肠拖出式切除术治疗直肠低位侧方生长型绒毛状腺瘤复发率低,消除了癌变和部分癌变进展的风险,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肛门控便功能和性功能也保存较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对直肠癌施行经肛门拖出标本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下进行直肠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5月间15例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施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5±9.2)岁。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手术时间(154.7±10.6)min,术中出血量(17.3±6.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0.8)d.术后住院时间(3.3±0.6)d。标本内获取的淋巴结(15.0±1.2)枚/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4-8周的随访.无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及切口疝等并发症,无近期死亡病例。结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其独特的光源系统及灵活的器械操作.极大地降低了直肠癌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肖毅 《腹部外科》2014,27(4):236-238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模式在结直肠外科工作中不断地更新,主要体现在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转变、手术方式的涌现等方面;距肛缘5 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治疗又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新观点,分析检查、治疗手段的优劣,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阐述低位直肠癌的诊治规范,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直肠外翻切除应用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1991年以来为21例下段直肠癌病人施行了低位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术。Dukes:A期11例,C期4例。肿瘤距齿线2-3cm11例,3-5cm10例。结果 直肠闭合和肠吻合过程顺利,未发现吻合口裂开。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4.8%),局部复发2例(9.5%)。术后3-6个排便功能均控制良好。结论 直肠外翻切除吻合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能完成手术法缝合或双吻合器技术难以完成的低位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保证根治性的前提下,保留肛门功能和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目标。对于距离齿状线小于2cm或距肛缘5cm内的超低位直肠癌,传统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使患者承受永久性造口的痛苦,而内括约肌切除术(ISR)解决了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因切除肛门及永久性造口而导致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本文将对ISR的研究现状、适应症、手术进展及预后等结合现有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4bM0期原发直肠癌外科治疗策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3例cT4bM0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整块切除原则选择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作为外科治疗策略,术后辅以化疗,分析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组患者采用门诊、电话、信访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患者行后盆腔脏器切除术20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2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联合脏器切除术9例(联合膀胱局部切除术3例、联合卵巢切除术2例、联合输尿管局部切除术2例、联合阴道后壁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精囊输精管切除术1例),腹会阴直肠癌根治联合脏器切除术4例(联合阴道后壁部分切除术3例、联合骶骨切除术1例).患者均达到R0切除.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 (5/5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41例、低分化腺癌10例.淋巴结转移24例、淋巴结无转移29例.术后病理检查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25例、Ⅲ期24例.5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4~116个月),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57.3%.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无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和3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4,P<0.05).癌性侵犯和炎性粘连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和6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8,P>0.05).cT4bM0期直肠癌Ⅱ期癌性侵犯与炎性粘连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和8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cT4bM0期直肠癌Ⅲ期癌性侵犯与炎性粘连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3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cT4bM0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6.468,6.596,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T4bM0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97,P<0.05).结论 cT4bM0期原发直肠癌外科治疗应首选肿瘤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T4bM0期原发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相同N分期下,cT4bM0期直肠癌只要达到R0切除,癌性侵犯与炎性粘连患者可获得相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内镜黏膜下切除5例,经肛门局部切除14例、局部扩大切除4例,经骶尾直肠部分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4例.结果 本组2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年龄32~71(54±11)岁,随访时间3至136个月,平均(61±4)个月,随访率为76%.随访期内,直径小于1 cm的13例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直径1~2 cm的5例复发1例,直径大于2 cm的4例中3例因类癌肝转移死亡.5年、10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87%、80%.结论 手术治疗是直肠类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是否存在肝脏转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低位直肠癌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371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71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1例患者男224例、女147例。年龄21~99(平均57.9)岁。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361例.其巾高分化138例,中分化201例.低分化者11例,黏液腺癌11例,腺瘤癌变10例。TNM分期:Ⅰ期120例,Ⅱ期222例.Ⅲ期26例,Ⅳ期3例。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率85.7%(318/371),中位随访时间为5.8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4.3%).吻合口狭窄8例(2.1%):局部复发率为6.3%(20/318),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9.7%。结论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保肛作用及一些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外科 1991年 5月至 2004年 10月共 35例低位直肠癌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进程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各 1例。按Parks制定的标准,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 84. 4%。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 5. 7%, 3年存活率为 87 .5%, 5年存活率为 65. 4%。结论 结肠肛管吻合术作为保肛手术的一种术式可用于普通手术时无法保留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病人。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以其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结直肠外科手术的主要方式。然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规范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临床医师除了掌握规范的手术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直肠癌诊治中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首先是重视术前肿瘤的临床分期;其次要重视直肠系膜的解剖学概念,了解直肠癌相关的神经保护,功能保留;第三要熟悉直肠癌根治中的基本概念;第四要重视直肠癌外科手术领域的观念更新;最后要注重开放手术技能的训练。临床医师应该站在医学的最前沿,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用最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艺,完美的治疗,为直肠癌患者提供高水准的医疗照顾。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的外科治疗策略选择非常复杂,需慎重权衡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选择是密切观察、行局部切除术,还是行根治性手术。原发肿瘤的放疗敏感性与肠系膜淋巴结的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放疗疗效显著者建议先行局部切除术,然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疗效不佳者建议直接手术。根治性手术的远切缘距离应大于1cm;并建议在放疗前对肿瘤的边缘进行标记。  相似文献   

14.
