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和单纯放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42例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组(19例)仅行三维适形放疗,分次局部照射,2.0Gy/次,1次/d,5d/周,共持续6周,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23例)于三维适形放疗同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6周+辅助化疗6疗程。影像学动态观察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及Karnofsky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放疗结束24周后,联合治疗组在影像学所示肿瘤实体的缩小和神经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缓解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5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接受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随后接受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结果 全组共21例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全组1年总生存率为79.6%,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8.7%.32例出现复发,其中原位复发为16例.卡氏评分(KPS≥70分)组1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卡氏评分(KPS< 70分)组(86.8%与50.8%,P=0.005).全切或近全切除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部分切除组(84.4%与70.5%,P=0.067).仅2例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结论 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卡氏评分和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5年4月收治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5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连续治疗4~6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8.97%)、疾病控制率(86.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38%、62.07%;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72.41%)明显高于对照组(44.83%;P0.05)。年龄60岁、病理分级、术前KPS评分、是否完成化疗周期均是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提高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放化疗同步与单纯放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放疗(RT)与放疗加替莫唑胺(RT-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60例首次术后的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接受单纯放疗、放疗加每天持续的替莫唑胺治疗以及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每组30例.主要研究目标为整体生存率.结果 RT-TMZ组与RT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和26.6%;1年累计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3.3%和90.0%,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6.7%和10.0%,1年生存率分别为56.7%和16.7%(P<0.05).RT-TMZ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仅限于Ⅰ~Ⅱ度.结论 在提高局控率、延缓肿瘤复发与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面RT-TMZ组要优于RT组,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反应均较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加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7~2009年收治胶质母细胞瘤患者4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行全脑分割剂量放疗,部分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同时联合化疗,方案是静脉滴注替尼泊甙60mg/(m2·d)+司莫司汀100mg/d,或口服替莫唑胺75mg(/m2·d)。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无新增神经功能损伤33例,出现新的失语症状11例,新的肢体偏瘫症状10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6.25%,肿瘤复发时间平均6.8个月。结论全切除肿瘤+术后早期行放疗+个性化化疗可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P53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对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蒂清胶囊)化疗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伴O6-甲基鸟嘌呤-DNA转移酶(MGMT)低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利用生存分析比较突变型P53高表达组患者与低表达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KPS)评分及肿瘤切除程度在两组患者问无统计学意义,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表达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可能参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化疗的耐药机制,是影响其临床预后的一种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顺铂联合替莫唑胺放化疗治疗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胶质母细胞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8月新诊断的50例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标准放化疗组(对照组,24例)及顺铂联合替莫唑胺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同期放化疗和放疗后辅助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和疲乏。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骨髓抑制,联合治疗组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骨髓抑制;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的骨髓抑制均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中有42%~50%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对照组中有25%~33%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对照组中出现疲乏者5例,联合治疗组为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中均未有肝肾功能损害及耳毒性发生者。联合治疗组有23%的患者、对照组有8%的患者出现生活质量评分下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中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研究者。截至2018年3月,共有29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联合治疗组14例、对照组15例; 13例患者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6例、对照组7例。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显示,两组OS和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顺铂联合替莫唑胺组治疗后的骨髓抑制较为严重,但经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患者的1年生存率与单用替莫唑胺放化疗的患者相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对脑神经胶质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处理对体外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恶性脑神经胶质瘤114例,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7)。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4周接受安慰剂+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采用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各留取两份肿瘤组织,一份4 h后直接测定Ki-67表达情况。对照组另一份经放疗处理后测定Ki-67表达情况。观察组另一份经过替莫唑胺放、化疗处理后测定Ki-67表达。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32.67±3.32)分、(32.69±3.29)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43.40±3.26)分、(38.37±5.99)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而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疗两处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3(41/57)、73.68(42/5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疗两处理前,观察组Ki-67阳性表达率(24.56%,14/57)明显低于对照组(43.68%,25/57;P0.05)。结论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改善脑神经胶质瘤病人生存质量,可能与降低Ki-67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或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密集方案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例病理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化疗,其中替莫唑胺密集方案15例,单纯应用阿帕替尼15例,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密集方案15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后MMSE、KP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1个月后肿瘤减小和瘤周水肿范围缩小程度,观察持续治疗20个月患者生存情况和无进展生存疗期情况,评估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阿帕替尼和联合治疗组2周后MMSE、KP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单纯替莫唑胺治疗组(均P0.05),且1个月后的肿瘤和瘤周水肿缩小程度亦明显优于单纯替莫唑胺治疗组(均P0.05)。