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4年80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显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行显微镜下全切除,18例行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后常规行放疗及化疗.术后随访,Ⅰ~Ⅱ级星型细胞瘤术后3年生存率达74.29%.Ⅲ~Ⅳ级星型细胞瘤3年生存率为15.3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损伤小,全切除率高,临床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显微手术治疗69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瘤体及创面周边送病理检查及头颅MRI复查,分析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及疗效.结果 手术全切49例,次全切和大部分切除20例.无1例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显微手术可以在尽可能保护重要功能区、血管和脑神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提高脑胶质瘤的全切率,不失为治疗脑胶质瘤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Mu YG  Chen MZ  Chen ZP  Zhou WN  Zhang XH  Sai K 《癌症》2004,23(11):1317-1321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预后差,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措施、切除程度也顾后相关。本研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83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显微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患者身体机能状况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及生存情况。针对脑胶质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非功能区肿瘤沿周边水肿带分离,整块切除,用大功率双极电凝,功能区肿瘤沿皮层脑沟分离,先切除瘤中心部分,再切除周围部分,用小功率电凝,重要血管区肿瘤沿血管生长方向吸除肿瘤,昼避免电凝。结果:资料完整者共183例,其中非功能区肿瘤85例,功能区肿瘤47例,重要血管区肿瘤51例,本组显微手术全切及次全切除者89.1%(16.3/183);术后KPS评分平均74分,其中23例较术前平均下降10.2分,44例较术前平均提高8.6分,余116例同术前,随访时间12-216个月,平均47.8个月,随访率100%.生存期:以末次随访日期为终点,共有11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得到长期随访(≥5年),其中低分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75.4%(52/69),高分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18.2%(8/14).结论:根据脑胶质瘤生长部位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可达到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复习32例脑胶质瘤显微手术病例,并与65例非显微手术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患者生存预后优于非显微手术组.生存预后与病理分级相关;同种手术方式中,生存预后与肿瘤全切除程度和年龄不相关.结论显微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对任何脑胶质瘤患者都应争取选择显微手术,在保留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以获得最佳功能及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附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分析了72例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72例为综合治疗组(手术+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手术组(B组),其中A组37例,B组35例。结果:A组中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B组中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而A、B组间比较,Ⅰ-Ⅱ级中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Ⅲ-Ⅳ级中1年生存率差异显著。结果提示,综合治疗可提高Ⅰ-Ⅱ级胶质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β-内咖肽(β-E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术后,两组患者AVP、OT、β-EP和TNF-α水平均下降,且对照组患者AVP、OT和β-EP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偏瘫5例,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 3%;对照组患者偏瘫6例,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1. 6%(40例);预后影响单因素为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术后放化疗和术前卡式功能评分(均P <0. 05)。肿瘤直径和病理分级是影响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均P <0. 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对患者神经肽水平影响较小,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建议采用放化疗治疗,以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了72例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72例分为综合治疗组(手术+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手术组(B组),其中A组37例,B组35例.结果A组中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B组中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而A、B组间比较,Ⅰ~Ⅱ级中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Ⅲ~Ⅳ级中1年生存率差异显著.结果提示,综合治疗可提高Ⅰ~Ⅱ级胶质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脑胶质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间在灯塔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的9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4年7~12月采用术中超声引导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6月术中未采用超声引导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时间和肿瘤全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时间为34~159(84.38±29.27)min,对照组为39~196(119.28±44.39)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全切率为78.0%,对照组为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中超声引导可降低脑胶质瘤肿瘤切除时间,提高全切率,对胶质瘤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侧裂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Mu YG  Zhang XH  Pan LX  Chen ZP 《癌症》2002,21(10):1129-1132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病人预后直接相关。但在某些部位,不易做到彻底切除,且易导致神经功能损害,本研究探讨侧裂区胶质瘤手术彻底切除的可能性以及肿瘤切除程度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侧裂区胶质瘤在显微镜下切除,大脑中动脉主要的分支血管予以保留,术后若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根据可能的原因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端正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7例病人肿瘤切除后“桥状”保留通过瘤中心的功能血管。6例病人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肌力下降,其中5例半年后恢复,复查KPS70分以上。结论:侧裂区胶质瘤在显微镜下可以积极切除,术后多数病人不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发生,其功能障碍大都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3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导航组22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21例,行传统的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的Karnofsky功能状态 (KPS) 评分。结果导航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3% vs. 476%,(9045±1133)分 vs. (8095±1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能准确定位肿瘤,提高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侧裂区胶质瘤的相关手术解剖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深对侧裂区胶质瘤相关手术解剖的了解,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8例侧裂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9例。无手术病例死亡。[结论]熟悉侧裂区的局部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对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和伴行的大脑中静脉的主干以及重要功能区的保护,能够提高侧裂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4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神经鞘瘤是椎管最常见肿瘤,本研究旨在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342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2例患者共发现373个病变。根据肿瘤位置不同,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全切除341个,近全切除32个,无手术死亡。出院时症状好转314例,无变化26例,变差2例。结论:通过术前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绝大多数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而高颈段哑铃形神经鞘瘤、复发神经鞘瘤及髓内神经鞘瘤的治疗仍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的~1H-MRS和MRI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长群  李爱娟  杨本强  刘玫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9):559-560,F00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RS)以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正确性。