Kan YF  Liu J  Gao ZG  Qu H  Zheng Y  Yi B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73-575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IDCA)联合术前后放疗和化疗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对19例患者施行该手术。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岁(41-74岁)。肿瘤分期T,4例、T2 10例、T14例、L1例,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4cm(3.5-5.0cm)。经肛门在直视下从距离肿瘤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通过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上方游离直肠并与经腹完成的直肠游离汇合切除直肠及其系膜,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吻合,全部患者均未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2例(10.5%)。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例盆腔复发,复发率5.3%。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经过选择的距离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结合术前后的盆腔放疗和化疗,PIDCA术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有较好根治性治疗效果,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 6 2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信访调查 ,分析手术疗效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 73% ,其中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排便的有效率分别为77%、80 %、71%、86 %和 97%。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确认无效后 ,方可考虑外科治疗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腺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腺癌全直肠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后远端肠壁内肿瘤扩散的病理改变。方法 将55例术后患者的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局部复发的因素是:①切缘肿瘤残留;②肿瘤浸润直肠的深度;③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直肠肿瘤远侧端切除的长度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肥胖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05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肥胖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以及体质指数进行分组:腹腔镜组95例(Ⅰ度肥胖60例、Ⅱ度肥胖35例),开腹组110例(Ⅰ度肥胖65例、Ⅱ度肥胖45例).对比分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及近期生存情况.患者采用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2年6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 检验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Ⅰ度肥胖患者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5±25) min和(241±23)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6)枚和(19±6)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6,0.100,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77) ml、(1.7±0.6)d、(10.9±2.3)d、21.7%(13/60)和(393±170)ml、(3.8±1.1)d、(15.2±2.6)d、38.5%(25/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9,-12.192,-12.002,x2=4.159,P<0.05).Ⅱ度肥胖患者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2 ±24) min和(250±23)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7±5)枚和(18±7)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6,-0.397,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3±96)ml、(1.8±0.7)d、(11.2 ±2.5)d、17.1% (6/35)和(443±180)nl、(4.2±1.2)d、(16.2±2.4)d、37.8% (17/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4,-11.205,-8.824,x2=4.092,P<0.05).本组18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3,P>0.05).结论 肥胖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满足肿瘤根治的需要,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7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Mason术)29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 excision,TE)11例,经骶部切除(Kraske术)5例,其他手术9例。结果 25例(35.7%)直肠绒毛状腺瘤已发生癌变。70例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术后复发率为14.3%。Maso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9%和0。结论 选择直肠绒毛状腺瘤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腺瘤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对于腺瘤癌变的病例还应考虑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Mason术是治疗直肠中下段绒毛状腺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LRRC)患者采用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5年4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收治的43例LRRC患者采用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35例行根治性切除,8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单纯造口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11/43),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1/43),术后5年生存率为9%(4/43).单因素分析显示,再手术方式选用根治性切除、原发肿瘤为TNM Ⅱ期、复发时间<24个月、CEA水平在正常范围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χ~2=21.30,14.17,5.93,5.53,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显示再次手术方式和原发肿瘤TNM分期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χ~2=8.89,6.96,P<0.05).结论 对于TNM分期较早的LRR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 excision TME)基础上采用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 resection 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初步结果。方法患者选自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4~75岁。手术方式:腹部手术施行TME,会阴部手术施行ISR。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有无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结果本组患者均施行该手术,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3年10个月,46例手术后获得较好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4级。2例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其中1例死亡。2例手术后肛门狭窄,再次手术扩肛。结论内括约肌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在根治性的前提下保留肛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