3组患者1个月内的临床缓解率:替莫唑胺组为13.3%,阿帕替尼组为40%,联合治疗为53.4%;持续治疗观察20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替莫唑胺组(5.27±3.79)月、阿帕替尼组(9.07±4.04)月、联合治疗组(11.87±4.78)月,后2组明显长于单纯替莫唑胺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生存期较单纯替莫唑胺组有所延长(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或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密集方案,可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并可以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与单纯替莫唑胺方案相比,甚至可以延长总生存期,使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探讨替莫唑胺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40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术后使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对照组在术后未给予替莫唑胺,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化疗后,观察组肿瘤病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病情稳定4例,有效率为85%;随访中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在随访中有4例出现视神经胶质瘤复发,为多形性母细胞瘤。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脑水肿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脑水肿7例,血液学毒性4例,恶心、呕吐6例,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具有不良反应小,血脑屏障通透性能优良,耐受性佳,耐药率较低等优点,在视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化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放、化疗同步治疗高级别胶质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放疗加替莫唑胺(放疗同时和放疗后给药)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2例首次术后的问变性星形及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接受单纯放疗(分次照射局部放疗,2Gy/d,5d/w,共持续6W,总剂量60Gy)、放疗加每天持续的替莫唑胺治疗(75mg/m^2/d),7d/w,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以及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辅助治疗(150~200mg/m^2,治疗5d,每28d为一个疗程)。每组26例。主要研究目标为整体生存率。结果放疗加替莫唑胺(RT—TMZ)组与单纯放疗(RT)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6.9%和50.0%;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3.1%和4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8个月和6.2个月(P〈0.05)。1年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2.3%和76.9%;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7.7%和23.1%,1年生存率分别为65.4%和30.8%(P〈0.05)。RT—TMZ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仅限于Ⅰ~Ⅱ度。结论两组相比在提高局控率、延缓肿瘤复发与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面RT—TMZ组要优于RT组,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反应均较轻微,所以放疗加替莫唑胺治疗新确诊的间变性星形及胶质母细胞瘤有效并能够明显提高生存率而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肿瘤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80例脑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行全脑对穿照射,DT:40Gy,2Gy/次,分为20次,4周完成;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替莫唑胺75mg/(m~2·d),放疗结束后每28d口服5d为1个周期,共6周期;观察2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1.2)个月和(5.5±0.9)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可耐受。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肿瘤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正>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以及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治疗初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经过标准化治疗后肿瘤进展的病人,可以采用继续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但现在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1]。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高度表达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贝伐单抗可以高度选择性的作用于VEGF,从而达到阻断肿瘤生长的作用。最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经将贝伐单抗作为临床一线药物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7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随访1 a,统计1 a后2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发生Ⅲ~Ⅳ度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Ⅰ~Ⅱ度)、恶心呕吐(Ⅰ~Ⅱ度)及粒细胞减少(Ⅰ度),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干预后均可缓解,未对治疗产生明显影响;1 a后,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有一定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4-11病理确诊的37例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且完成2a随访,评估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 37例患者均完成最少2a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2.2个月,1a总生存率为7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HO分级、KPS评分、术前化疗情况等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和KPS评分仍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别有4.803(95%CI1.365~8.475)和5.419(95%CI1.501~9.266)。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WHO病理分级和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剂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33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鸦胆子油乳剂+放疗)和对照组(替莫唑胺+放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2年生存率,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8.8%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年、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卡氏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放疗对胶质瘤术后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胶质脑瘤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术后放疗联合化疗较单纯术后放疗可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近年来,由于放化疗的联合应用,特别是放疗合并替莫唑胺化疗,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为此,本文对胶质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提升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3-06—2015-12治疗的105例肿瘤脑转移患者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全脑放疗,观察组53例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显著增强治疗效果,通过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延长生存时间,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纳入脑转移瘤患者4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局部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等,同时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局部复发率28.57%,对照组为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2个月、13.7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个月、1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够有效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联合依托泊苷与单用替莫唑胺在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42例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用替莫唑胺)和联合治疗组(替莫唑胺联合依托泊苷)。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7.5周和24.4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8%和45.0%。联合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中,替莫唑胺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疗效要优于单用替莫唑胺治疗,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