方法 对 2 0像MRI显示不典型胶质瘤表现者配合1H MRS检查 (测NAA、Cho、Cr、及Lac波 )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1H MRS显示肿块区NAA下降、Cho升高、Cr略下降或变化不明显。结论 MRI影像结合1H MRS分析 ,既能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正确性 ,对临床选择导航、立体定向活检、γ 刀等治疗方案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Recurrence of gliomas is a challenging clinical scenario to treat. There has historically been reluctance among neuro-oncologists to consider re-irradiation owing to concerns regarding toxicity, including the risk of radionecrosis. This overview examines the evidence behind re-irradiation, which is predominately from single institution case series. 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Combs prognostic score are outlined. Published data on both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n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uggest that it has an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as long as the cumulative total dose normalised to 2 Gy/fraction (NTDcumulative) is limited to 100 Gy.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on combining systemic therapy with re-irradiation, but bevacizumab seems to be well tolerated and may reduce the radionecrosis risk. We conclude with three key recommendations: use of the Combs prognostic score to select appropriate patients; increased adoption of re-irradiation in the era of modern precision radiotherapy; use of either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depending on tumour size and location to a maximum NTDcumulative of 100 Gy.  相似文献   

15.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7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随着神经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术中监测手段的发展,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现实。本研究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组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髓内室管膜瘤173例,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全切除163例(94.2%),近全切除8例(4.6%),大部分切除2例(1.2%),出院3-6个月门诊随访好转142例(76.3%),余随访不全。结论: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争取全切是髓内室管膜瘤治疗的最佳选择,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肿瘤的性质与部位、手术技巧与切除程度等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困难,且手术风险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38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肿瘤在MRI及DSA上的表现可以确诊的病例均行肿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术。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者28例,8例无改善,2例加重。结论:MRI能对髓内血管网状细胞瘤作出诊断,而DSA则能帮助了解肿瘤血液供应情况.必要时可在术前先行栓塞,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时应在显微镜下严格沿肿瘤界面进行分离,先离断动脉后处理静脉,尽量避免分块切除而力争整块全切,这是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神经功能损害的关键.术中电生理监测,对减少术中脊髓、神经损伤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波  汪平  王宏  樊鑫欣 《实用癌症杂志》2016,(10):1725-1727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胶质瘤切除,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脑胶质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采用IMRT技术再程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化学治疗后,复发性高分级胶质瘤(HGG)患者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19例复发性HGG患者接受再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两次放射治疗间隔时间为9~156个月,中位32个月;剂量为40~60Gy,17~30fx,28~45d,中位剂量48Gy,24fx,35d;放射治疗采用IMRT技术;按L-Q模式计算等效生物剂量;记录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算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放射坏死生存率。结果:本组BEDα/β=10中位值58Gy(48~72Gy)。急性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为1~2级,经对症治疗能明显减轻,未发现3级以上急性反应;有5例发生后期放射性脑坏死;PR 3例,SD 13例,PD 3例;KPS提高5例,不变10例,下降4例。 1、2年总体生存率为62.4%和34.0%;间变性星型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10个月;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45.6%和26.1%;1、2年无放射坏死生存率为68.8%和55.0%。结论:初步结果显示采用IMRT技术和合适的放射剂量(中位BEDα/β=10 58 Gy)再程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化学治疗治疗复发性HGG安全有效。但本组病例数较少,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2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收集1999-2007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7.5岁,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高颅压征和共济失调,全部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19例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4.2%(1/2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掌握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Gossypo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dult Malignant Glioma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ossypol, a polyphenolic compound which depletes cellular energy by inhibition of several intracellular dehydrogenase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human glial tumor cell lines in vitro and in nude mouse xenografts. Human trials of gossypol as a male contraceptive have demonstrated safety of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We studied the activity of Gossypol 10mg PO bid in 27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glial tumors which had recurred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Fifteen patients had glioblastoma, 11 patients anaplastic astrocytoma, 1 patient relapsed low grade glioma. Response was assessed every 8 weeks using CT/MRI scan and clinical criteria including decadron requirement. Treatment was continued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Two patients had partial response (PR); 4 had stable disease for 8 weeks or more. One patient maintained a PR with improved KPS for 78 weeks. The other had a PR lasting 8 weeks. Toxicity was mild: 2 heavily pretreated patients had mild thrombocytopenia, 5 patients developed hypokalemia, 3 patients developed grade 2 hepatic toxicity and peripheral edema. Gossypol levels measured by HPLC did not correlate with response or toxicity in this study.We conclude that gossypol is well tolerated and has a low, but measurable, response rate in a heavily pretreated, poor-prognosi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ma. The presumed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lack of significant myelosuppression, and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 glioma support further study of gossypol as an antineoplastic ag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